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毕业论文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同心战ldquo疫rdquo肩并
TUhjnbcbe - 2020/12/2 13:45:00

编者按

孙越崎学院“宽厚式基础教育、个性化专业教育、开放式国际教育”拔尖人才培养体系中,通过导师制实施,鼓励同学们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以高水平科学研究提高创新和实践能力。

在疫情防控期间,同学们居家在线学习,亲爱的导师们也想念大家了;学院将陆续推送导师对大家生活、学习上的关心和指导,把导师及其团队也给大家介绍一番,帮助同学们近距离选择心仪的导师。

第三期,小编为大家带来9位创新导师的问候和嘱托。

导师姓名

职称

专业大类

王绍荣

教授

博导

化工类

夏晨阳

教授

博导

电气类

刘新华

教授

博导

机械类

袁永

教授

博导

矿业类

宋雷

研究员

博导

土木类

乔伟

教授

博导

地质类

齐跃明

副教授

硕导

地质类

安伟光

副教授

硕导

安全类

李增科

副教授

硕导

测绘类

王绍荣

教授、博士生导师

导师嘱托

身体是第一位的,望同学们一定谨遵国家的安排,安全第一。请相信疫情会很快结束,相信咱们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千万不要任性,因为你不是你自己,而是社会的一份子。学习靠自觉,环境可改造,不是吗?

好书推荐

中华上下五千年

作者:吴兆基

电影推荐

攀登者

导演:李仁港

导师简介

王绍荣,男,年生,四川西昌人。无机化学专业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招收研究生专业:无机化学;江苏省双创人才,创新团队首席,省优势学科建设领*人才;全国燃料电池与液流电池标准委员会委员,可再生能源学会氢能专业委员会委员,陶瓷学报编委;主要从事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及电解池(SOEC)研究;承担过国家项目、国家重点专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纵向、横向科研项目计13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0件、出版专著2部、发表科研学术论文多篇、连续4年入选爱思唯尔评选的能源领域高被引作者名单;主讲本科生、研究生化学电源课程;累计指导毕业博士、硕士研究生40多人。

团队简介

21世纪的竞争是效率之争。如何以最小的环境代价实现最大的效率,是人类的追求。中华民族讲究天人合一,和谐共存。绝不能像美国那样对能源的使用大手大脚,因为他们是建立在强权和侵略的基础上,而咱们要建立在节约的基础上。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是效率最高的发电装置,在同等发电量的目标下,可以节约45%的能源消耗,同时减排45%,在我国这样一个缺油、少气的国家,SOFC技术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矿大SOFC课题组具有较好的基础,开放的理念,求真务实的精神。SOFC很难,涉及到跨学科的领域,有机、无机,晶态、非晶态的材料;温度跨度从室温到oC,氧分压纵横24个数量级,理论与实验都需要。SOFC是一块磨刀石,韧性不够容易折断,胆小的千万别进来。

夏晨阳

教授,博导

导师嘱托

新春早已过去,然而新年开学还迟迟未来。我相信这个寒假对于大家来说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令大家终生难忘的假期。针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我们国家从上到下正展开一场浩大的肺炎疫情阻击战。然而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我们帮不上什么忙;在疫情解除之前,我们哪里也不能去,我们能做的只能是呆在家里学习,这对同学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锻炼和挑战,也是一个考验自我学习能力的机遇。没有老师的监督与管理,没有同学之间的相互督促,我希望同学们不要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要加强自我管理、提高自我约束能力。要充分利用这个假期,支配好时间,提高自学能力;要制定有效的学习计划并严格执行,加强线上线下综合学习,平时多跟老师联系交流,多看书多思考,从根本上做到停课不停学。

让我们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用优异的成绩迎接疫情阻击战的胜利。

好书推荐

拥抱时间的人

作者:莉萨·吉诺瓦

导师简介

夏晨阳,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中国矿业大学电气与动力工程学院电气工程系副主任,徐州市无线电能传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江苏省煤矿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实验室副主任,中国电源学会无线电能传输专委会委员。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博士学科点专项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基金、徐州市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中国矿业大学重点项目等省部级及横向科技项目近20项,参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各类科技项目2项,出版专著1部,发表SCI/EI期刊论文4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近20项。主要研究方向: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电力系统的电力电子化,高性能电力电子变换器与先进控制技术等。

团队简介

科研团队成员为“徐州市无线电能传输工程技术中心”成员,目前工程技术中心包括教授2人、副教授6人,讲师2人,博士研究生2人、固定硕士研究生20多人。科研团队成员学科背景包括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计算机应用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等,项目组成员长期围绕电力电子相关理论及技术装备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取得了一些创新成果。科研团队从年起一种专注于从事无线电能传输技术方面的相关研究与产业化推广工作。

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江苏省人才项目1项,教育部博士学科点专项基金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2项,徐州市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以及各类企事业研究攻关与产业推广项目若干项,累计投入研究经费数百万元,开展了以无线电能传输机理研究及基本原理实现为主的基础性研究和技术攻关,在系统新型工作模式构建、电磁路机构设计、建模与控制、稳定性研究等方面形成了具有创新性的理论与技术体系;同时在煤矿、海洋、*用设备、电动汽车等领域开展了相关基础理论研究与技术开发工作,掌握了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的基础理论与技术实现的核心技术,建立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体系。

刘新华

教授,博士生导师

导师嘱托

年的春节,可能对于我们大家来说都是一段特殊而记忆犹新的经历。新型冠状病*肺炎疫情的爆发,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给大家几点建议:

坚守原则:不造谣、不传谣、不信谣,特殊时期,共克时艰。

坚持锻炼:在家里做一些简单的运动,提高自身的免疫力。

坚持学习:居家学习,随时

1
查看完整版本: 同心战ldquo疫rdquo肩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