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毕业论文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博士论文第7期薛冉冉本硕博跨专业修
TUhjnbcbe - 2021/1/4 17:04:00
静脉曲张颈椎病打鼾*疸腹泻 http://www.zhishizhile.com/hdyx/5560.html
大家好!Liszt一次在东北某大城市打的,司机大哥十分健谈,两句话直奔主题:“哥们儿,来干啥来了?哦,博士毕业年薪咋也百万了吧?我家那seisei亲戚,博士毕业在X国,挣老鼻子钱了,找个媳妇儿长得也招人稀罕……”除了能哼哼哈哈含糊其辞,小编实在无力扭转像和东北大哥一样的大部分人对博士的刻板印象。假装“年薪百万”的Liszt,接下来为了省钱,只能乘坐公交。“什么专业?”“为什么读XX专业?”“怎么就硕士/博士了?”“读研究生平常都干啥?”“一个月发多少钱啊?”“毕业了能干啥?”……诸如此类的问题,相信大家都不只一次被问到,而这些问题的答案也不一而同。“为什么读博”是动机,“博士出来做什么”为目标,动机和目标也是“如何读博”、“如何读好博”的关键。但是在实际情况中,相当一部分人读博的目标可能比较明确,动机却不够清晰。如此一来,读博的过程可能会出现一系列问题,比如丧失了从研究中获得满足感、追寻乐趣的机会,比如无法让自身的研究更加深入和系统。当然,无论外部动机还是内部驱动,寻找攻读博士的理由或许只要一个契机。它可能是深夜埋头苦读之时的灵光乍现,也可能是前辈师长们的循循善诱,又或者只是一次偶然的通信或者电话。本次嘉宾是“博士论文系列”开通以来的第7位,与赵建常和赵丹两位嘉宾老师一样,是余一中先生的弟子。这位老师的本硕博读了3个专业:俄语、新闻、中文;期间10年的学术修行中,一直坚守自己内心的所爱,探寻未来之路的真正方向。这位老师找到了,虽然经历曲折,但是收获颇丰。薛冉冉,浙江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年生,山东菏泽人,先后毕业于南京大学俄语专业、传播学专业、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分获文学学士()、硕士()与博士学位(),研究领域为当代俄罗斯文学。

对于Liszt的几次约稿,其实我有些惭愧,虽博士毕业已近十年,却还不曾明晰自己的学术图景,特别是前面有我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师兄、师姐的推文,更是不敢起笔,觉得有些造次了读博的修行箴言。转念又想起Liszt聊起推文思路,感动于其对余一中先生的追思敬意,特放下眼前事,回忆起读博的那些年。

我的求学路非常简单,从年到年,本科、硕士、博士都在南京大学,而后到浙江大学工作。我的学术探索路却又有些庞杂:-年,外语学院俄语专业;-年,新闻传播学院传播学专业,师从秦州先生(网名紫竹);-年,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师从余一中先生。大家看到我的探索路线就察觉到我曾是“不安分”的学生,或者说我最初并没有明确的学术规划,直到备考博士时,才找到自己真正的方向。或许正是这曲折的经历让我的读博修行走的义无反顾。

1.读博缘起

如果硕导觉得你的性格适合学术研究,鼓励你去攻读博士,你会怎么做;如果硕导在你备考时,请阿姨给你做一桌菜,你会怎么做……秦州先生正是这样一位硕导,一位实力派媒体人,一位鸿儒硕学的学者,在博客文化、拇指经济日渐成为主流时,对弟子学术路、人生路的指引毫无浮躁色彩,回想起,至今仍满怀感激之情。当身为学生的我工作后得知,秦州老师在快退休时又攻读了一个哲学博士学位,除了敬意还有无尽的崇拜!

为什么我会回到俄罗斯文学?还要从年说起,当时大三在莫斯科国立师范大学交换,买的第一本小说集,瓦尔拉莫夫(АлексейВарламов)的?Затонувшийковчег?(沉没的方舟),一口气读完了?Рождение?(生),当时非常兴奋,原来俄罗斯当代作家的语言我是可以理解的!回国后我才发现余一中先生的译著《生》在年已在国内出版!我的本科毕业论文便是研究小说《生》——“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而当时我的指导老师是我们的外教,她在莫斯科大学工作,是瓦尔拉莫夫的同事。遗憾的是,直到余老师辞世,我都不曾跟余老师汇报我读译著《生》的感受。或许不需要言语,余老师早已了解我对当代俄罗斯文学的偏爱。

(瓦尔拉莫夫亲赠薛冉冉老师小说集,)

在新传院读硕期间,我还一直会在俄语系里蹭课,俄语系里的讲座和活动我也不曾错过,参加俄文的演讲比赛,翻译比赛也都是系里一起指导的。从大四到研究生毕业那年,在参考消息实习过,在网络媒体试水过,俄语笔译、口译都做过,几种可能的职业选择尝试过后,我都没有觉得自己特别有存在感。所以硕士毕业之际,当大家在新闻人、编辑、公务员等身份选择时,我却有些失落。直到有一天我唐突地拨通了余老师家的电话。

在拨通这个电话之前,我和余老师仅有几次谋面。大四开学时有幸聆听余老师的翻译课,还记得他上课的材料都是新鲜出炉的俄罗斯媒体上的实时资料,真的有种参与俄罗斯文化过程的错觉!还记得有次他刚出差回来,风尘仆仆地就赶来上课,让我们这些本科生深为感动!而后系里老师告诉我们余老师生了重病……本科毕业的暑假,我在参考消息实习,总觉得内心深处有个声音,催促我去看望在北京住院的余老师。跟当时借调在北京工医院地址和电话的第二天,我跟在北京读书的姨妹一起去看望了余老师。

当时他正忍受癌症的折磨,在病床上几乎不太下地走动,带着往日跟我们上课时的和蔼笑容跟我们聊天。虽然只上过几节课,他竟然记得我们班所有同学,对大家的毕业去向都问了一遍!还记得那天余老师身边还坐着一位学者,他们在聊哲学方面的话题,本科生小辈虽有些参不透玄机,却深深地被余老师的儒雅情怀、学者风范所震撼,当时脑子里回荡着一个词组:“человексбольшойбуквы”。返程时,收到余老师一条长长的鼓励短信,那条短信在我老式的手机里保留了好久好久……

当我拨通余老师家电话时,他已顺利地做完了手术,一切都在恢复中。在我还没有切入主题时,余老师便对我翻译获奖表示祝贺,而后便分析起我读研以来的状态!敢问,从第一句话就懂你的老师,你会错过吗?记得先生当时对我说了一句话:做一件你喜欢做的事,做一件你能全神贯注去做的事。这句话对“不安分”的我来说,无疑是一颗定心丸。从那一天起,我才开始补课,真正地去阅读和俄罗斯文学、外国文学相关的文献;从那一天起,我才逐字逐句去阅读先生关于当代俄罗斯文坛梳理的文章;从那一天起,南大鼓楼校区的图书馆二楼和四楼,便有了一位雷打不动的自习者。

薛冉冉博士译著(、)

2.攻博之路

年9月,我成为了南京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博一的学生,真正成为了余一中先生的弟子!同年11月份,老师带着我们去北京,参加“世纪之交文化语境下的当代俄罗斯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俄罗斯学者的聚焦点与余老师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博士论文第7期薛冉冉本硕博跨专业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