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5月13至14日,我院举行了届本科毕业生的论文答辩工作,共有名毕业生参加本次答辩,33位教师参加。为确保疫情防控期间毕业生按期顺利毕业,本届毕业生论文答辩采用线上网络视频答辩方式进行。学院领导对此高度重视,提前召开各项会议部署相关工作,答辩教师认真负责,顺利地完成了本次论文答辩任务。
学生首先在线演示PPT,阐述论文的选题依据、基本思路、研究方法、创新点、研究结果与分析等。利用3-5分钟的时间对自己的论文进行全面的陈述。答辩小组老师逐一进行点评和提问,就论文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修改意见或建议,学生在线并逐一回答答辩委员提出的问题。
固定布局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
答辩现场,学生们着装正式,容光焕发、自信满满,向答辩老师们讲述自己的论文主要内容及设计思路,在提问环节,各组答辩老师以认真严谨的态度,全面考察了学生在论文撰写过程中对理论知识、研究成果及学术规范的运用,并对同学们的回答情况进行了认真点评,在指出论文的亮点和不足的同时,对学生的论文提出了进一步修改意见与建议。答辩结束后,各答辩小组召开专门会议并对学生论文及答辩情况拟定最终成绩。
固定布局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
毕业论文答辩是高校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检验学生综合素质与实践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本次答辩,严格按照工作方案规定流程进行,全程录制、程序规范,答辩小组成员秉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进行了评判,不仅检验了同学们四年间的学习成果,而且有效保障了毕业生的论文水平和培养质量。
此次论文答辩是我院首次采取线上形式答辩,后期我们将总结经验及线上答辩的优势,为今后毕业答辩形式多样化提供参考。
End
西安外国语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年公开招聘公告(事业编制人事代理)XISU新传硕士研究生预调剂通知西安外国语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西外学者”特聘岗位招聘公告
XISU新传
我院召开春季学期毕业、就业及开学工作会
XISU新传
副校长吴耀武参加我院*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
XISU新传
我院成功组织《中国梦·劳动美》央视五一特别节目线上观看活动
XISU新传|我院团委组织开展“让青春为祖国绽放”五四青年节线上领学活动
XISU新传
我院召开-春季学期第三次学生工作例会
西安外国语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关于公布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分数线的通知
西安外国语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欢迎你!
编辑责编:王家钰
审核:周蕾郭宁王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来源
浙江大学(ID:zdnews99)
两年发表14篇论文,其中一作10篇,包括4篇TopSCI,2篇SCI和4篇EI;持有2项发明专利,出版1部英文专著,斩获年度学生学术十大新成果奖第三名,她跟随着无线通信的发展历程,在科研之路上,努力交出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她连续几年担任兼职辅导员、学生*支部书记,所在的*支部连续两年成为“优秀*支部”。她积极投身公益,服务社会,做一名“看得见”的*员。科研的进阶淬炼初心,生活的螺旋演绎精彩,她是浙江大学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级硕士研究生齐俏,也是年竺可桢奖学金获得者。研究生阶段荣获竺可桢奖学金、国家奖学金、年度学生学术十大新成果奖、华为菁英奖学金、优秀研究生、三好研究生、优秀研究生干部、校优秀团员、院优秀共产*员等行远自迩,走“百里挑一”的路
