Hello!
这是你与「大学生科研竞赛」的第次相遇。
欢迎大家进入美赛交流群
添加,发送“美赛交流群”
即可进群交流
群内24小时答疑
可自由讨论、自由组队
??????
美赛不久后即将开始了,大家都开始组队了吗?完成美赛需要参赛团队具备提炼分析问题、查找中英文资源、建立模型、算法求解、全英论文写作与排版、图表可视化等多方面能力,四天比赛时间较为紧张,对三位队员的技能、合作要求较高。因此,有一个合理高效的团队配置,并在赛前进行合理有效的学习与训练,对比赛成绩具有很大影响。1
组队配置建议
01必要条件1.一致的目标和强烈的拿奖信念参加美赛需要队友们一起为之学习至少一两个月的时间,且学习内容难度较高。因此,若没有一致的目标和强烈的拿奖信念,那团队在备赛过程中很大概率会效率低下甚至出现划水现象。如果大家都是为了保研加分、研究生复试等目标,抱着拿奖的强烈信念,去一起学习、备战美赛,全力以赴而不是偷懒划水,那成功的几率是很大的。2.专业、技能互补美赛中,提炼分析问题、建立模型、算法编程求解多为理工科专业学生的学习内容,而查找中英文资源、全英论文写作与排版、图表可视化大多是人文社科类专业的学生更擅长。美赛不限制参赛团队的专业,因此,建议团队配置由不同专业、擅长不同技能的同学组成,常见为2理工科+1文科,至少要覆盖建模、编程、写作、排版等核心领域。当然,稍有短板也不用太过担心,在备战美赛的过程中一起学习,也是可以较快掌握美赛核心知识点的。在这里不得不羡慕一下理学院的同学们,作为将MATLAB、数学模型等美赛核心技能作为专业课学习的同学,在实力上确实具有显著优势,是组队大战中抢手的香饽饽。3.性格相合与团队合作意识一起为美赛而战,要想在忙碌高压的四天比赛中团结一致完成比赛,虽不需要多么投缘,但是队友之前一定是要性格相合并且具有团队合作意识的。在美赛中,意见不合、出现争执是很常见的情况,这时就需要大家能管控好情绪、不焦灼于无效讨论、达成一致方案;美赛中遇到困难、一筹莫展也是常见的情况,在濒临放弃的困难面前,需要队友不互相推责、埋怨,而是互相打气、解决问题。因此在选队友的时候,除了硬实力,性格、合作意识也是很重要的一点。这也是很多人建议“两男一女”组队的原因,需要有人能给矛盾及时降温。4.英语能力过关美赛的主办方是注册于美国的数学协会,竞赛的报名页、开题网站、论文内容、提交网站,都是全英文的,所以对参赛团队的英语能力是一项不小的挑战。02专业互补VS专业相近在美赛中,专业互补和专业相近都是不错的配置方案。专业互补是传统推荐的组队配置,不管是美赛还是其他数学建模竞赛,都基本不会出错。但专业相近在美赛中也是可行的,因为美赛一共6题可选,且命题具有一定规律。因此,专业相近的小伙伴们可以瞄准某两类题型,发挥专业所长、有针对性的充分准备,同样能在美赛中交出一份出色的答卷。03强强联手VS一强两平强强联手从实力来看是要比一强两平的团队更具有优势的,但是这种团队需要克服两个普遍的困难:①排名问题,厉害的同学都想担任队长,因此在组队之处需要有效协调;②观点不一致问题,在美赛过程中,从选题到选模型选算法,两个技能较强的同学之间常会出现分歧,陷入漫长、无效的沟通,需要在赛前进行有效沟通和充分磨合。因为组队、备赛等问题,到正式比赛时呈现一强两平的团队占了不少,但这类团队大多无缘较好的奖项。但小竞也见过一些强者足够厉害,一个人及时完成了建模与算法,另外两位队友积极配合,在排版与写作上表现出色,最终拿了很好的奖项。2
团队分工推荐
