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
《意见》指出,严把考试和毕业出口关,坚决取消毕业前补考等“清考”行为,不能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要求者不能毕业;增加学生投入学习的时间;建立学业预警、淘汰机制;推进辅修专业制度改革;开展双学士学位人才培养项目试点等。
这些变化
跟着小编来了解
严进更要严出!坚决取消“清考”行为
近年来,在部分高校存在这样一种现象:一些学生在毕业前如果还有“挂科”,学校为了保证毕业率,在毕业前为学生增加一次补考的机会,而且“清考”相对容易通过。对此,《意见》指出,要严把考试和毕业“出口关”。加强考试管理,坚决取消毕业前补考等“清考”行为。
△资料图
对饱受诟病的学术不端行为,本次教育部的《意见》也明令禁止。
《意见》要求严肃处理各类毕业设计(论文)学术中的不端行为,严格毕业要求,严把学位授予关。
△资料图
体育课不再“走过场”不达标别毕业!
培养合格的人才,除了学业过硬,强健的身体也不可或缺。
近年来,中国青少年的体质虽出现触底反弹,但大学生的体质状况在各年龄段中仍然表现较差。年,《中国青少年体育发展报告()》发布的一项数据就引起热议,在立定跳远、50米跑多项指标上,大学生的成绩甚至不如中学生。
△资料图
对此,《意见》明确要求加强学生体育课程考核,不能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要求者不能毕业。
本次《意见》要求,引导教师潜心育人,切实落实教授全员为本科生上课的要求,让教授到教学一线,为本科生讲授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把教授为本科生的授课学时纳入学校教学评估指标体系。
强化学业规划扩大学习自主权
在学分制度的设置上,《意见》明确指出,支持高校进一步完善学分制,扩大学生学习自主权、选择权。建立健全本科生学业导师制度,让符合条件的教师,帮助学生制订更具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和学业生涯规划。
专业不能适应社会需求变化?淘汰!
本科教育是否成功,还要看高校培养的人才是否符合社会需求。对此,《意见》要求建立健全高校本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坚决淘汰不能适应社会需求变化的专业。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表示,本次本科教育改革旨在让学生忙起来、管理严起来、教学活起来,让中国的高等教育、特别是本科教育质量实现质的提升。
来源:新华社、央视新闻
见习编辑:李曦
编审:李明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