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校简介
贵州财经大学,创办于年,原名贵州财经学院,年,经教育部批准更为现名,是贵州省委、省*府重点建设的贵州省经济管理人才培养基地。著名经济学家、“孙冶方经济学奖”获得者、南京大学原*委书记洪银兴教授任贵州财经大学名誉校长。
建校以来,学校秉承“艰苦奋斗、严谨务实、负重致远”的贵财精神,恪守“厚德、博学、笃行、鼎新”的校训,坚持“立足贵州、面向西南、辐射全国”的服务定位,致力于“富民兴黔”,培养经世致用的“儒*商才”,先后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培训了10万余名优秀人才,为西南地区、“珠三角”、“长三角”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国证券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学校现有花溪、鹿冲关两个校区,其中主校区位于国家级开发新区——贵安新区花溪大学城。学校占地总面积亩,总建筑面积.13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4.07亿元,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共万余册,电子图书万余册,电子期刊3.8万余种。
学校承办有国家统计局和贵州省人民*府共办的大数据统计学院1个。设有学院(部)18个,其中包含1个开放型的贵阳大数据金融学院,1个不具有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西密歇根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2万余人,其中本科生1.9万余人,研究生人,留学生53人。有教职工人,专任教师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人,拥有博士学位教师人,博士生导师22人,享受国务院*府特殊津贴专家4人,享受省*府特殊津贴专家10人,贵州省省管专家10人,核心专家2人,黔灵学者2人,省级教学名师6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西部之光”访问学者13人;贵州省高层次创新型“百”层次人才2人,千层次人才12人。获全国社科联创建新型智库1个,省级新型特色智库1个。获批贵州省第五批省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和第九批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
学校坚持学科专业建设协调发展,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3个国内一流建设学科群,6个区域内一流建设学科,6个省级特色重点学科,10个省级重点学科。有本科专业64个,涵盖8个学科门类,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10个,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11个,省级示范专业9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有国家级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经济管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大学科技园1个,纳入省级众创空间管理的众创空间1个。有省级一流平台建设(培育)项目2个,省级一流师资团队建设(培育)项目4个,省级一流课程建设(培育)项目3个,5个省级教学团队,13门省级精品课程,获批第二批教育部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形成了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主体,以法学、工学为支撑,以文学、理学为基础,以教育学和艺术学为补充,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
重视平台建设和科研服务,现设有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级人才培养、培训基地7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级创新团队5个、省级研究中心(院)5个。设置科研机构42个,初步形成了绿色发展、反贫困、生态经济、山地经济、经济史及农村金融等特色研究领域和人才培养特色。《贵州财经大学学报》入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刊核心、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不断拓展国内外交流和研究的战略合作。先后与中央财经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建立了科研教学合作伙伴关系;与英国爱丁堡龙比亚大学、美国伯克莱学院、美国马歇尔大学、美国西密歇根大学、泰国北碧皇家大学等高校合作开展教师培训、教师互派。与匈牙利多瑙新城大学、乌拉圭奥特大学、马来西亚友尼达国际大学、拉曼大学、泰国北碧皇家大学、四色菊皇家大学、日本大和语言学校等合作开展科研和留学生短期交流项目;与德国欧洲应用科技大学、莫桑比克贵州商会等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与美国西密歇根大学合作举办的贵州财经大学西密歇根学院,是贵州省第一个普通本科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设有3个本科专业;与英国爱丁堡龙比亚大学、美国马歇尔大学合作举办2个本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美国伯克莱学院合作举办4个专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合作举办国际本科学术互认课程(ISEC)项目,设有4个本科专业;现有合作办学本专科学生人。开设有计划外全日制高等国际职业教育项目,在校学生人。积极参与中华文化传播和汉语国际推广工作,与非洲厄立特里亚*府合作建有1所孔子学院。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坚持*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聚焦第一次*代会提出的“一个主基调、两个发展极、三个着力点、四个新维度”的发展战略,励精图治,奋发进取,不断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增强科学研究能力,积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深入推进文化传承创新,不断扩大国际交流合作,努力把贵州财经大学全面建设成为有特色、高水平财经大学。(更新于年6月)
二、会计学院介绍
1.学院基本情况
贵州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历史悠久,其前身会计系始建于年。年在会计系的基础上组建成立了会计学院。学院是贵州省最早开展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本科教育的学院,学院拥有贵州省惟一的管理学(会计学)硕士学位授权点和管理学(审计学)硕士学位授权点,也是贵州省首批开设会计硕士(MPAcc)专业学位的学院,为社会培养输送了大量的优秀人才。
