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我的美国签证被卡得很惨,却愈发坚定了我出国的信念。我出国读博不是为了一直留在国外,而是为了最终能够回国作出更多贡献:想让祖国更加强大,想让子孙后代不需要再费劲出国读博,也不用再受美国签证的欺负。当时签证被卡我其实也可以回北大读博,但是我认为现阶段最高效的方法仍是出去学习,因为不得不承认现阶段中国还是存在客观差距。像历史上的“三钱”,现代的姚期智、施一公、饶毅等行业领*人物都是出国留过学的。针对国际形势,这几年来国家也发射出了强烈的信号,大力支持基础科学领域的科研工作者。那么作为清北的学子更应该去担当起这份责任。”
以上是我的想法。
01
序
西安高新第一中学是陕西省示范高中,每年有近70名学生考入清华、北大。我们本篇访谈的主人翁——李培豪,就是其中之一。今年24岁的李培豪高中期间拿到全国化学竞赛银奖,于年升入北京大学工学院就读,并在郭少*教授课题组进行本科生科研;本科毕业前发表过两篇SCI一区期刊一作论文,也收获年北京市优秀毕业论文(北京大学工学院仅2名)。目前在多伦多大学EdwardSargent双院院士课题组读博士一年级,研究方向是纳米材料的电化学应用,包括催化剂、电池等。
本篇我们采访了北京大学级工学院校友李培豪。他大学期间曾在「云英语」参加研修,并于云社区长期担任常务班主任(GRE备考流程指导),广受好评。他的人生轨迹,无疑是中国最拔尖那一拨人的代表之一;他的科研历程,或许能给目前正处于大学阶段,对未来彷徨的你带来一些灵感和体会。
02
学术英语提升与GRE考试
云英语
「云英语」是北京市海淀区唯一一家从事语言学普及的学术机构,主要面向高级学术人才提供语言学技术和出国留学备考指导,成立于年。普及推广基于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各种衍生技术,改进语言教学体系,并进行产品化是公司主要方向。主要学术产品「VB词汇建造师」和「Y-GRE平台」。「Y-GRE平台」全球GRE平均分最高,并诞生了大陆第一个新GREVerbal满分。
在教育咨询方面,云英语整合云社区优质资源,为中国最一流高校学生提供学业进阶和科研发展的整体咨询服务,每年为Stanford、Princeton、Harvard、MIT等高校的世界顶级实验室输送大量科学人才。在往年留学指导的基础上,年云社区新设「曹老师新科学家助推器工作室」,助力广大学子系统规划学业科研,冲击海外顶级名校。
Y-English
研修室
A
多数北京大学的学生在大一大二时,除了兼顾学习课业,稳固绩点外,时间大多分配给了课外活动、社团建设、团委学生会等。大三是分水岭,这时候需要考虑今后的发展方向:出国深造?国内保研?就业?
在云英语进行出国准备和GRE备考是北京大学出国学生人群的多数选择。当时正读大三的李培豪和他的好友也不例外。在云英语研修期间,他和同学们先以「历史比较语言学」的方法完整进行了「VB研修」,重构了英语体系认知;然后又在「Y-GRE平台」接受了预测式图景阅读的系统训练。最后在报名之后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完成了GRE和TOEFL两门考试,并充分提升了与科研相关的学术英语阅读和写作能力。
云英语先教VB再教GRE,整体时间线稍长,但我认为这是一套终生受益的方法论。有的人考GRE,他突击两个月可能也能出好成绩。但是云英语的VB是通过词源词根和历史比较语言学来了解单词的核心释义,这套方法使得我接触新单词时记忆和理解会比别人效率更高。
「Y-GRE平台」的图景阅读教给我的处理复杂信息能力和逻辑思辨能力对我科研上读论文以及写作提高都非常非常大。在本科期间,我读文献速度比别人快,写作能力也强。我当时发表的两篇一作文章都是自己一字一字码出来的,而且我当时印象很深刻的事是,我到导师的办公室,郭老师帮我现场修改我第二篇一作的稿子,然后他说我的摘要比有的博士写的都好。
GRE全称GraduateRecordExamination,由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ETS主办,是美国研究生入学考试,主要适用于除法律、商科和医学专业外的各专业研究生院申请。但是目前,超过90%的商学院也认可GRE成绩;美国T14法学院中已有11所认可GRE成绩。
有观点称,GRE主要考察的学术能力对研究生阶段的学习、科研和社会实践都至关重要;众多研究生院和商学院要求申请者提交GRE考试成绩借此评估申请者的潜质,预测他们将来在学业中的表现,甚至也用来作为授予奖学金、助学金的重要参考因素。然而,也有一部分人认为以GRE分数来评判学术能力实在过于武断。
GRE作为一项标准化学术能力测试,在评估学术潜力和为研究生院遴选人才方面,它是否是一项高信度的指标?
