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
答
辩
开题预答辩,核心目的有二。其一,检视学生数月以来研究状态之下的综述、分析、解答能力。其二,建立开题答辩的整体应用能力,重视在这一过程中能不断的发掘作为研究者(写作者)的不足,开发研究议题思考面向的更多可能性。
作为指导教师,希望他们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对自己与论文之间的关系产生更完整的认识,且找到进一步深化自己的方法。因此,在不同次序的重复过程中,运用了总体评述、插入提示、疑点反问等方式,希望他们明白问题所在的同时,提出尽可能“一针见血”的达到让听者感同身受的效度。
事实上,虽然不拒绝学生在思考过程中,有趋向更为宽泛和深入的可能性,但是还是强调“本科生论文”的立场,以及所划定的研究领域(叙说领域)应用价值的重要性。以下则是,他们在答辩后的一些“经验”总结。
说明:该指导过程,已经得到吉首大学教务处思*课程改革重点项目(推荐省级扶持),“舞蹈学省级一流专业《舞蹈表演基础理论》思*课程改革与实践”支持。
项目号:kcsza04
开
QIUFEN
题
莫惠雯:湖南江华瑶族长鼓舞蹈风格探究
01
构建范畴:民族舞蹈文化、美学比较
因25日我们要进行开题答辩,为了答辩更好的开展,于20日晚,导师组织了一次预答辩,第一我们问题很多。例如:
1、时间安排不平衡,每个版块用多少时间没有计划好;
2、语言要精练,表达要有重点,一针见血,不能说的含糊不清;
3、PPT上的文字不能太多,更不能照着PPT念。
4、没有深入、进一步的探讨这个论题。
在答辩过程中我们要简明扼要,例如,可以从“我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题目?”、“计划如何研究这个题目?”这两方面进行论述。关于“我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选题?”这个问题,我的思考就是从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这两个层面进行回答,可以做出以下论述:
站在本篇论文题目,江华瑶族地区的长鼓舞风格特点探究,理论意义的层面主要是对于文化背景之后的论述来填补理论的不足,或者是江华瑶族长鼓舞风格特点研究的不足来提供一些论据。实际意义层面,站在教育的角度、课堂的角度,看到民间舞的教学,主要集中在藏、蒙、维、朝、傣的教学上,小民族被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样一个层面上的舞蹈,一直被运用,但是江华瑶族这个部分的内容一直没有被提出,所以在课堂上我可以给出具体的线索,丰富原来这个风格特点模糊的概念。综合理论意义与实际意义来看,目前对本论题的研究,我认为我在研究过程中也非常需要这方面的学习,所以我选择这个论题。
关于“计划如何研究这个选题?”这个问题,我的思考就是从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文献分析这三个层面进行回答,可以做出以下论述:
本次论文计划的主要内容,从江华瑶族长鼓舞风格特点综述、江华瑶族长鼓舞蹈风格特点形成的原因、江华瑶族长鼓舞风格研究的本体影响及社会影响,三大部分来构建论文的论述。第一部分江华瑶族长鼓舞风格特点综述,对它的风格特点直接进行论述,这一部分主要是探讨它是什么。第二部分是江华瑶族长鼓舞蹈风格特点形成的原因,这一部分主要探讨它为什么,通过探讨它的历史背景、环境因素,得出它这些风格特点为什么是这样。第三部分,这个部分主要是探讨怎么样,这个风格特点的探讨对江华瑶族长鼓舞本体有什么有什么影响,对社会有什么影响。
研究方法中,具体采用了文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和历史分析法。主要是用了文献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然后具体的阐述这些研究方法怎么用,有逻辑性的阐述它。文献分析这一块,说明自己目前做了什么工作,选择了一下几篇,然后挑几篇典型的或者是自己参考最多的进行论述。
