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学院简介
渤海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前身是锦州师范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新闻学)专业。年成立新闻系,年组建新闻与传播学院;年,设新闻学硕士授权点,年成为辽宁省新闻传播学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
目前,学院拥有累计投资余万元的平米新闻和播音实验室,总投资余万元的平米电视演播室和2个播音配音工作室、2个直播教室,已经达到省级广播电视台视听节目创作、演播水平;学院正在筹建的融媒体实验室,密切跟进蓬勃发展的媒体融合技术,将为新时代的传媒行业培养高素质的新闻传播人才。
在不断创新的教学改革、科学研究与专业实践中,学院逐步明晰应用型、综合类、融合发展的功能定位,突出办学特色,加快构建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需求的学科专业布局,全面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支持行业产业重大需求的能力和水平,已经初步形成了明确的办学定位、特色和目标。
办学定位:强化应用,突出全媒人才培养
办学特色:开放融合,致力区域文化传播
办学目标:服务地方,支持经济社会发展
2
导师简介
新闻学
林喦
年2月生,教授、文学博士、艺术学博士后。新闻传播学硕士生导师。从事文学与新闻传媒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曾任渤海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学报编辑部主任、文科学报主编、影视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宣传统战部部长、现任渤海大学*委组织部部长、渤海大学学校教授委员会的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新闻与传播学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电视教育学会理事、中国文艺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新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锦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十三、十四届锦州市*协委员;辽宁*府奖的专家评委、省教育厅一批次人才,曾获辽宁省青年骨干教师称号,主持各级课题十项,出版专著四部,发表学术论文近篇。年编剧电影《蚂蚁的爱情》,指导微电影多部,多次获各种奖励,多次主讲*建、文化、艺术等学术报告。提出“大新闻观”教育和“新东北作家群”概念,与当代辽宁作家对话在学界和业界形成影响力。
王壮辉
年7月出生,教授,年7月毕业于锦州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年获中国传媒大学电视新闻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位。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广播电视艺术、广播电视新闻学。年至年任锦州人民广播电视台节目主持人、记者,年9月至今任渤海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出版专著两部,论文十多篇。曾获得学校教学骨干、优秀教师称号。
孟嘉多
年3月出生,辽宁锦州人。中国新闻奖得主、辽宁省优秀专家、省部级领*人才、教授、高级记者、获十四届范长江新闻奖提名、受中央*治局常委刘云山等*和国家领导人会见,研究方向为网络舆情引导传播。中国好人、全国“五个一百”百名网络正能量榜样、兼辽宁省委宣传部新闻阅评组成员、辽宁省人民监督员。获“辽宁省优秀新闻工作者”、“辽宁好人·最美人物”、“辽宁省学雷锋最美志愿者”等称号。获国家、省部级*府新闻奖特等奖、一等奖33次,二、三等奖62次。在《人民日报》《经济日报》等发表头条、通讯等作品29篇近5万字。发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作品入选中宣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例选编”。曾获“锦州市优秀专家”、“锦州市五一劳动奖章”、“锦州市十佳记者”等荣誉。
岳凯年7月出生,副教授。年7月毕业于锦州师范学院中文系,同年开始在阜新电视台工作。年开始在渤海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年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年11月调入渤海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任教。年11月到渤海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任教。年11月到渤海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任教。年获评为主任记者,年转评为副教授。年成为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为电视新闻、文化与文学传播。主讲《电视制作技术》、《电视编辑艺术》、《广播电视新闻研究》等课程。与人合著一部专著,目前承担着省社科基金和省教育厅两个科研项目,发表科研论文多篇。另外电视纪录片作品曾多次获国家级和省级奖项。
李晶晶
