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昌兰
_贵州大学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级历史学本科生。
摘要
作为地方志的形式之一,“乡土志”产生并发展于清末民初。当时的中国,国内正在进行改革;国际上面临其他文明的冲击。它的应运而生正是对这种时代变化的反映。其编撰带着“爱国必先爱乡,爱乡必先识乡情”的逻辑。乡土志记录了地方的历史变迁、山川地貌以及物产人文。有着自己的特色,从而区别于一般的地方志。它被运用于乡镇的教育,从清代至民国逐渐转变成较为专业的乡土教材。随着时代的变迁,其编撰者、编撰形式和内容都有所变化,这使得乡土志与地方志在大体上一脉相承之外,又具备了许多特点,它在方志学的历史上占据着一席之地,也是中国教育现代化的体现之一。
关键词
乡土志;产生;背景;特点;教育
首先,乡土志是清末学制改革的产物,不可避免地带有官方的强制色彩。但是其编撰者却是主动的因素,多由有一定文化底蕴的地方官或附属文人担任。其次,它的编撰对象是广阔却又具体的乡村土地,主要涉及到各乡的历史、舆地、格致。追根溯源的同时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