接下来深化过程中要回到立场、范畴当中,人类文化层面,宏观的、微观的都要捋清楚,从民族民间教学的层面,或者是文化传承的具体手段的层面,都是在这个立场当中,不要跑偏。比如:我研究江华瑶族长鼓舞风格特点,可以立足到民族民间舞教学层面,就可以这样进行论述:在舞蹈教育行业中,瑶族长鼓舞不仅被搬上舞台,还被引入舞蹈专业教材当中为广大学子学习,陆续把瑶族长鼓舞引入课堂。原先,传统的民族民间舞教材里只学习汉、藏、蒙、维、朝鲜五大民族,江华瑶族优秀灿烂的民族文化是高校丰富的科研、教学资源,随着舞蹈艺术教育的日臻完善,长鼓舞也纳入了教学体系。对其风格特征的研究,对培养专职人才、新型高素质舞蹈工作者以及完善学生知识结构都有着促进作用,同时对推进民间舞蹈教育体系建设,发展民族舞蹈事业都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总的来说,本次预答辩收获还是挺大的,让我们发现了我们的问题所在,以及学会了思考问题的方式,回答问题的思维逻辑。
冯雨雯:东西方当代舞剧美学差异探析-以《牡丹亭》和《罗密欧与朱丽叶》审美意象为例
02
构建范畴:东西方文化比较、舞蹈美学、舞剧跨文化
9月20日,我们进行了一次模拟答辩。在这次预答辩中,我们透露出了很多问题,与预期成果落差较大。
从语言组织方面,由于大家没有认真准备逐字稿的缘故,在论述各自的题目时出现语言繁琐、容易卡壳的问题,在论述过程中我们非常容易紧张,因此也证明了在正式答辩时拥有一份精炼的逐字稿的重要性。从PPT呈现方面,我的PPT还是没有将最重要的部分加以强调,没有让人一眼就看到重点,后期还需对关键词进行总结、划分,可以做到醒目的效果。另外,从答辩口述的具体内容上,也存在了不少问题,下面我总结说明几个关键要点。
1、题目解读上,作为本科生论文,我首先应着重强调“东西方”一词的概念是如何区别于硕博论文,因为在不同阶段不同领域的学者对它的解释是不同的,从而导致研究范畴不同。在阐述选题依据之前,我就应该结合几个学者对它的定义,简明扼要的论述出我对“东西方”在本文的定义,并向老师讲清我的重点实际上还是放在两种文化的比较的逻辑上去探索这两部作品当中的美学差异的。
2、在选题依据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中,我需要再做区分,注意用词。论述理论意义时,可以直接清晰的概括为具有横向的学科意义和纵向的本体意义,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作出区分。而实际意义,讲的是本篇文章在现实中到底能提供什么样的概念,目前我想到的一是能够使观众更容易理解舞蹈作品,二是在一定程度上指导了舞剧创作的实践。
3、论述研究动态时,不要随意举例。在说之前,可加上“通过对大量文献的观察,我做了一个趋势的整体判断”,再将我的1、2、3点列出,依据这个趋势,由此引出自己的见解,客观的论述出我与其他学者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
4、研究内容这一块存在的问题也较大,在昨天第一遍答辩时,只是照着内容阐述了一下,完全没有讲究写这几个标题的内在逻辑。第二遍答辩时,基本解决了逻辑关系,但形式和内容却没有统一。这一部分可能在后期会继续调整,但目前来讲,我需要阐释写这四部分的主要意图,写它们是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另外它们与本课题的关系是什么。而从小标题来看,“人物”“道具”“动态”分别是从什么角度出发的(文本、视觉、舞蹈本体),以及它们的关系是什么(平行)。第三部分是在一二的基础上的重点部分。第四部分的结语则需要呈现我的主观立场。
5、研究方法和可行性方面,要点明最重要的两种研究方法:比较研究法和动作分析法。从前人如何将它运用到美学的经验,照见未来我的运用,说明自己是抱着学习的心态来进行的,希望能初步进入理论研究的状态。
下一步首先完成逐字稿的书写,答辩时语言言简意赅、一针见血。提升自己对题目的理解,完成老师布置的几个问题。深化逻辑内容与形式,将题目的内在联系清晰的表达出来。比如:审美意象与美学的关系,我为何从这个角度来讨论问题。对于这一问题,我打算借由《美学原理》第一章第八节探讨中国美学所认为的意象生成的真实世界以及天人合一的理念进行论述,始终保持自己的立场,用哲学思想来看对舞蹈的影响。还有对两部作品的理解,可以从文学塑造的人物形象上有不同的探讨,这也就涉及到文学与舞蹈的关系,如文学为舞蹈提供了情节、二者是相互作用的等等,这些都可能是对题目深化的一部分。
