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入线下商超大卖场,或在电商平台上搜索“洗发水”时,琳琅满目的商品映入眼帘,不同功效、不同品牌、不同价格带商品任消费者挑选。
从单一的洗发水,到护发素、发膜、护发精油等洗护发新品类;从清扬、力士等外资品牌,到阿道夫、拉芳等国内品牌,从去屑到防脱、修护等诸多功效,三四十余年的时间内,中国洗护发市场的规模从零元跃升至上百亿元。
《04国人肌肤清洁消费需求洞察报告》显示,03年,中国洗护发市场规模为亿元;04年,这一规模或增至亿元,预计到06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亿元。
中国消费者需求越来越个性化,洗发已然衍生出一门大学问。与此同时,曾经对中国市场而言,洗发水是一款舶来品,如今中国市场已成为全球洗护发市场的风向标。
“中国在洗护发方面是一个代表比较前端需求的市场,尤其是头皮方面。”联合利华北亚区美妆与健康事业部研发负责人韩磊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上海研发中心是联合利华全球六大研发中心之一,不仅为中国市场服务,也为全球市场服务,“基础研究,重要活性物的选择,重要包装的选择,很多都是由中国研发团队主导”。
在洗护发行业的演变历程中,品类的引入、产业链的升级迭代、行业标准的制定,乃至占据市场份额的品牌巨头,无不彰显着外企尤其是世界强企业联合利华等跨国企业的影响力。深入探究洗护发外资品牌在华产业链,我们从品类的起源谈起,见证其发展与变革的深度轨迹。
联合利华上海全球研发中心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洗发新时代催生出数百亿元规模蓝海市场洗护发市场的演变,也是消费者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变迁的缩影。最早的时候,人们熬制茶籽、皂角来清洁头发;0世纪二三十年代,香皂进入中国市场,成为中国消费者清洁头发甚至全身的工具;0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洗发水的普及,洗发新时代来了。
联合利华北亚区公共事务与企业传播负责人党敏告诉记者,作为最早一批进入中国市场的跨国企业之一,联合利华的创始人利华兄弟于年在上海建立了中国肥皂有限公司,并很快发展为当时远东最大的肥皂生产商。从年开始,联合利华陆续将力士、夏士莲、清扬等品牌的洗护发产品推向中国市场。
时至今日,中国洗护发市场的规模已跃升至上百亿元规模。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市场上也开始出现一些声音:究竟应该几天洗一次头,为什么头发越洗越油,真的需要这些不同功效的产品吗?
韩磊在年进入日化领域工作,长期参与洗发水产品的研发。在他看来,洗发频率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因人而异。中国人一周平均洗3~4次头属于正常范畴。如果易出油或有头皮屑可以适当增加频率。“适量的油脂是个好东西,它会保护皮肤,让皮肤更润泽。如果完全没有油脂,头皮更容易受到外部的侵蚀。”
这是否意味着琳琅满目的洗护发产品已经足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答案是否定的,中国洗护发市场仍然是蓝海,这是业内共识。《04国人肌肤清洁消费需求洞察报告》显示,去年中国洗护发市场规模同比增速在10%以上。
新需求带来新市场,也带来新的研发灵感,这都在推动着企业不断更新迭代产品,也在推动市场规模不断走高。
韩磊认为,0年前,消费者的需求在于最基本的功效,简单来说就是把头发洗干净。近年来,消费者一方面开始注重科学洗护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