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探索奖”是年腾讯公司成立20周年之际,由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腾讯基金会发起人马化腾偕同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等14位知名科学家联合发起的公益奖项。
“科学探索奖”聚焦数学物理学、生命科学、天文和地学、化学新材料、信息电子、能源环保、先进制造、交通建筑、前沿交叉等9个领域,支持在中国内地及港澳地区全职工作、45周岁及以下的青年科技工作者。
该奖项每年遴选50位获奖者,每人在未来5年获得每年60万元(税后)、累计万元的现金资助,并可对奖金做自由支配。
9月13日,启动资金高达10亿元的“科学探索奖”正式公布第三届获奖名单,50位青年科学家上榜。
其中,哈尔滨工业大学高会军教授入选。近日,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AcademiaEuropaea)公布了年新当选院士名单,哈尔滨工业大学高会军教授位列其中。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的励志故事吧!
高会军教授,年陕西第一工业学校中专毕业,年沈阳工业大学获硕士学位,年哈尔滨工业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获博士学位。现为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交叉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智能控制与系统研究所所长,国家杰青、IEEEFellow、香港大学荣誉教授,全国青联常委、黑龙江省青联副主席。
上世纪90年代,东北一家工厂内,一位工人正在机床旁读书。书本上沾满了机床溅出的油渍,三班倒的工作让他感到疲倦,这个工人就是高会军。
由于家庭条件不好,他选择了中专毕业后进入工厂工作,望着工厂里的进口机床等高端设备,高会军感到知识的欠缺,那时,他的心中只有一个想法——继续求学。
之后的十年中,他通过了自学考试获得了本科学历,并先后获得沈阳工业大学硕士学位,及哈尔滨工业大学(简称“哈工大”)博士学位。并凭借丰硕的科研成果和治学成绩,成为哈尔滨工业大学历史上唯一一位由讲师直接破格晋升为教授的学者。
高校教授、博士生导师,“年17位世界最具影响力科学家”中唯一的中国人....高会军身上的标签在不断的被刷新着。
10年,从中专生到哈工大博导,他的故事值得我们了解,也分享给你。
自学成才,哈工大唯一一位讲师直接晋升教授
在高会军的履历表中,只能找到中专、自考本科、硕士和博士经历,而高中和全日制本科教育两栏均为空白,可他却是哈工大职称晋升名册上唯一一位由讲师直接晋升为教授的学者,并在30岁时成为哈工大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从中专生到博士生导师,华丽转身的背后,支撑他的是超乎常人的付出和信念的坚守。
从工厂磨工到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他的青春这样走过。
高会军小时候家里穷,父亲靠干体力活挣钱养家,母亲没有工作,靠缝纫手艺挣钱补贴家用。由于工作环境恶劣,父亲不幸患上了骨股头坏死这一重病,使家里的经济条件雪上加霜。年,他15岁初中毕业时,家境的贫困和父亲的重病,使他不得不放弃高中、报考陕西的一所中专学习机械制造,以减轻家里负担。
“我年出生在黑龙江省集贤县,因为家里穷,再加上父亲身体不好,初中毕业就选择了读中专,打算毕业后分配工作,尽早赚钱。”中专毕业后,高会军很快有了第一份工作——在工厂里当磨工。
工作不久,由于缺乏工作经验,高会军在机床边工作时,切削出的铁屑不慎渗入两个手臂的毛孔,引起严重中毒反应,十分痛苦。“当时就下定决心,不管多难,必须得读本科。”
来自父母及师长的鼓励也让他重生了继续求学的信念,由此他踏上了充满荆棘的自考之路。“当时生活肯定是艰苦的,工作三班倒,还得抽时间复习,整个人就像绷紧的发条。”
为了自学考试,他常常是在机床边一边工作一边学习,书本上沾满了机床溅出的油渍;他为了节省车费、骑着自行车在古城西安往返于单位、报名点和考点;他那时的生活常常是入不敷出,需要借钱买资料、交报名费;遇到难点问题,他常常彻夜难眠又无人请教,在痛苦与无助面前,多少次想放弃却又咬着牙坚持下来……
“15门课,我每次考4门课,我要把4门课分散在3个月时间之内,要把这4门课要攻克了,而且当时自学考试没有任何老师给指导。”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两年半的时间里,高会军自学考试本科要求的15门课程,并一次通过,获得机电一体化工程专业本科学历。也正是这段经历培养了他超强的自学能力。
因为有的科目(数控机床)刚刚过及格线,所以高会军说自己比较幸运。经过短暂的迷茫期,高会军毅然又调高目标,决定考研。为此他请了长假,没有工资,仅靠着一点点积蓄和家里的支持度过了那段埋头苦读的岁月。
