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毕业论文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59号middot毕业记卢多果毕
TUhjnbcbe - 2020/11/21 18:49:00
编者按

59号即将开设“毕业记”栏目。“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欢迎投稿至no59

ruc.edu.cn,写下你记忆里的难忘,或是多余的话。

四月是残忍的季节,北京的四月已经散发着离别的气息,零零星星看得见行李箱和离开的人,人生无离别,谁知恩爱重啊。

这篇论文伴随我度过了残忍的四月,它是初学者一份不成熟的尝试,但它也确实给我带来许多探索的惊喜。它让我记得古籍馆的每个午后和夜晚,眼看自己的循序渐进,大概从此时我才慢慢窥见学术的门径,一如陈垣先生的教诲,“无信人言,人实诳汝”。这篇论文的致敬对象无疑是傅璇琮先生的《唐代诗人丛考》,这真是一位了不起的学者。

感谢我的导师曾祥波先生,他的冷静和勤勉一如既往地提醒着我。这一年的收获是颇为丰富的,不只是那些字里行间的秘密,路灯下推着单车的背影,每周五下午在图书馆啃《四库提要辨证》的时光也一定会让我难忘。

感谢陈奇佳老师一直以来的关心和体谅,还有他爽朗的笑声,尽管我的论文最终与他的研究方向无关,但他在知识上的渊博和兼容总是时时启发着我。感谢徐楠老师的帮助和对我懒惰的耐心宽容,以及他与我们分享的每个生命体验的瞬间,他的课程与他本人一样充满魅力。

感谢徐正英老师亲切的照顾和教诲,他踏实和勤勉的学风,就像他办公室那盏每晚不灭的灯,照亮我也鞭策我。感谢王昕老师对我不成熟的学年论文的包容,午后慵懒的文学史课,收获的除了知识还有很多。感谢徐建委老师从大一开始的引领与鼓励,他学术上的睿智和生活上的情趣,真让我们欣羡不已。

感谢杨联芬老师的真诚和笃定,让我懂得了文学之所以为自由;感谢姚丹老师的乐观和优雅,那些课后热情洋溢的讨论总是让我怀念。感谢梁坤老师为我们开启俄国文学的广阔天地,托尔斯泰和肖洛霍夫,两种感动都是难以忘怀的。感谢江棘老师为我们分享的戏剧世界,她的优秀与温柔,让我们在赞叹之余也勉励自己。

感谢所有在大学期间给我教诲和关怀的老师,是你们让我这单薄的个体产生无数丰富的可能。不仅是你们的学问,更是文学带给你们的丰富令我向往。

感谢我的室友二虎、高师、韩少、志哥哥、灰灰,和他们在四年里对我的关心和宽容。朝夕相处,你们让我懂得杜甫笔下的“天边同客舍,携我豁心胸”。

感谢我的友人彭诚鑫先生和林若小姐,他们总是在最艰难的时候陪伴我。

感谢成西奴小姐作为这篇论文的第一位读者,她的细致让我避免了其中的一些错谬。

感谢我的父母在物质与精神上的无条件支持,以及他们对我学术兴趣的宽容与谅解。

感谢许多前辈的帮助、经验与八卦的传授,特别是13级古代文学硕士的师姐师兄们,与你们共同学习的时光总是让我难忘。

当然,最要感谢的是我众多的友人与同伴,不管是疏离的或是不熟识的,过去的或是现在的,请你们原谅我的怯懦与不善言辞。我的笨拙往往难以表达我的心意,但我一如既往地感谢和珍惜你们在我生命中的位置。愿我们对知识与自由的期望永不停息。

北京的天色依旧好得让人豁然,大学四年的时光也结束得猝不及防。大一时的懵懂无知回过头去好像隔雾看花,成长是值得欣喜的,成长的代价或许也是让人惋惜的。人大的逼仄或精致总是那么让人爱恨交加,喧嚷的书摊,苍老的静园,还有许多尘埃和故事都挂在角落里。我会想念你们。

四月十二日夜于知行二楼

作者:卢多果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级本科生

编辑:任二虎

回复“专题”,可查看我们正在开设的写作专栏。欢迎投稿,您的每一篇稿件我们都会认真对待。“中关村59号”期待一切真诚、有温度的文字。

致谢

感谢您对纯公益文学写作与分享平台的支持,您的每一分赞赏都将用于纸质读物《慢读》的编印,愿我们珍藏文字的温度,永葆初心。

卢多果

所有赞赏所得将用于《慢读》出版

1
查看完整版本: 59号middot毕业记卢多果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