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制剂专业基本情况
历史沿革:
本专业年正式设置,全国最早。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年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全国唯一入选的药物制剂专业。年获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立项,增加药剂专业工程化特色新教学内涵。-连续6年在全国86所办有药物制剂专业的大学中排名第一。
培养目标:
本专业人才培养以“立德树人、以本为本”为指引,落实理科基础-工科应用的“新医科-新工科融合”发展战略,培养学生需掌握工业药剂学、药用高分子材料学、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制剂工程学、药品包装设计学等主干课程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药物制剂与药物剂型的制备原理、方法、生产工艺、质量控制方法和应用,毕业后能够从事药物剂型及制剂的研究开发,从事药物制剂的生产及质量管理、从事制剂工艺技术的设计以及承担药品调剂和临床用药指导等相关工作。
师资队伍:
药剂学科于年建立,著名药剂学家刘国杰教授是学科的奠基人和创始人,随后有屠锡德、朱家壁、张钧寿、平其能等国内外药剂学界著名教授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为学科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药剂系现有专任教师44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人员占97.7%;正高职称18人,副高职称21人,高级职称教师的比例为88.63%;博士生导师25人,硕士生导师40人。
目前,药物制剂专业共有在校生人,其中本科生人,硕士生人,博士生63人。毕业生总数全国第一,就业率保持高位,在部属院校中连年位列前三。
学科平台:
药物制剂所在的药学一级和药物制剂二级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在全系教职工努力下,已经形成“药用辅料与仿创药物研发评价中心”、“江苏省纳米药物制备与生物学评价公共技术服务中心”、“中国药科大学(杭州)创新药物研究院”等科研载体。作为行业智库及创新先导,从药用辅料研发、纳米制备技术、高端制剂研发等多角度辐射国家生物医药产业。
近三年,共获得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立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3项、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2项、江苏省优秀青年基金1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12项。学院科研经费累计到账约万元,发表SCI科研论文篇,其中IF10以上18篇。
考生关心的问题
No.1
专业定位
药物制剂专业是以理科为基础、具有工科特色和医学视野的理工医兼融的综合应用专业。面向国家医药强国制造业战略需求,依托中国药科大学药剂学学科雄厚基础,以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国际视野,品德优良,掌握药物制剂基本理论知识、实验技能与工程技术,能够从事药物剂型和制剂理论研究,新药研发,药品生产与管理及临床应用的卓越药物制剂技术人才为目标,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药物制剂专业。
药物制剂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于“药学应用”和“拔尖创新”并举,根据各类人才特点分类培养。人才培养模式注重理论的知识传输向理论联系实际、面向经济建设的能力培养转变;从理论到实践,从课堂到实验室,从高校到行业,从继承到发展,形成完整的药物制剂专业人才培养的途径。
通识型药学复合人才:充分利用药物制剂在药学研究领域的核心地位,强化药物化学、药物分析学、药理学等上下游学科与药剂学的关联融合教学,建立发散和串联并重的教学模式,培养以药剂学为核心、具有全面知识体系的通识型药学复合人才,为药品立项管理、药品研发管理、药品生产管理、药品质量管理、药品临床管理、药品注册管理、药品运输管理、上市药品监管等药品全生命周期管理输送高级管理人才。
药物制剂产业化工程人才:充分利用药剂学自身知识体系的复杂性和综合性,强化各分支学科理论和技术对药剂学的支撑作用,全面开展基础研究学科(物理药剂学、生物药剂学、药物动力学)、工业化研究学科(工业药剂学、制剂工程学、药用高分子材料学、制药机械学等)、临床应用研究学科(临床药学、调剂学等)的教学与实践,依托“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和“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充分利用校GMP实训平台和企业实训基地,加强实训教学和实践教学,培养具有工业化视野的药物制剂专门人才,为企业输送具有药物制剂处方工艺设计、药物制剂设备与车间工艺设计、药物制剂生产管理经验的即用型工程师人才。
药物制剂创新型研究人才:充分利用药物新剂型和制剂新技术对药剂学发展的推动作用,聚焦药物递送前沿技术、药物制剂创新生产技术、功能性新材料设计理论与实践等创新研究方向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