当时的高会军,高等数学只学过上册,英语的水平连普通高二都不如。经过半年的冲刺,几经周折,高会军考取了沈阳工业大学的研究生。在硕士研究生学习期间,他抓住一分一秒的时间补习英语、学习专业知识。毕业时,同学都在各种高薪职位间选择,但他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下定决心再继续攻读博士学位。这一次,他把目标定在了哈尔滨工业大学。
年,他顺利进入哈工大航天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在导师的指导下开始做研究。“身边人给了我太多鼓励和帮助,指引我一步步找准方向、确定目标。”读博期间,高会军凭着对科研的满腔热情和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在导师指导下很快取得研究成果,撰写的论文逐渐发表在一些国际权威期刊上,并开始融入国际自动控制学术圈。经过四年寒窗苦读,高会军于年顺利拿到博士学位。
成果不断,荣誉纷至沓来信念的力量是伟大的,非同寻常的坎坷求学经历塑造了高会军坚韧不拔的品格和毅力,让他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博士求学机会。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他针对不确定系统鲁棒滤波保守性大的难题,提出了基于参数依赖Lyapunov函数的鲁棒滤波新方法,该成果在国际上产生较大影响,被SCI他引余次,得到了包括十余位IEEE会士在内的众多国际著名学者的引用与好评。他的博士学位论文因此被评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这也是哈尔滨工业大学控制学科历史上唯一一篇全国优秀论文。
博士毕业论文获评全国百篇优博,也使高会军成为哈工大控制学科历史上第一人。由于成绩突出,校方有意破格提拔他为正教授,拿到学校大评审团来评议讨论。考虑到高会军求学的经历、学业水平和后发潜能等综合因素,最终30多人的参评专家达成了共识。王常虹说:“这些先生认为这个孩子从各方面来讲,还是比较不错的,当时是全票通过的。”
年博士毕业,作为年轻拔尖人才得到哈工大教授职称评定委员会的全票认可,成为哈尔滨工业大学历史上唯一一位由讲师直接破格晋升为教授的学者。高会军的研究成果发表在《IEEE自动控制汇刊》、《中国科学》等国内外权威期刊上。目前,他发表的论文被SCI收录余篇。研究成果被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著名学者广泛引用,并获得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在内的多项奖励。
高会军所获荣誉称号
他作为国际程序委员会主席,成功组织了三届《航空航天系统与控制》国际会议。该会议在国际上产生较大影响,吸引了美国、德国等国家的知名学者,并得到了美国航天宇航协会、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等权威机构的支持与协助。
高会军青年科学家工作室也很厉害。在网络化控制、视觉检测等相关领域取得系列研究成果,多项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等国家和省部级奖励;近5年发表SCI论文篇、ESI前1%高被引论文83篇、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力国际学术论文11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项,已获授权92项;建成高等学校“计划”学科创新引智基地、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国际联合实验室等多个研究平台。
团队形成了以国家杰青、长江学者、国家优青、青年长江、中组部拔尖人才、科技部领军人才、IEEE会士等为骨干的优秀人才队伍;在当时,所培养的90余名学生均在世界知名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中3人入选国家人才计划;指导博士生3人获国家级学会优秀博士论文奖、10余人获校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研究生党支部获校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团队所在的智能控制与系统研究所获校先进思想政治工作集体称号。
感恩家乡,毅然回国“我是中专毕业步入社会又返回校园的,所以比别人更加珍惜学习的机会,更懂得严格要求自己。更深深知道,无论有多大的抱负,都要从一点一滴做起。”在科研工作中,高会军深切感受到国外的先进科学技术对我国发展建设的重要性。为了进一步开阔视野,他博士毕业后前往加拿大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高会军告诉记者,在读博士后期间,他有三篇论文以长文的形式,发表在领域比较顶级的期刊上,这种经历非常难忘。
在海外博士后学习和工作期间,高会军同时还承担着指导哈工大学生的教学任务。他对国外培养高端人才的机制和做法给予了更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