01传统配置三人各自擅长建模、编程、写作,并据此分工完成各自的部分。比赛过程中虽稍有交叉合作,但整体是独立工作的。02非传统配置传统配置被最广泛采用,但还有两种交叉分工的组队配置也是非常有优势的。1.建模/写作+编程+编程即一个人负责建模和写作,两个人负责编程。一个人负责建模和写作的好处是,论文写作思路来自自己,不需要建模和写作的同学进行讲解、沟通,写作过程比较流畅。缺点是这位同学要贯穿全程,比较辛苦。两个人一起写程序,是把团队力量集中在了工作量大、难度高的编程部分,尤其适合编程为核心的题目,集中火力突破难关。这种团队配置对三位选手的能力要求较高,但达到配置条件的团队也往往能完成很优秀的论文。2.双建模手、双写手+单算手即两人有能力独立进行建模和写作,而另一个人负责编程计算。与“建模/写作+编程+编程”的模式具有异曲同工之妙,这种模式的好处,一是将建模和写作集合一身,思路流畅;二是发挥稳定,两个水平相当的建模手在独立思考后再相互讨论,提高建模水平;三是可以提高建模效率,尽快开题进入状态。尤其适合问题多模型多、或模型难的题目。3
常见组队问题
Q1:获奖证书上的名字顺序和报名信息是一致的吗?A1:是的。获奖证书上的姓名排序按照报名时的名字顺序,三张证书上的排序都是一致的。不同于国赛,国赛每个人收到的证书上都是自己的名字排在第一,美赛不是的。美赛证书上的姓名排名往往会影响保研等加分,也会被外界认为是你在你队伍中做出贡献程度的排名。因此需要注意。Q2:不同学校的学生能一起参加数学建模美赛吗?A2:不能。必须同一所学校的本科生才能组队参赛。也就是说,不能跨校组队,研究生不能参赛。4
赛前准备
不管采用何种配置方案,在明确了各自的分工之后,都要在赛前进行至少一两个月的学习训练和团队磨合。那各分工队员对应要在赛前学些什么呢?01建模美赛涉及的建模知识范围非常广且深,纵观美赛真题不难发现,很多的模型都是读研或者读博的时候才会真正深入开始研究,因此,对于做建模的同学来说,是无法在赛前吃透大量模型的。那身为本科生的我们要如何有效地备赛呢?小竞推荐分为两个步骤:首先,赛前需要对所有经典模型有基本了解,如适用范围、基本原理和实现步骤,做到比赛的时候能够根据问题知道该锁定何种模型进行研究即可。注意赛前准备范围是所有经典模型,不要偷懒漏学少学,否则很有可能在比赛时误入相近的错误模型而一筹莫展。其次,在正式比赛时,要广泛搜索文献,如果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更好,不能的话只能根据赛前准备自己建立模型。02编程负责编程的队员最好是读电子、计算机等相关专业的同学,在C/C++,Java这些基础语言的基础之上,再系统学习一下MATLAB,能够使用其实现美赛经典算法基本上就足够应对美赛了。若时间充足,一些有针对性地解决某类问题的优质软件也是值得学习的,比如SPSS、Lingo等。学习软件时一定不要偏离“实现算法”的主心骨,以算带学。03论文写作提升美赛论文写作能力的不二之选是看美赛获奖论文,这个道理大家都知道,但苦于美赛获奖论文不仅全英文,而且篇幅动辄数十页,想要看懂困难重重。因此,看美赛论文提升写作要讲究“有的放矢”。如果想学论文排版和整体框架,那不需要看具体内容和细节,只需快速浏览论文,整理优秀的框架,寻找排版亮点记录好。如果想学论文的精美图表,可以建立一个图表库,将论文中看到的精美图表截图保存下来,并在后续学习用软件自己绘出这样的图。很可能用到的图表提前制作好模板,比赛的时候直接用,能有效提高效率。如果想学习如何解题和建模,需要自己先读题、想思路,再去研究论文中的问题分析、模型建立部分,对比自己和优秀论文的差异,总结方法和经验。一言以蔽之,看美赛论文需要有针对性和记录,否则过几天就没有任何印象了。04LaTex排版Tip近年来,美赛使用LaTex代替Word进行排版已经越来越普遍了。关于LaTex的安装、模板与学习教程网络上有专门的系统性总结,根据模板进行美赛论文的排版学习、填充较为简单,我就不赘述了。在此,我推荐一个特别好用的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