年入学浙大之时,中兴正面临美国制裁,这让齐俏意识到自己的所学正契合国家发展的需要。没有跟随主流选择时下最热的专业方向,她选择了相对冷门的传统通信。知易行难,将心中的热忱真正付诸于实践,需要一个人对自我的确认。未来的路有一百种选择,齐俏锚定了自己的发展方向:从事无线通信B5G/6G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致力解决制约万物互联的瓶颈问题。“合抱之木,生于毫末”,科研是一个从零开始逐渐积累的过程。从本科生到研究生,从广涉学习到专精研究,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专业知识的缺口,文献阅读的障碍,也曾让齐俏焦头烂额。在一段时间的尝试和摸索后,她逐渐找到了方向,“在阅读文献的时候,我们也需要带着思考和质疑的眼光去看,这篇文章的动机是什么,创新点是什么,做出了什么贡献,得到了什么样的结果。”推导手稿回忆起写期刊论文的过程,齐俏感触良多。她从模仿一些Top文章的结构和写法开始,积累一些常用短语,逻辑连接词,勉勉强强写完了第一篇论文。她的导师陈晓明研究员在其修改的文档里,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批注,甚于论文的内容。写第二篇、第三篇时,批注虽然少了,却收到了导师的批评与鞭策:“你已经不是第一次写文章了,不能还写得那么粗糙。”齐俏意识到,科研是一个精益求精的过程,锤炼细节需要靠自己的思考。在之后的论文撰写中,齐俏开始怀着一颗匠心,精雕细琢每一个细节,文章反复阅读5遍以上再发给导师修改。“我们一般从一个很细小的问题出发,向里、向内进行深究。”研究的开始往往始于小小的发端,从了解相关背景,阅读文献,寻找创新点,抽象建模,推导数学公式,设计算法,最后到仿真验证结果,每一个步骤都少不了科研者的钩深索隐。对于科研者而言,不仅需要高水平的学术专注和科研产出,还要有较高的学术表达与沟通能力,正如齐俏所言,“我们不仅要会写论文,更应该会表达”。在研究生期间,齐俏曾先后四次在美国夏威夷、韩国首尔等地举办的顶级国际会议作口头报告,这些交流经历让她受益匪浅。夏威夷会议笃行不怠,持“勤奋乐观”的信条
初入浙大时,齐俏第一次观看国奖答辩,钦羡于台上熠熠发光的优秀学姐学长,导师告诉她说:“只要你踏实做好工作,不断努力,你也可以成为这样的人。”导师的话给了她莫大的鼓励,也让齐俏意识到,想要成为优秀的人,只能靠日复一日的勤奋与努力。在齐俏的实验室里,导师不仅是指路人,更是和学生并肩的奔跑者,每隔三五天,导师便会和学生进行一次交流,“你过来一下”成了导师与学生之间的“通讯密码”。科研路途上常伴随着竞争和压力,没有想法、实验失败或者论文被拒是家常便饭,作为科研者,必须不断思考、不怠交流,不懈实践。但这条路,她从来不是一个人,耐心给予指导的导师,和谐融洽的实验室大家庭,永远支持着的父母和姐姐,这些来自身后的温暖鼓励着齐俏在科研中乐观地阔步向前,“越挫越勇,笑口常开,好运自然来”是她常挂在嘴边的话。实验室大家庭除了在科研上,齐俏更是将“勤奋乐观”的信条注入生活与工作中。成为*支部书记后,齐俏时时刻刻要求自己,做一个“看得见的*员”。那些需要被看见的,不是*员的身份,而是每一天的躬耕不辍。在*支部内,齐俏带领*支部成员定期开展“三会一课”加强*性教育,督促大家坚持在“学习强国”上学习,巩固理论知识,组织一系列立项活动寻访红色基因。在日常生活中,齐俏会给学弟学妹提供考研、完成本科毕业设计等多方面的指导,并曾在年级大会中进行经验分享;对学业困难的研究生施以援手,进行科研帮助与指导……齐俏认为“每一个科研人都应该需要做到‘勤奋、乐观’,这也正是信电学院的院训。”讲*课跬步致远,沿“螺旋推进”的轨道
回顾过去的学习生活,令齐俏印象最深刻的并非是收获荣耀的高光时刻,而是在“看文献、做科研、写论文”的循环中推进的每一步。齐俏坦言:在自己求学过程中,入学的时刻往往是低谷,需要保持不断的积累和向上的态度。落于自洽和自律之间,齐俏沿着螺旋线向上前行,学习和生活渐入佳境。两年来,齐俏的科研成果越来越丰硕,有了更深层的目标,渐渐超越了入学时的自己。齐俏喜欢科研生活的收放自如:研究算法、写论文是一年中的攻坚期,会很辛苦;另一段想idea的时间则是过渡期,相对放松。“在问题解决不了的时候,去放松一下”,充满焦虑会导致慌不择路,继而产出大打折扣;“任务紧张的时候,一般在实验室待到半夜”,碎片化处理重要的事往往事倍功半。同时,平面设计是齐俏的业余爱好,她曾作为浙大研创信息中心和多媒体工作室的成员,设计了AIoT主题分享会“万物互联·智慧时代”全部宣传物料,线条勾勒、色块填涂为她的生活带来有条不紊以外的惊喜色彩。在学生工作和科研生活的平衡中,齐俏也在不断摸索和积累着利用时间的经验,“把事情分成一个个步骤,先急后缓,逐一完成”,她清晰地认识到,保持效率的最好方式是有规划地行使每一天的时间,将任务融入生活与科研的双螺旋中。宣传品设计谈及学习,曾经,齐俏也是熄灯后凌晨两点才睡的“熬夜*”。大跨度的学习时间容易陷入疲惫和低效的怪圈,她说:“学习时足够专注,沉浸式的学习比深夜熬到作息混乱更高效。”同时在不同状态中熟练切换,是齐俏的一项“特殊技能”。科研学习时,她的精神高度集中,不受外物干扰;在累倦时,她也会追剧、打羽毛球来纾解压力和疲惫。“学习的时候认真学,玩的时候尽兴玩。”两种状态兼顾而不交杂,才能保障规划中的事情稳步推进。齐俏的生活,虽然忙碌,但仍旧如螺旋上升的曲线般井井有条,*支部工作穿插其中,伴随着平面设计的构图和羽毛球的弧线,而构成她生活螺旋中心的仍旧是她对科研明晰而热切的向往。在信电楼实验室中,齐俏正在电脑前推演,指尖跃动,纯粹的科研初心融入繁复的仿真代码。每一个科研项目,每一个算法,每一篇论文写作,在齐俏的心里已被分门别类地珍藏起来。每当谈及实验室科研项目,齐俏总能如数家珍,描摹出自己理实交融的进阶之路。齐俏“每一个认真生活的人,都值得被认真对待。”这是齐俏最喜欢的一句话,生活中的每一步,齐俏都走出了更加笃定的脚步,怀抱着对通信前景的坚定信心,她将继续在浙大读博深造,在无线通信方向躬耕不辍、矢志不渝,不断迎接新的机遇和挑战。愿每一份认真都能得到收获愿每一位硕博的科研路都能一帆风顺看到了这儿的你别忘了点亮“在看”哦·TheEnd·
转了吗赞了吗在看吗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