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清朝人和现代人有着什么区别,除了服饰之外那绝对当属夸张的发型了,前面推光后面留长,这在如今社会来看简直匪夷所思,那么那么长的辫子究竟会有多脏呢?
大辫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满洲族的传统习俗。早在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时期,为了区分族群身份和强化军事纪律,规定士兵必须留长发并编成辫子。
随着清朝的建立和对汉族地区的征服,其统治下的汉族男子也被规定必须蓄发留辫,以作为对满族统治者的臣服标志。
在儒家文化中,古人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轻易毁伤。保持头发的自然长度是对父母的尊重和对自身身体完整的维护。
尽管汉族男子极力抗拒,但奈何满清人以力压制,如果不剪头发将会受到无尽折磨,在这种情形之下,绝大多数人还是被迫接受了这奇异的发型。
于是,大辫子成了当时男人们的标志。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辫子的样式也在不断演变。早期,辫子为单辫形式,除了后脑勺的一小撮头发其余的全部推光,
后来逐渐演变为三股辫,总体变化不大,就是后脑勺的地方多留了一点头发和辫子变长变粗。
到了后期,大辫子才开始出现多样化的趋势,也就是电视上我们熟悉的那种,有的在辫子中加入彩色丝线,有的则在辫尾悬挂珠宝或装饰品。
不过,尽管大辫子不断演变,但一成不变的是它的脏与臭。
古代的卫生观念与现代有着天壤之别,而且古代科技落后,哪有什么洗发水,人们清洗头发的手段非常原始。仅仅只是水洗。
条件好一点的使用由茶叶、草药或者皂角制成的天然洗发剂。这些东西的清洁能力可想而知,很难彻底去除头皮上的油脂和污垢。
大辫子本身编制复杂,且需要长时间保持一定的形状和长度,因此古人很少拆开清洗,清洗起来相当不便,长时间的不洗或少洗,使得辫子成为了灰尘、细菌甚至虱子的滋生地。
特别是在夏季,当汗水和油脂分泌增多时,隔老远就能闻到令人窒息的恶臭。
更夸张的是为了保持辫子的光泽以便好看,当时的人们会定期使用植物油或动物脂肪来护理头发。这进一步导致头发更加油腻难闻。简直就是臭气熏天,满头油光,虱子满头。
落后就要挨打,大辫子是清朝汉族屈辱的象征,也是那个时代抹不去的印记,历史时刻提醒我们只有自身强大才能活得体面。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果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