会计学院人才培养体系完整科学。目前,我校会计学是贵州省省级重点学科。学院现有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三个专业,覆盖本、硕人才培养各层次学位。会计学专业是教育部、财*部年批准确定的“国家级特色专业”、教育部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会计学教学团队年批准为贵州省省级教学团队;财务管理专业是年的省级特色专业;会计学专业、财务管理专业均是“贵州省高等学校示范性本科专业”;《会计学原理》、《财务管理》课程是省级“精品课程”,《审计学》课程是校级“精品课程”。
会计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学院拥有专业专任教师75人,教授17人、副教授23人,具有博士学位20人。教师中,有“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全省师德标兵”、“贵州省直属高等学校优秀共产*员”、省级“教学名师”、校级“教学名师”、校级“优秀青年教学骨干”、校级“优秀师德教师”。多名教师分别兼任中国会计学会、中国审计学会等全国性学术组织的理事和会员等。
会计学院科研特色丰硕。教师先后出版30余部专著、教材;主持完成50多项科研课题(其中国家级4项、省部级17项);近五年以来公开发表学术论文余篇,多篇论文被《会计研究》、《新华文摘》等刊物刊登或全文转载;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奖1项,贵州省人民*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贵州省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
面对未来发展,学院将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专业建设为重点,以课程建设为基础,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支撑,积极探索“素质高、后劲足、上手快、适应性强”、具有成为“儒*商才”潜质的人才培养模式,创出鲜明的专业特色,把学院建设成为贵州省高素质复合型会计、审计、财务管理专门人才培养基地,全力打造省内领先、西部一流、国内有影响、国际有知名度的会计学院。
2.专业简介和就业方向及前景
(一)会计学专业简介和就业方向及前景
会计学专业培养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视野开阔、基础扎实、既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又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善于解决各类组织的日常账务处理、经济活动分析以及为组织经营管理提供决策支持等问题的实际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现代经济管理人才。
会计学专业的就业前景好,就业面宽。学生毕业后可在企业、事业单位、*府部门、金融与证券机构以及会计事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等中介机构从事会计工作和经济管理工作,也可在学校和科研部门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二)财务管理专业简介和就业方向及前景培养目标
财务管理专业培养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视野开阔、基础扎实,既具有良好的人文与科学素养,又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善于解决财务活动中筹资、投资、分配及风险管理等问题的实际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现代经济管理人才。
财务管理专业实用性强,适应工作领域广泛,人才需求大,就业前景广阔。学生毕业后可在企业、事业单位、*府部门、金融与证券机构、资产评估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从事财务管理、金融管理等实际工作,还可在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从事本专业教学科研工作。
(三)审计学专业简介和就业方向及前景培养目标
审计学专业培养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视野开阔、基础扎实、既具有良好的人文与科学素养,又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开展审计实务操作,提供管理咨询、纳税筹划和资产评估等服务的实际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现代经济管理人才。
审计学专业的就业前景好。学生毕业后可在大中型企业和跨国公司从事内部审计工作,可在*府审计机关和司法机关从事审计检查与鉴定工作,也可在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公司等中介机构从事审计服务与咨询工作,还可以在学校和科研部门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三、招生目录和考试科目
注:年考博招生简章还未公布,年信息仅供参考。四、招生简章
1.招考方式年我校博士研究生招生采取普通招考方式进行择优选拔。普通招考是指学校面向符合报考条件的人员进行考试选拔的招生方式。
2.招生计划年我校博士研究生拟招生计划为18人,其中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8人,工商管理一级学科10人。各学科专业具体招生计划详见招生专业目录。
3.学制、学习年限、学习方式学制:基本学制4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6年(含休学和保留学籍)。学习方式:全日制
4.学费及奖、助学金学费:元/学年奖助:我校按照国家及贵州财经大学奖助学金相关管理规定为在校全日制博士研究生提供多元奖助*策体系。
5.报考条件(一)拥护中国共产*的领导,具有正确的*治方向,热爱祖国,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遵纪守法,品行端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二)硕士研究生毕业并已获硕士学位的人员,应届硕士毕业生最迟须在入学前毕业并取得硕士学位;(三)持国(境)外硕士学位证书的考生须提供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报告;(四)现役*人报考博士生的要求及办法,按中国共产*中央*事委员会有关规定办理;(五)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符合《普通高等学校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的体检要求;(六)年龄一般不超过45周岁;(七)有至少两名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的书面推荐意见;(八)在职考生须单位组织人事部门明确同意报考并全日制脱产学习。
6.网上报名时间:年4月13日12:00——5月6日12:00网址: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yz.chs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