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播学院新闻学
本科专业评估
新闻学专业发展现状山威文化传播学院新闻学专业发展历程1培养效果与培养目标的达成度1
达标情况培养目标新闻学专业以经典新闻教育模式为基础,注入切合当今网络传播和媒体融合需要的内容,紧密结合新闻学与传播学理论与实务发展趋势,培养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持正确*治立场和方向,具有新闻学理论基础和实务技能、具备先进传播理念和自主创新精神、具备新兴媒体及最新信息技术素养,能够在全媒体环境下实现综合发展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新闻传播高级人才。
目标分解1.具备坚定的*治信仰和熟悉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
学生要熟悉*和国家的基本路线、方针、*策和法规,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和新闻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具备扎实的理论水平和高水平的实践技能
注重现代新闻传播学理论和方法训练与学习,夯实各项新闻传播实务的专业基础。培养学生兼具传统的新闻采写编评业务能力和新媒体的实务运用及研究能力。
3.具备宽厚的学科口径
拥有人文社会科学及理工学科的跨学科知识体系,一次获得在应对复杂现象时所需的充足知识储备。
4.可持续发展的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
5.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培育学生积极回报社会、奉献社会的高尚品格
预期达标1.体现良好的学习、应用和研究的综合能力,能在国内外高校继续深造学习
2.体现较强竞争力的专业发展能力,能够熟练运用多类型媒体技术从事新闻传播工作。
3.体现可持续的终身学习能力,能始终保持创新能力和批判精神。
4.体现向外职业发展能力,能在媒体机构、*府机构和国内外企业胜任与新闻传播有关的专业工作。
5.体现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能回报社会、奉献社会,具有良好的道德情操。
2
存在问题1.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课程体系尚需完善
近几年,请国内新闻传播学界的知名学者吴飞、张志安等教授来做过学术报告,也请知名记者进校园做过业务交流。但尚未设立类似的概论类课程,对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学习还需要一系列课程来支撑。
2.专业培养目标中对学术能力、实践能力以及预期成就的达成度还不够
现有的培养目标缺乏对于新闻学专业的学生在学术能力和实践能力两个方面的具体阐述,尤时是通过培养可以具备哪些类型、涉及哪些领域的学术能力;同时也缺少向学生们阐明在未来5-10年的时间里他们有可能达到的预期成就,学生对自己如何养成终身学习意识、自我学习和管理能力等方面并没有形成清晰的认知,从而有可能影响学生对自己的再深造和就业的双向规划。
3.在培养方案制订中尚缺乏主动引入新闻业界专家参与的意识与问询机制
培养方案基本由系主任全权负责,注意征询本专业教师意见,和建议,参考国内主要新闻院系的做法,努力适应国际新闻传播学教育的最新趋势和潮流。
还缺乏主动地引入新闻业界的从业者参与的意识,访问、交流与问询还只停留在不定期的沟通层次,尚未形成一套足够深入、持续的咨询机制。
3
改进措施1.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理论学习和学科前沿课程建设
聘请人大、复旦等名校马克思主义新闻学权威专家来我校授课、交流。利用小学期,邀请海内外新闻传播学者开设前沿性、实践性课程。
2.加强对学生新闻理想、实践能力以及预期成就的达成度。
今后培养目标的修订过程中,将在专业培养目标中明确学生在新闻理想和实践域所能达到的能力、以及毕业后5-10年应达到的预期成就一并进行详细的分类阐述,使学生们对如何养成自己的终身学习意识、自我管理、自主学习能力有一个比较明确的理解和认知,并与专业培养行动有效地结合起来,通过专业培养过程启发和筑造学生们的自主能动性。
3.努力建立一个能够包含学生、用人单位、校友和业界人士等多元主体的培养目标修订机制。
未来培养目标的修订过程中,在继续充分重视学生和教师的意见的基础上,我们还将把业内专家、校友和雇主的反馈意见制度化。我们将建立一个包含学生、教师、校友、业内专家和雇主的培养目标修订委员会,定期举行研讨会。最终实现以学生发展为终极目标,以教师参与为推进力量,以业内专家和用人单位需求为导向依据,以校友反馈为重要信息的完善的培养目标修订机制。
2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适应度
1
达标情况培养目标1.系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特别是要接受系统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有良好的*治素养和*策水平,熟悉国家大*方针,了解国情社情民情,坚持实事求是和群众路线,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人文修养深厚,拥有优良的道德品质,恪守新闻职业道德准则,遵纪守法,德才兼备,具有坚定的民族精神和开阔国际视野、强烈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掌握新闻传播学相关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实践技能,熟练地运用现代传播技术从事新闻传播活动,新闻业务基本功扎实,能够较熟练地进行新闻采访和写作,掌握全媒体内容生产和传播技能;
4.了解新闻传播学领域的理论前沿、业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传媒产业的发展情况,熟悉网络和新媒体技术,有一定的计算机科学基础,掌握中外文资料查询、文献检索的基本方法,具有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5.具有扎实的实践能力和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有较强的社会观察、思考和沟通传播能力,能够与团队成员和谐相处,协作共事,并作为成员或领导者在团队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能够通过口头和书面表达方式与同行、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
6.具有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能够发现、辨析、质疑、评价新闻传播专业及传媒领域现象和问题,表达个人见解;
7.具有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能够对新闻传播专业领域复杂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并提出相应对策或解决方案;
8.掌握新闻传播研究方法,具有一定从事新闻学及其相关学科科学研究、发表学术论文和参加学术交流的能力,能够熟练运用一门外国语;
9.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理解能力。了解国际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