对于这个问题,李培豪说,自己也思考了很久。他觉得,首先看不同专业对GRE的要求,比如文学或哲学博士,GRE要求verbal要考到或,而且这些专业本身就对复杂的阅读、逻辑和写作能力要求极高,这时GRE是比较重要的一项指标。但是针对理工科的GRE成绩要求,其实自己挺支持部分美国大学理工科教授的想法,就是取消理工科申请材料中的GRE要求。对于理工科学生而言,GRE确实能提高学术阅读和写作能力,但是对整体学术能力的提高起到的帮助有限。他认为自己80%科研学术能力的提高是在实验室接受的完整科研训练带来的,不是GRE。同时他认为,云英语所教给自己的方法论,相比其他普通的备考方法,对自己学术写作和阅读能力提高更多更长久。
不同的GRE备考打开方式有不同的结果。单纯的背词刷题并不能提高任何有效能力,只能是过眼云烟,徒增痛苦罢了;云英语「Y-GRE平台」的分模块学科背景体系和语料阅读训练则充分提升研修者提升学术阅读能力。而「VB方法论」「VB查词」和「VB体系」更是科研工作者终身使用到的学术科研工具。
03
PhD培养与训练
李培豪本科时期在郭少*教授(杰出青年,连续7年高被引)课题组研究的是纳米材料在电池领域的应用,如汽车电池、电网储能等。他博士阶段是在加拿大的EdwardSargent双院院士课题组(该组每年发表二十余篇Science,Nature正刊与子刊论文),目前研究纳米材料用于催化领域,尤其是二氧化碳还原,相当于是固碳反应(就像植物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变成各种有机物,如乙醇。
“现代世界已经发展到这个程度了,现在很难有人纯靠“天赋”、或闭门造车就能改变世界。现在信息非常互通,所以自然发展成了现代科学培养PhD的方法。说实话,对于每个个体而言,当科研方向和科研方法达到比较正确的时候,最后想要出一个好成果,基本是靠时间积累出来的。对于整个世界而言,凭借文献阅读、实验尝试和理论计算,假设有一千个人读PhD,最终可能出来一个改变世界的大创新,从而继续推动整个领域的方法论更新和效率提升。大家基于之前的成果,再去循环这一过程。到一个人科研生涯的后面阶段,所谓的“天赋”已经不是那么重要,更多是靠综合的实力:正确的方向和方法、投入足够的时间和持久的坚持、高效的合作等来出成果。”
通识教育、实验室工作以及系统的PhD训练,经常会使科学工作者形成与普通人相区别的特点。
“如果从生活方面来说的话,科研方面的训练对我的思维习惯和对我日常生活的影响也蛮大的。比如说作为科研工作者,非常爱钻研且注重逻辑,非常喜欢思考事情的机理,而不是机械地去做。可能前期我会比别人多花时间,但后期我会比别人节省更多时间,提高效率,井井有条。第二点是我生活中时间管理、统筹兼顾、多任务协调能力也有很大提升。做科研是非常庞大的工程,需要协调数项实验,还要写作;整个人生中,还要协调科研与生活、科研与人际、事业与爱情等。所以我觉得整个科研训练对我日常生活的时间管理能力有很大提升。比如我今天要送几件衣服去洗,我要做饭买什么食材,几点健身,今天的学习任务,都可以有条不紊。任务很多但也能安排得井井有条,所以可以让自己过得更爽一些。”
作为一个受过严谨现代科学训练的PhD学生,李培豪同时也把科学方法和钻研精神用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健身方面。(六块腹肌??)
李培豪可以说是当仁不让的社区健身达人!他曾在知乎发表过一篇文章,名为「减肥的基本原理」,这三年间也在不断补充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