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本文综合整理自教育决定命运、解螺旋、新京报等媒体头条号,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年年初,因为一句“知网是啥”把“学术不端”推上了年度热词行列。翟天临的个人学术问题被大众抽丝剥茧的调查出来,这一事件在网上发酵,其明星博士的人设一夜间崩塌,我想此时最恨翟博士的,应该是那些划水的硕博们。
虽然翟天临事件是暂时告一段落了,但产生的后续影响可不小。不过几日,教育部和北京大学等教育部门都纷纷的发声,作出声明。
前不久,教育部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开展对省级人民*府年度履行教育职责评价。继续开展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督导评估认定,启动全国义务教育发展优质均衡县(市、区)督导评估认定。继续开展中西部教育发展监测评估。开展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继续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和审核评估,稳妥推进专业评估,开展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抽检。推进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深入发展。开展语言文字工作督导评估。
大众一致认为,这反倒成为了一件好事,我国的教师事业能够更进一步了。除了演艺圈的硕、博士毕业生的毕业论文还有很多在职硕士,甚至是学术硕士,博士的论文都被质疑了。其实这种质疑和怀疑也是合情合理的。随着硕士和博士的数量越来越多,近几年也发生了很多性质恶劣的学术不端的问题。除了翟天临的问题之外,还有厦门大学的保研学生田佳良等人,他们的学位论文都被查出大量的抄袭,这种现象和行为可以说是非常恶劣的。
因此,我国的教育部生命,年的工作要点就是开展博士硕士论文抽检。虽然这个声明的力度听起来是很严厉的,但是其实具体的抽查力度,抽查范围和针对的人群和抽查标准都没有具体的规定出来。但是对于学术不端的行为和招生考试作假的,要严格的查处。
此前,相关部门大体还在沿用年颁布的《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办法》,笔者简单整理了其中的要点:
①学位论文抽检每年一次,抽检范围为上一学年度授予博士、硕士学位的论文,博士学位论文的抽检比例为10%左右,硕士学位论文的抽检比例为5%左右。
②每篇抽检的学位论文送3位同行专家评议,有2位或以上专家评议意见为“不合格”的学位论文,将认定为“存在问题学位论文”。有1位专家评议意见为“不合格”的学位论文,将再送2位同行专家进行复评。2位复评专家中有1位以上(含1位)专家评议意见为“不合格”的学位论文,将认定为“存在问题学位论文”。
③连续多年出现“存在问题学位论文”的学位授权点,将做出限期整改或撤销学位授权的处理。
对此,有人说应该先抽查98年至10年之间毕业的在职硕士博士,并且现在还能在任教当博导硕导的。还有人说艺术类院校授予的硕士博士也应该被严查。有网友认为水分还是太多,呼吁博士论文应该全部抽检,尤其是针对非全日制博士,硕士也应该提高被抽检的比例。抽检学位论文,除了排版格式重复率,还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