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毕业生
年的毕业季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如约而至了,届“优秀毕业生”的评选也已圆满结束。来自十三个学院的65名学生获此殊荣。他们在武体是如何拼搏的?他们有怎样的优秀事迹?
今天,为大家介绍的“优秀毕业生”是来自研究生院体育新闻专业的沈晓希。
他是武体级播音与主持专业的本科生,也是武体级体育新闻专业的研究生。在母校的七年里,他跨专业学习、成绩优秀,从最开始进校的稚嫩不断走向成熟。在这七年里,他经历了怎么样的沉淀?让我们走进他,听听他的故事。
跨专业学习难但努力终将把一切迎刃而解
在刚进入研一的时候,沈晓希作为一名“新生”入学感觉到了学习方面的压力。因为本科学的是播音与主持专业,研究生转到新闻方向,和同班本科新闻专业的同学相对比自己的底子比较薄弱,最开始经常写出来的论文如“报告”一样,没有深度和问题意识,对一些学术思想不能及时理解掌握。
他说:“既然知道自己的写论文的文字功底和学术基础不足,那就只能勤能补拙,比别人付出多一份努力啦”。因此他经常通过写短篇文章来锻炼自己写作能力,只要一有空余的时间就会阅读其他学者的大作,有时候也会感觉到力不从心的焦虑感袭来,但也从未想过轻言放弃。
与学术论文“斗争”的这段时间里,他也会不断地向自己的导师万晓红教授请教。在导师的指导和他自己的反复打磨下,第一篇学术论文就成功被采纳,并前往了陕西师范大学参加体育史学术论坛,有幸的与体育史学界的前辈交流学术心得。他始终相信付出一定会有收获,最后事实也证明他的努力是值得的。
图为沈晓希(右一)研究生期间与导师参加会议学习
时间不会说谎是一切最好的证明
对于沈晓希来说,研一的课程是最多的,也是比较紧张的,但他还是选择竞选研究生院17级2班团支书以及班长,并且也成功担任了。刚进学校里面,学生工作处理起来也还没有头绪,一切都在摸索中,他也是在这个阶段很难做到权衡学习和工作。
曾经有几次辅导员朱老师晚上十一点半多打电话问他关于班级的事情,他当时很不理解,后来才慢慢能够理解,如果不是要紧的事儿,辅导员也不会还在办公室值班,也不会说那么晚打电话,还询问情况,所以利用了一段时间把心态调整好了,就慢慢处理好几个方面的事情了。
他也是学科办的学生助理,主要是处理一些办公文件,记录学校学科经费支出初步审核的工作,看似简单,实则需要严谨。
他说,新闻学有个词语叫“把关人”。有时候,自己是办公室第一个“把关人”,如果把工作做细了,那么老师们的工作就稍微轻松一点了。忙起来的时候就季度总结、年度总结的时候,牢记每件事,逐个事儿处理好,有困难不要急,还有老师们帮忙指导。
平常在办公室值班,事情不多的时候,他都会向办公室老师借一些专业期刊来看,这样也算是对学习时间的一种安排。
在课程方面,他一个也不会落下,学院安排的学生工作,他会利用课余时间按规定时间完成,晚上没课就去图书馆,把手机设成飞行模式,这几个小时,就是自己一个人的时间,可以整理前期的学习资料,也可以自己安排看一下之前没有看完的书籍,总之,他不会呆在宿舍,一定会走出宿舍,给自己的时间一个交代。
正是这种合理安排时间的能力,让他于年-年连续三年获得学校一等奖学金,并且在年武汉体育学院研究生院第四届科技文化节“研思杯”辩论赛荣获冠*,而后获得武汉体育学院“三好学生”、“优秀共青团员”、“优秀学生干部”等称号。
负责的心态触及内心的每件事情
在同学的眼里,沈晓希作为班级的班长,在对待班级的事物很有责任感,也非常团结同学,乐于助人。他们说,因为现在是毕业季,需要办理的毕业手续比较繁琐和复杂,但是班长在和老师沟通完以后,一定会第一时间通知下去,如果同学有任何疑问,会耐心的帮助他们,和他们一起解决问题。并且在疫情期间,也会主动关心武汉的学生和他们交流情况。
同学们感受到了来自沈晓希的负责和暖心举动,他也从同学们那儿学习了为人处事的道理。“同学们交给我的事情我一定会尽力完成,只要答应了,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方面,就会尽最大努力完成好。”他是这么想的,也是这样做的,这或许就是他被人相信的原因吧。“所以,每个人并不是都可以胜任并处理好所有事物,而是在遇到问题以何种心态何种方式去解决问题,这是我学到的,也是吃了许多教训得来的。”这是沈晓希想给学妹和学弟的建议,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面对难题。
本科四年,研究生三年。这是他与母校在第七个年头终将告别,象牙塔的日子是幸福快乐单纯的。他说,特别感谢这七年在这个注入无限感情的地方有众多老师挚友对我慷慨的帮助,没有你们就没有现在成长的自己,谢谢你们!未来也会一直保持赤子之心,勇往直前,不负母校的培育之恩。
文编:刘维
图片来源于沈晓希
美编:刘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