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传媒考研学长简介(辅导机构多家,为什么你要选择学长的资料和批改辅导?):
学长现在在媒体和高校双兼职,职称副教授,博士,指导过近百篇新闻学本科专业毕业论文写作,参与拍摄制作近30部专题片,发表过几十篇学术论文,对学术写作和媒体实践都有深刻把握。(详细介绍请看宝贝下翻)。
学长编写中传新闻类学硕和专硕MJC资料近10年,帮助近名考生考上了中传。学长没有开过辅导班,认为辅导班很多都是价高质差,忽悠人的,且从中传最新大纲改革来看,还有很多辅导班为了吸引考生眼球,说大话、说外行话,为了制造考生备考恐慌,无所不用其极,为了忽悠考生报班,吹自己机构请了什么什么大咖,其实,都是噱头。
学长今年也暂时不打算开辅导班,只会提供主题写作1V1批改服务,且最新调整是,人文社科基础中的文学、历史、哲学部分不编写资料,会找免费的电子版资料共享给大家,文史哲部分,学长认为辅导班也是没啥用的,辅导班又无法告诉你考什么?他们知道什么是重点吗?
二、学长一句劝:如果你没有啥学术写作能力,还是放弃中传学硕专业,选择其他高校吧,如果你没有啥媒体类实践作品,还是放弃中传MJC专硕吧。这是好言。
很多机构这些天挺势利的,各种不切实际地鼓舞大家,其实,这是不负责任的。学长从来是讲真话,如标题所讲,没有学术写作能力和基本的学术代表作品,我个人建议放弃中传(因为初试和复试评议环节都要考查你的学术写作能力),如果没有媒体实践经验和作品,建议放弃中传MJC。
有人会疑问,中传为什么率先改革,其实,这种改革是教育部的新精神,中传作为国内传媒类顶尖高校(不像其他综合类高校),必须率先对新闻传播研究生招考进行改革,因为,近年来传媒类研究生培养质量偏低(大量跨专业考新闻传播的),研究生阶段又没有系统进行学术和专业培养,造成新闻传播类研究生质量下降,必须做出改变。
学长之前就说过,国内新闻学本科毕业考核的实践只有两个方向:学术和实践,所有才有了“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也对应新闻传播类研究生学硕和专硕两条线。今年中传改革,顺应这两条线,要招学术研究能力过关的(学硕)和新闻传播实践能力过关的(专硕),不再招收只会考试型的考生,只会背书背题的考生。
三、如何备考中传的《主题写作》和《人文社科基础》?
主题写作:其实,今年从大纲来看,主题写作90%概率会考学术写作,只有10%概率会考*论文写作(中传年考的文史综合科目中考的内容)。
现在学长的推断,主题写作各科目是统一试卷,有人会问了,如果我考管理学、汉语言文学,怎么和新闻学考的一样啊?可能吗?学长要说的是,考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从主题写作这门科目中考查学生的学术写作能力。
文科的学术写作怎么培养?靠上一两个月辅导班就能过关了?够呛!唯一的路,只能靠你们自己悟和写,多看新闻传播类学术论文(北大核心-到-省级期刊水平即可),很多不是文科的本科生,可能要及时调整了。不通读研读30篇以上学术论文,别上考场。
人文社科基础如何复习啊?其实这门课,在学长看来,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学校设置这门课程,重要的是让考生(准研究生)学习文史哲知识,要这个过程,如果从学校此次研究生改革的精神来看,是不会招收死记硬背的考生的,但是文史哲从应试来看,偏偏只能死记硬背,这是违背改革精神的,但是学长说了,学校要这个过程,让考生通过复习增强文史哲基础,至于怎么考?学长果断判断:文史哲部分不会超过试卷总分数的40-50%,会有50-60%考媒介与社会方面的知识,毕竟是传媒大学招生啊,对吧?
所以,考生应该将文史哲和媒介分开复习,文史哲部分死记硬背,媒介与社会部分多看新闻传播近3年热点和新闻理论、传播理论这三块(有点类似于改革前的科目和科目)
四、如何准备复试的“材料评议环节”?
考学硕的同学,学术能力是你的法宝,那么评议材料中一定要体现你的学术研究能力,如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什么方向都可以,或者你的本科专业,或者新闻传播类,普刊即可,你们本科生难以发表核心论文)、参加过的科研项目、参编过的教材和著作(本科生基本上很少),撰写过的研究报告、参加过的学术会议、校内工作过的研究所和研究机构等。
考专硕的同学,新闻传播实践能力是你的根本,评议材料里一定要体现你的新闻传播实践能力,如发表的媒体作品(纸质稿件、广播节目、电视节目、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