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较于玫瑰的热烈奔放,我独钟爱家乡梁河的皂角米。那一碗软糯的温柔,既实在又不失美味,尝过一口便让人难以忘怀,成为心灵深处永远的牵挂和归宿。第一次听说皂角米,是在我童年时与父母乘坐长途汽车,途经邻近的乡村。同车乘客指着路边光秃秃的树干,告诉我这就是皂角树。他们说,这树结出的皂角米晾干后泡水炖煮,一小把便能胀成一大碗,口感比大城市里的燕窝还要美味,深受当地人喜爱。那时的我,虽不懂这树有何特别之处,却对那比燕窝更美味的东西心生向往。
第二次与皂角米相遇,是在我毕业后受朋友之邀,前往她家小住。那时,我亲眼目睹了皂角树的全貌。初次见到长满皂荚的树,我惊叹于她的美丽。她宛如一位高贵的女神,绿色的枝头上,垂挂着如波浪般柔顺的卷发,浓密而富有生命力。微风轻抚着她的发丝,每一个凸起都充满了期待,仿佛在诉说着她的故事;而太阳则渴望一探究竟,看看那神秘的秀发里究竟孕育了怎样的精灵。站在绿荫下,我感受到一片凉爽,轻风带来阵阵清香。我闭眼仰望,阳光透过枝叶缝隙,洒下点点星辉,仿佛印在脸上,也融进了心里。我开始期待,这棵美丽的树会为我带来怎样的惊喜。朋友向我介绍,皂角米在成长过程中会经历不同的颜色变化。当皂角米尚且嫩绿时,皂荚也呈现出翠绿色;随着皂角米的成熟,皂荚逐渐转为紫红色,而皂角米则变得饱满。在采摘时,需要小心翼翼地撕开干瘪的皂荚壳,里面整齐地躺着如“绿宝石”般的皂角豆。用小刀轻轻拨开荚豆的外皮,再细心地去除里面如瓜子粒大小的嫩芽,最后只留下角边包裹着嫩芽的一层晶莹剔透的小片米色薄膜,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皂角米。
后来,我终于有机会品尝到了这神奇的皂角米。瓷白的碗中盛着一粒粒如水晶般饱满的米肉,汤汁胶质丰富,还点缀着几粒红色的枸杞。品尝一口,仿佛能感受到如同菩萨神水般的圣洁与剔透,瞬间洗涤了尘世的污垢。那唇间的软糯感觉,如同恋人的温柔、母亲的呵护以及长辈的关怀,让人沉醉其中,不愿醒来。
在短暂的停留之后,我踏上了探寻皂角米源头的旅程。来到了皂角米的主要产区,我看到了寨子房前屋后高大的皂角树上挂着的已经干瘪的皂荚。许多皂角树被剥得光秃秃的,只剩下树荫下的几根撑枝竹竿见证着它们曾经的辉煌。寨子里一片繁忙景象,男女老少都在忙着剥皂荚。他们的手指被皂角皮里的汁液染得焦黄,但洁白的皂角米却依旧洁净如初。我好奇地打听了一下,原来今年的皂角米收成很好,价格也相当可观,这让村民们感到非常高兴,小孩子们上学的问题也得到了解决。剥开皂角米的层层包裹,终于得见其刚面世的小小身躯。它圣洁柔韧,虽稚嫩却坚韧地承载着生活的厚重,令人不禁心生怜惜。在无常的人生中,能守住这一方净土,细品自然的馈赠,已然是一种难得的幸福。傍晚时分,满载而归,虽未早遇,但有你相伴,便已足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