石朝晶:论幼儿舞蹈创编中“古诗词”的融合与创新
03
建构范畴:幼儿舞蹈美育、文学与舞蹈、舞蹈创作
通过预答辩的感到,本人对论文的开题报告的答辩准备不充足,没有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所以在预答辩的过程中有很多问题是在答辩之前没有意识到的,通过这次练习总结经验为下一次答辩做准备。
经过总结分析有以下几个原因;对整体时间的把控能力很差,在此之前没有练习;第一次答辩时只是按照做的PPT照着念,而且PPT相较于上一次而言只是做了美化,内容上并没有实质上的进展;对开题报告整体不够了解,逐字稿准备不充分,所以语言述表达中不简练,讲不清楚题目到底要表达什么意思,理论意义是什么,为什么选题。
这些都没有达到要求,还要一点自我感觉对开题答辩重要性认识不够清晰。经过老师指导在第二次答辩结束后,还是很紧张,所以在口头表述的时候总是停顿磕磕巴巴,对于PPT的概括能力还是很差,对于老师和学姐提出的问题也回答不清晰,没有逻辑性。所以,在正式答辩之前要认真解决这些问题。
首先,要加强对论文题目的掌握熟练度,增强对报告内容的概括练习,从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分别阐述。理论意义从编导和教育两方面进行,编导教育还不够系统,相对匮乏;舞蹈教育回归传统文化,二者之间的或缺是值得探究的话题。实际意义为幼儿舞蹈创作提供理论价值,提供题材,为课堂教学提供内容。言简意赅的表达,让听者感受到我对论文的了解,口头表达时增强文字本身的意涵。
然后,整理PPT的内容,归纳整体的框架内容逻辑形式的问题,对研究内容有深入的理解,整理内容和形式之间的逻辑关系,在整体的逻辑下,怎样将内容与形式贯穿于全部,这是论文的一种表述方式。每一个一级标题的基本逻辑和二级标题的基本逻辑之间的关系,是平行关系、延伸关系还是解释关系,要把这些关系问题捋清楚,并用语言能够清晰的表述。例如内容中第三“‘古诗词’与舞蹈相结合的理念与应用”的“理念与应用”是与下面的二级标题的是平行关系,替换为“理念及应用”与二级标题之间的逻辑关系就更紧密。内容与第二个标题的作用意义是重合的,所以这里要思考“古诗词”与幼儿舞蹈编创的内容延展,要论述程度的深浅。“幼儿舞蹈教育的融合与创新”标题的内容就要表示出它的融合与创新,从幼儿舞蹈教育发展现状、幼儿舞蹈编创现状以及幼儿舞蹈教育创新的重要性这三的方向阐述,先概括然后递增说明,增强它们之间的逻辑性。
最后,研究内容中的每一个标题都是为了最后的结论建议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支撑,标题与标题之间的联系就尤为重要,可以反向思考怎样才能让标题的逻辑性增强。接下来还要思考研究内容的辨析、辩证与文献的关系,充分认识文献,对文献的理解程度很大意义上决定对整体论文的理解深度,这样才能对之后论文的写作有清晰的认识。例如,从提升幼儿对舞蹈艺术美的感知,就要先说明通过舞蹈教育可以提升审美鉴赏力,通过不同文化元素的舞蹈可以拓宽幼儿对“美”的认识。
在之后深化逻辑与内容与形式中,回到教育理论这个范畴中,参考《舞蹈艺术教育》第八章舞蹈艺术教育的功能与效应中对培养舞蹈艺术的审美创造力和对审美鉴赏力的理论论述,保持教育的立场,将古诗词的教育与舞蹈教育结合,和为编导创作题材的创新进行探讨,通过“古诗词”与舞蹈教育和“古诗词”与舞蹈编创进行论述,为幼儿舞蹈教育提供审美参考和对幼儿舞蹈课堂教学提供参考作用。
往期推荐(免费)
平行剧场教学日志:舞蹈本科“毕业论文”指导实录之一
平行剧场教学日志:舞蹈本科“毕业论文”指导实录之二
平行剧场教学日志:舞蹈本科“毕业论文”指导实录之三
平行剧场教学日志:舞蹈本科“毕业论文”指导实录之四
其它推荐
深度访谈“挑花”人:研究资料的文本组成(一)
每周问答:“世界舞蹈日”携带怎样的意义?
每周问答:“学习舞蹈”和“学习跳舞”的区别是什么?(一)
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