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毕业论文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院长论衡张举玺栉风沐雨40载扬帆
TUhjnbcbe - 2021/2/4 17:32:00
北京中科白殿疯怎么样         http://m.39.net/pf/a_4709994.html

张举玺

栉风沐雨40载扬帆远航再出发

我有幸先后在百年名校河南大学和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创办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郑州大学担任新闻与传播学院的院长,纯属机缘巧合。年10月从莫斯科回国后,我被河南大学明伦校区那古朴典雅、中西合璧的建筑文化所吸引,不顾全家反对,到开封加盟了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年出任学院院长。年,因健康原因不得不返回郑州,在家养病期间受聘了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和院长。能在两所高校担任院长,是我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亦是我一生最值得珍惜的经历。

1

郑州大学新闻教育砥砺奋进40载

郑州大学新闻学教育开始于年,年成立新闻系,年获批新闻学硕士点,年成立新闻与传播学院。年同时与新华社共建“穆青研究中心”、与河南省委宣传部共建“新闻学院”。在上世纪90年代,郑州大学曾是我国第一批拥有新闻学硕士点的单位之一,学科实力一直名列第一方阵。年新闻学专业被评为教育部第一批特色专业,年新闻传播学被评为河南省一级重点学科,年在第四轮全国学科评估中,郑州大学在全国高校新闻传播学学科排名中并列第17名。但在年~年间,受各种校内外因素影响,学院发展一度受阻。

年,新华社原总编辑南振中先生受聘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后,制定了《教职工互勉信条》,在他以身示范的影响下,“严谨治学、敬业爱生、以苦为乐,清廉从教、淡泊名利、为人师表,相互包容、同舟共济、情同家人等”逐渐形成了学院文化,学科建设焕发出勃勃生机。

目前,学院设有新闻学、广告学、广播电视学、网络与新媒体4个本科专业和穆青新闻实验班,是河南省普通高校新闻传播学类本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和秘书长单位。学院拥有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硕士学位授权点,新闻与传播、艺术学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新闻传播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训

2

临危受命,重振郑大新闻教育

年,我接任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后,推出了多项改革措施,牵头申报并获批“跨文化传播”二级学科博士点,在年和年教授职称评审中先后从学校争取到7个教授指标,引进2名*河学者特聘教授,并在《安阳日报》社开办了一个有多名学员参加的研究生课程进修班。

年初,就在我全身心投入,想干出一番新成就时,一场突如其来的晕倒,把我推向了深渊。有幸被同事们及时送医,经过两周精心治疗,得以平安出院。遗憾的是,后遗症打乱了我所有秩序,生活无法自理,只好回到郑州,由家人照顾。

年春节期间,在朋友张罗下,我见到了郑州大学校长刘炯天院士,没想到他居然知道我爱人在郑大工作。在攀谈中,我向刘校长表达了来郑大工作的想法。他没有当面给予答复,只是建议我先安心养病,等康复之后再说。

带病之身,唯恐拖累和耽误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发展,春季开学后,我向河南大学校*委呈交了院长辞职报告。然后,一边治疗一边处理工作上的善后事宜。

5月中旬的一天,时任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委书记焦世君来电说,刘炯天校长想见我,希望能尽快来校一趟。这次是应约而来,刘校长显然留足了交流时间。寒暄过后,他直接告诉我,校长办公会同意我来郑大工作。

从谈话中得知,刘校长这次见我的目的有三:其一,需要我协助新闻与传播学院建设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其二,让我牵头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其三,着手申报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这些工作,没有一件是可以轻而易举实现的。这些要求,对我是严峻挑战。

年7月30日,河南大学*委批准了我的辞职报告,我随之向人事处递交了调离申请。万般不舍离开已经工作10年的学院和亦师亦友的同事们,回到了郑州。一边在家养病,一边等待办理工作调动手续。

年2月1日,焦书记邀请我参加其学院大会。会上宣布了郑州大学*委决定:聘任我为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协助南振中院长处理学院的日常工作。因大病一场,我连河大的院长都不干了,现在要接这个副院长吗?我陷入懵圈状态。

三天后,刘校长在电话里跟我解释说:“下学期焦书记(主持学院工作)要去国家教育行*学院学习,郑院长(本科教学副院长)要出国访学,急需你出面救场。”“你在河大做过院长,考虑再三,请你来学院主持工作比较好。如果有什么困难,请先克服一下,坚持到焦书记回来就好了……”

学院的工作千头万绪,没想到郑大领导就这样突然甩给了我。为了尽快熟悉学院情况,我多次深入基层组织进行调研,先后跟60多名教职工进行过当面交流,逐一了解各自情况和大家对学院发展的期许。为了摸清学院的学科发展现状,我先后给老师们写了多封沟通信件。通过半年多调研,基本上掌握了学院的具体情况,以及亟待解决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3

加强内涵建设,促进学院全面发展

年上半年很快就过去了。到了9月,我被郑州大学*委直聘为院长,肩上的担子更重了。随着健康状况好转,我用于思考学院发展的时间越来越多。由于经历过两所学院的管理岗位,深谙“学院要发展,内涵建设是关键”。

