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规范学位(毕业)论文写作和装订,促进学生学位(毕业)论文形式标准化,特制订本规范,其各项要求适用于答辩前后的论文,学生在论文写作时务必认真阅读,严格执行。
01
论文结构
论文一般应包括:封面、扉页、论文独创性声明及使用授权书、目录、论文摘要(中、英文)、缩略语表、正文、参考文献、附录、致谢等几个部分。
“论文独创性声明及使用授权书”置于扉页与目录之间。
02
论文外观
论文一般应包括:封面、扉页、论文独创性声明及使用授权书、目录、论文摘要(中、英文)、缩略语表、正文、参考文献、
论文的开本为A4纸,其尺寸为:mm:×,其中上边距25mm、下边距25mm、装订边边距32mm、非装订边边距25mm、页眉20mm、页脚15mm,奇偶页页边距对称,页眉、页脚居中排列,其中,奇数页叶眉为论文题目,偶数页页眉为“华中农业大学××届博/硕/学士研究生学位(毕业)论文”。定稿后,用优质A4纸双面(不允许以A3纸单面复印后对折)。装订整齐、美观。
论文目录一般应自动生成,目录本身的页码用大写罗马数字(Ⅰ、Ⅱ、Ⅲ…)单独编排,中英文摘要、缩略语表等的页码用小写罗马数字(ⅰ、ⅱ、ⅲ…)单独编排,从正文开始到最后,页码用阿拉伯数字(1、2、3…)编排,页码居中排列,不能出现漏编、重编、倒编等错误。
文章编排应有统一的标准。正文应统一行间距,标题与正文、表头、题头等可以用不同的字号和字体加以区别,但对于同一级的标题,要采用同样的字号与字体。所有的正文文字应采用同一字号与字体(推荐中文用宋体,英文用TimesNewRoman,字号小四),其中原始访谈笔录要用引号标引。表题、图题字号应比正文文字小一字号,图例说明字号应比图题小一字号,以示与正文文字有所区别。中英文切换时注意改变字体。
论文正式输出前做认真仔细的校对,特别要严格检查错别字、漏字、段落错乱、标题混乱等问题。装订好的论文中不应出现手工涂改的痕迹,整篇论文的错别字、漏字应控制在10次以下。
整篇论文做好孤行、孤尾控制,即一段文字的最后一行不落在下一页,一段文字的起始一行(特别是标题)不放在前一页。
所有的表图,包括表题、图题、图例说明、脚注等,都应尽可能放在同一页,以保持表图的完整性。不能避免的用“续表”或“续图”字样表示与前页表图的连贯。
不符合上述要求将会被作为形式审查不合格,不予受理。
附录、致谢等几个部分。
“论文独创性声明及使用授权书”置于扉页与目录之间。
03
封面、书脊和扉页
封面内容应包括攻读学位级别(博士/硕士/学士)、并以中英文对照的形式列出以下内容:论文题目、学生姓名、学号、专业、导师姓名、职称、研究方向、论文完成时间等内容。论文题目应高度概括和准确反映论文内容,力求简洁,一般不超过25个汉字。论文封面式样参考附件样本,在左上角填写分类号、右上角填写密级,由学校教务处与研究生院统一印制,学生在提供的封面上相应位置填好所需文字后进行包装。学士学位论文封面可手写。
装订的论文应有书脊,书脊印刷内容为:“华中农业大学博士/硕士/学士学位论文(空三格)年份/届别(空三格)作者姓名”。字体为12磅黑体,字站立,竖排。如书本厚度不够,可用长体字。学士学位论文如厚度不足,可不印书脊。
扉页应包括论文题目(中英文)、学生姓名、学号、所在学院、专业班级、导师姓名、职称、学位类型、研究领域等内容。扉页式样参考附件样本。
04
目录
以标题编号的形式进行目录的编排(最好是自动生成目录),注意不同级别标题的差别,相同级别的标题字体、字号应相同,采用统一的编号方法,突出不同的编号级别,如采用1,1.1,1.1.1等,而不将一、,1、,1.1,(1)等混编在一起(这些编号和字体原则也适用于论文正文)。各级标题均应相应地标注页码。
论文标题一般可设三级,一级标题采用三号黑体,二级标题采用小三号黑体,三级标题采用四号黑体,都采用左对齐排版。
05
摘要
摘要包括中文摘要、英文摘要和关键词,出现在论文目录之后、正文之前。编排顺序是中文摘要、中文关键词、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
摘要是文章的缩影,要求简明确切、不加注释或评论地介绍论文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思路与方法、主要研究内容与观点(结果)、研究创新或应用价值等。使用符号、略语或缩写等必须符合学科规范。英文摘要的内容与中文摘要的内容基本一致,语法正确、拼写无误、符合英语表达习惯。
摘要之后列出关键词,反映文章主体内容和涉及范围,是论文分类和建立索引的依据,一般由3-6个相对独立的反映论文主体内容和涉及范围的词或词组组成。中文关键词在中文摘要之后,英文关键词在英文摘要之后,中英文关键词一一对应,分别放置在中、英文摘要之后另起一行,各关键词之间用分号隔开。为增加检索的信息量,关键词应避免与标题相重复。
06
缩略语表
如有必要,在摘要之后、正文之前应有缩略语表(缩略语的应用规范见8.3),按对照的方式列出文中所用的各种自定义名词的缩写、略写等用语的确切含义。公知公用的缩略词不必列入。
07
正文
本科生学位论文正文由前言、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研究结论等几个部分组成;研究生学位论文正文由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研究思路与方法、主要创新、研究内容、研究结论与讨论、研究展望等几个部分组成。
7.1研究背景
研究背景应明确提出论文研究所针对的理论性问题和实践性问题,说明研究问题提出的国际、国内背景。
7.2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目的是在提出问题和综述文献的基础上,阐述学术思想,提出科学假设或假说,明确论文研究要实现的目标或达到的目的。