年5月,副教授,新闻学硕士生导师,毕业于武汉大学,获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年被评为渤海大学首届教学骨干教师。年7月至今任教于渤海大学;年9月——年6月于中南财经*法大学脱产攻读硕士研究生;年9月——年6月于武汉大学脱产攻读博士研究生。近年来为新闻学专业本科生及研究生开设“新媒体导论”、“网络传播概论”、“媒介经营与管理”、“新媒体前沿问题研究”、“新闻评论学”“新闻心理学”等课程。专业定向和科研方向有大众媒介研究、新闻传播理论与方法、版权治理。
张蕊
年7月,中共*员,讲师,新闻学专业,中国人民大学传播学博士,硕士生导师。年7月毕业于辽宁师范大学中文系,年7月——年7月在渤海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任教,年9月——年7月在渤海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攻读硕士学位,年7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访问学者,年9月——年7月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攻读传播学专业博士研究生。现任渤海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系专职教师。讲授《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概论》、《新媒体导论》、《中外新闻作品选讲》、《新闻理论专题研究》课程。主要研究新媒体(网民心理及网络与社会发展关系研究)方向。
安平
年生,祖籍河北乐亭。中共*员,东北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主任记者,辽宁大学日本研究中心特聘客座研究员。现任渤海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年—年在辽宁广播电视台工作,主要社会兼职为中国工业摄影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传记文学学会副会长、辽宁省散文学会会员等,主要研究方向:新闻传播史。
主持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电视版权委员会课题1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课题1项,参与辽宁省社科规划基金、辽宁省教育厅、辽宁省社科联课题近20项。广播电视作品和学术论文多次获得中国广播电视协会论文奖、辽宁省广播电视节目大奖、辽宁新闻学优秀论文奖、辽宁省广播电视优秀论文奖、辽宁省优秀调研成果奖等。
王莹
出生于年7月,辽宁海城人。渤海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新闻学博士。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成员,华夏传播研究会会员,主要科研方向:两岸新闻传播,新闻史。
传播学
赵文晶
出生于年,江苏苏州人。现任渤海大学教学委员会主席、渤海大学教授委员会委员、渤海大学教材委员会委员、渤海大学职称领导小组成员。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辽宁省教学名师;渤海大学教学带头人。研究方向:大众传播与公共关系。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公关与沟通主讲教师;辽宁省精品课公共关系学课程负责人。辽宁省精品视频公开课公关与沟通主讲教师;辽宁省网络资源共享课公关与沟通主讲教师。在《现代传播》《国际新闻界》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持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10余项。
时宇石
年6月,教授,毕业于中国青年*治学院*治学专业,传播学硕士生导师。中国传播学会会员,中国高校电视联盟会员,锦州影视家协会理事。年——年就读中国青年*治学院;年——年锦州电视台;年——年渤海大学新闻与传播学;年——年渤海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年至今渤海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专业定向和科研方向为新闻传播学、广播电视学。科研项目有电视传播与其他媒体的比较研究》辽宁省教育厅;《辽宁省县市级电视台生存与发展策略研究》辽宁省社会科学基金;《新媒体时代的文艺生产和接受研究》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立项;《基于视频多元分析的专业能力培养模式研究》渤海大学教改立项;《利用网络视频辅助广播电视教学研究》渤海大学教改立项。主要专著有《电视传播比较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电视摄像艺术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电视传播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方亚琴
年7月生,浙江临安人,年6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专业,主攻城市社会学与网络传播研究,获法学博士学位。年6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专业,主攻消费社会学方向,获法学硕士学位。年7月毕业于杭州师范大学,获法学学士学位。年7月至今任教于渤海大学。研究方向为网络传播、媒介文化、社区治理。
吴晓东