第一,理顺规章制度,激发正能量,稳定发展局势。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等原则,先后对课时费、教学奖励、科研奖励、公务接待、绩效分配等容易引起误解和产生矛盾的规章制度,重新进行了修订与完善,尽量做到了“奖勤罚懒,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凡是涉及到学院人、财、物等“三重一大”事项,必须由**联席会议协商决定。用公开透明的制度来管理学院,有效激发了师生们的正能量,凝聚了向心力。

第二,加强学术团队建设,人才培养与引进并举。年初,学院只有5名教授,要建设一级学科博士点,必须得快速解决高层次人才的短缺问题。本着“引得进,用得上,留得住”的原则,学院动员豫籍学者回家乡发展,先后引进5名教授。同时,积极支持本院4位副教授晋升为教授。还从郑大学报、出版社吸引来3名教授。几年来,学院教授数量稳升到17位。

同时,围绕新闻学、传播学、新媒体公共传播、广播电视与数字传播4个学科方向,积极组建学术团队。激励中青年教师,出国访学进修,考博士研究生等,充分盘活了学院既有学术力量,努力消解了人才引进与培养之间的矛盾,解决了人才短缺问题。

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第三,重视课题申报过程,重奖高级别科研成果。学院围绕穆青研究中心、中原传媒研究院、新媒体研究中心和俄罗斯媒介发展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积极申报各种级别的课题。举办多种课题经验交流会,向拟申报课题者逐一进行辅导。动员在研课题主持人,为申报者作一对一指导。同时,学院设立科研激励基金,用于资助论文发表、著作出版、高级别课题与成果的奖励。促使科研成果数量逐年递增,成为学院发展的有力支撑。

第四,创新教学模式,严把论文质量关。为了实施上述两个共建,培养“*治立场坚定、业务能力精良、作风素质过硬”的新闻传播后备人才,学院在本科教学中采用了“三双机制”模式,即“双班主任”、“双辅导员”、“双导师制”,使学界与业界教育资源得到有机结合,取得显著成效。大部分应届毕业生被媒体提前就业。为了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学院实施了“名师名家讲坛”、“传媒专家进课堂”和精品教材建设计划。

为了严把毕业关,本科生毕业论文一律进行查重查新,硕士和博士毕业论文一律进行校外导师盲审。若有专家提出修改意见,毕业者将被延期答辩。刚开始,导师们对此存在抵触情绪。但随着工作推进,大家意识到该措施能够消解压力与风险,就变成主动配合。

4

集中优势资源,办好学院发展大事

学院一直在倡导集中优势精力,全力办好学院发展大事,以激发师生士气。

年5月初,学院接到中宣部的通知,6月中旬要在郑州大学举办“第三届中宣部教育部共建新闻学院现场推进会”,向全国介绍和推广郑州大学实施部校共建、社校共建的经验。学院以此为契机,全面动员,积极筹备,确保了推进会在16~18日成功举办。向来自全国30多个省市区宣传部长、教育厅长、社长、共建高校校长、院长等多名代表,展示了学院的共建成果与师生风采。

中宣部、教育部在郑大召开年部校共建推进会

年8月17日~20日,学院成功承办中国新闻史学会年学术年会。大会设立1个主题论坛、18个分论坛,使用27个分会场,举办了40余场学术专题论坛。有多名国内外学者专家与会,被媒体誉为“我国新闻学界史无前例的千人盛会”,充分展示了学院的组织与协调能力,很好宣传了学院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

中国新闻史学会年学术年会在郑州开幕

年以来,学院高度重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的申报工作,先后获批2项。

年1月,学院申报的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博士点,获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入选全国新增一级学科博士点序列。

年11月,学院推荐的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候选人,经过多轮竞争,入围了会议答辩环节。虽然最后没能入选,却极大提振了同事们的自信,为今后申报国家级各种名师等,积累了经验和信心。

年10月,学院申报的新闻传播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获得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全国博士后管委会批准,入选全国新设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序列。

5

面向未来,慎思追远

新闻学在郑州大学由本科起家,到获批硕士点走了17年;从硕士点到获批博士点,用了25年。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已经形成了多专业并行、师资充沛、成果丰硕,集本科、硕士和博士完整的新闻与传播人才培养体系,成为我国中部地区新闻传播研究与教育的重要平台和基地。

确切地说,学院在最近几年抓住了发展机遇,在短期内完成了学科建设“三级跳”,得到快速发展,初步实现了刘炯天校长在年预设的目标。但是,如果跟第一方阵兄弟院校相比,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尚处于工程封顶状态,还有太多的内涵建设需要向兄弟院校学习。

比如,学院在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做得还不够;拥有著名学者、名师人数太少;发表的四大期刊论文和SSCI期刊论文数量不多;国家级优秀成果奖仍需努力突破;学科方向有待凝练,学科特色尚需雕琢,学科团队需要创新培育……这些,都是学院应该全力以赴去建设的内涵与目标。

年8月,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班子顺利换届。站在新高程,立在新起点,学院自此掀开了建设新篇章。

*本文系简写,参考文献从略,原文载于《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年鉴》,武汉大学出版社,第~页。

文字

张举玺

图片

网络

编辑

施瑞鑫

审核

王一鸣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院长论衡张举玺栉风沐雨40载扬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