研究意义应明确提出论文研究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7.3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包括国外研究动态、国内研究动态和文献评述。主要回顾、评价与所研究问题相关的既有科学研究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以及这些研究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指出论文所选择研究问题的重要性、创新性(包括理论和方法上的创新等)、可行性、合适性(即选择的课题合适研究者本人的特点),是作者对相关文献阅读、消化后的综合、提炼与升华,反映作者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把握和理解程度。因此,文献综述在叙述前人工作的同时,应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不应照抄前人文章,或将文献综述写成前人工作的堆砌,也不应像教科书一样写成知识性介绍。
7.4研究思路与方法
研究思路要阐明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分析框架或研究的技术路线。
研究方法是指研究问题中运用的主要研究方法。对一些常用的研究方法,可在引用他人文献的基础上进行简要描述,不必花大量篇幅去交待细节。但对于自己改进和发明的新方法则需要作详细的交待,说明在前人基础上的改进部分及其理由。对于实证研究,必须详细交待实证数据或资料来源及抽样过程,获得的方法与途径,并对数据和质性材料等实证材料的真实性与代表性做出说明。
7.5主要创新
主要创新是指硕士、博士研究生作者通过论文研究在某几个具体方面的学术贡献。应明确指出本研究与前人相比的进步所在,阐明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上的价值。
7.6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是论文的主体,可分几章论述。要求研究问题明确集中,理论推导严密,思路清晰,结构完整,逻辑严谨,阐述透彻,文笔流畅,资料翔实,论据充分,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鼓励学生以严谨扎实的研究为基础,进行大胆假设,提出全新的学术观点。
7.7研究结论与讨论
研究结论应详尽陈述课题研究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作者综合分析、逻辑思维的水平和进行创造性科学研究的能力,应简明扼要,明确具体,是在研究内容基础上的提炼,不应与研究内容简单重复。
讨论是在透彻理解结果的基础上,精练地归纳研究的主要结论,指出本研究结果的进步所在和所解决的科学问题,阐明研究结论在理论上和应用上的价值、前景,并对研究中提出和发现的一些重要学术观点进行深刻的探讨。讨论内容应注意与前文的研究目的相呼应,并在研究深度上进行挖掘,以避免讨论内容成为研究结论的简单重复。
如果是应用型研究论文,“研究结论与讨论”可以用“研究结论与对策”替代。在结论与讨论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具体、科学、可行的解决问题的对策(措施),供*府和有关决策部门参考。
7.8研究展望
研究展望应指出本研究及其结果所存在的问题、研究工作的不足方面,并针对本研究中的不足之处,提出未来研究方向,以及今后进一步开展研究的思路和建议等。
7.9参考文献及脚注
7.9.1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紧接正文后面列出,与文中的文献引用一一对应。参考文献排列规则是中文文献在前、外文文献在后。中文文献按第一作者的姓名拼音字母为序排列,英文及其它西文按第一作者姓氏字母顺序排出,第一作者姓名相同时按第二作者姓名排序,其余类推。作者相同的文献按发表的先后顺序列出,所列的相同作者同年内的文献多于一篇时,可在年份后加“a”、“b”等字母予以分别,如:“a”、“b”等。文献作者人数在20(包括20)以下的全部列出,超过20人时,列出前20名作者,后面加“等”(西文“etal”)字以示省略。作者姓名之间用逗号“,”隔开,中文、外文的姓名一律采用“姓在前名在后”的写法;外文(含汉语拼音)姓名的姓应写全,且第一字母应大写,名字仅写大写首字母,姓与名之间用一空格隔开,名与名之间不用空格。未公开发表的资料请勿引用,但可作脚注处理。文献著录格式参见“8.1文献引用方法”。
各种来源的文献书写格式如下:
杂志论文。作者.题名.刊名(外文刊名用斜体,两个词以上的用缩写,缩写词后不用缩点,用一空格隔开;一个词的不缩写),出版年.起迄页
会议论文集。作者.题名.见或In:编者(主编或编,英文编者后加ed.多编者加eds.),文集名.会议名,会址,会议年,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讫页
会议论文。作者.题名.会议名,开会年,会址
著作。作者.书名.版本(第一版不标注).(或译者).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讫页
专著章节或文集。作者.题名.见或In:编者(主编或编,英文编者后加ed.多位编者加eds.),专著(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迄页
学位论文。作者.题名.[学位论文].保存地点:保存学位授予单位,年份
专利。专利权所有者.专利名.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授权日期(年-月-日)
技术标准。起草责任者.标准代号.标准顺序号-发布年.标准名称.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网络。作者.题名.年-月-日.网址
未包括到的情况请作者参照以上基本格式作出相应的处理。
注意:所有中文参考文献的句号用全角状态下的“.”表示;所有西文参考文献的标点符号用西文状态下的符号,后空一格。参考文献多年来一直是论文中最混乱的部分,各位作者务必遵照上述格式。若在一篇论文中发现5篇文献的列法不合要求者,作为形式审查不合格,退回修改后再受理。
各种来源的文献书写格式举例如下: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2-23.
2.何帆.涉过WTO的激流险滩.-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