年生,吉林延边人。文学博士,现任渤海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传播学硕士研究生导师,辽宁省文化社会学会会员,曾荣获渤海大学青年骨干教师称号。多年来,一直从事地方文化传播的研究与教学工作,著有学术专著5部,发表核心期刊论文十余篇,主持省部级项目4项,市厅级项目6项,指导国家级大创项目1项,带领学生获得金犊奖亚太地区策划类二等奖。从事多年传播与广告教育工作,在传统品牌传播、地域文化传播、文学传播等方面有较为深入的研究与具体实践,曾兼任多家企业策划、创意、内容总监,曾主持策划过华硕电脑鲁西南推广全案、东北育才超常教育学部形象设计与推广全案等多项策划案。
白燕燕年2月,中共*员,副教授,新闻学专业,文学硕士,传播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获文学硕士学位,从教于渤海大学至今。讲授课程有《网络传播概论》、《传播学概论》、《专题节目采编》、《电视作品选讲》、《广播电视概论》。主要科研方向有网络传播、影视传播。科研项目有主持辽宁省教育厅项目“网络舆论与辽宁地方*府公信力建设研究”;主持辽宁省社科联项目“网络舆论监督与行*问责机制研究”;主持锦州市社科联项目“移动媒体环境下危机传播的态势及应对策略研究”;主持锦州市社科联项目“新媒体语境下锦州城市文化品牌发展建设研究”。主要专著有《电视专题节目形态研究》吉林大学出版社年。曾获锦州市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三等奖;-互联网与数字出版优秀论文奖。
樊丽
年7月生,辽宁凌海人,年7月至今工作于渤海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传播学专业硕士生导师,从事广告、传播教育二十年,主要以广告传播、地方品牌传播、区域文化传播为研究方向,年被评为渤海大学教学骨干,年6月入选高等学校与新闻单位从业人员互聘“千人计划”。
近年来出版学术著作4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主要涉及民俗文化传播、老字号等传统地域品牌传播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多项,主持省部级和市级科研项目十余项,负责撰写的《辽宁文化消费与文化产业发展互动研究》获年辽宁省社科联学术活动月优秀成果二等奖,撰写的论文《传播区域品牌传播现存问题及对策研究》获得锦州市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论文二等奖。
高昕
年2月,中共*员,硕士。现任渤海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新媒体与数字技术教研室主任,中国动画学会会员,辽宁省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辽宁省美术家协会综合画种艺术委员会,辽宁省数字艺术设计专家委员。
多年从事影视动画设计教学工作,在《文艺研究》、《艺术评论》、《编辑之友》等核心期刊发表作品20余篇,发表论文10余篇。出版专著3部《当代视域下的影视动画视听语言研究》、《中国当代动画研究与探索》、《中国动画影视创作于传播研究》。主持完成省社科联、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地域文化视域下的动漫作品创作中体现问题研究》、《地域文化下的地方高校艺术设计特色专业研究》等省市级科研课题10余项。完成实用新型专利4项,参与国家发明专利一项。多次带领学生在国家级、省级大创项目中获奖。年被评为渤海大学首批青年骨干教师。
范喆
年3月出生。年辽宁大学广播影视学院毕业,年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毕业,硕士学位。年至今任教于渤海大学。年至今承担普通话测评工作,国家级普通话测评员。主要研究方向广播电视语言传播、广播电视文艺。曾主持《辽宁电视文艺对地域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公益创业实践在辽宁高校广播电视艺术教育中的探索》等省级、市级科研项目5项。在核心期刊、省级期刊发表《电视综艺节目的大众化与文化品位》《谈大型电视文艺晚会舞台屏幕的表现力》《电视栏目剧的创作潮流与艺术特性探析》《音乐电视的叙事艺术》等论文10余篇。曾获锦州市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二等奖。
董二林
年3月生,吉林白城人,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硕士。年7月至今工作于渤海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渤海大学首届青年骨干教师。主要讲授课程《新闻摄影》、《广告摄影》、《电脑图文设计》、《实用摄影技术》、《广播电视新闻采编》、《网络编辑》,主要研究方向为影像传播与教育。
近年来,出版学术专著1部,主持辽宁省教育厅项目《辽宁省高校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共建策略研究》1项,主持省社科联项目《辽宁省网络舆论监督机制研究》1项,参与国家级视频课建设一项;参与省级质量工程建设项目四项;参与申报获批省级质量工程平台项目一项;参与获批校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一项;主持完成校级教改立项4项目;参与完成省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6项;在《中国出版》、《出版发行研究》、《编辑之友》等核心及省级以上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获锦州市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两项。
3
考试大纲
新闻传播实务考试大纲:
复制这段内容后打开百度网盘App。
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