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的每座城市,都会有一款最适合做早餐的食物,贵阳的肠旺面、安顺的破酥包、遵义的羊肉粉……它们是每日味觉的起点,给予人们一天满满的元气。
皂角米,从前也许你没有听过,今后却可以成为贵州美味的一项选择。煮好的皂角米粥呈胶质半透明状,入口香糯爽滑、回味悠长。
图为营养丰富的桃胶皂角米粥
皂角米是皂荚的果实,又被称作皂角精、雪莲子、皂角仁。皂角精富含植物性膳食纤维,有养心通脉、清肝明目等功效,常常被人们用来熬粥、制作滋补甜汤,与桃胶、雪燕一起被称为“糖水三宝”。
黄澄澄的皂角精成品晶莹剔透
年9月,贵州织金皂角精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性产品,与茅台酒、遵义朝天椒、三穗麻鸭等产品一起成了“贵州名片”。织金县种植皂角树的历史悠久,据统计,织金县树龄50至年的古皂角树有余株,至年的有30余株,至年的有10余株,分布在全县各个乡镇。
皂角树上结出的皂角籽
皂角树想要结出皂角籽,从种下去开始需要生长10年,但皂角树“浑身都是宝”,生长到两三年的时候,皂角树上生出的刺,也就是中药材“天钉”,可以剪下来晒干销售。
剥开皂荚片就能看到暗藏其中饱满的皂角精
因皂角产业发展历史悠久,且具有良好的种植环境,为打造全国皂角精产业加工集散基地的品牌优势,织金县将皂角作为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导产业。目前,织金皂角种植面积已达32万亩,涉及全县31个乡镇(街道),全县从事皂角精加工的企业多达64家,皂角精已然成为当地百姓致富增收的重要“法宝”。
干燥未剥的皂角籽平滑有光泽,呈现出咖啡豆一样迷人的棕褐色调
干燥的皂角籽皮质坚硬,加工看似简单,其实很不容易。当地的加工厂负责统一煮透、发泡皂角籽,免费分发给当地农户,由各家各户分头完成加工环节中最麻烦最耗时的剥皮工序。从皂角籽中剥出完整的皂角精是一项“精细活”,目前还没机器可代替人工,只能用手剥。
一双手加一颗皂角籽,得到了脱贫的答案
织金县猫场镇,是全国皂角精产业加工集散地,加工历史有30多年,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加工链。近年来,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来自山东、河南、山西、辽宁等地的原料源源不断涌入这里,猫场镇成为中国西南地区最大的皂角精加工基地,产品远销中国香港、台湾以及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目前,猫场镇已有大大小小的皂角精加工厂60余家,每年外购皂角籽余吨,年加工销售皂角精0余吨,产值超3亿元。
各家各户剥好的皂角精集中到加工厂,准备烘干
利用闲暇时间剥皂角精,已经融入当地人生活的一部分,成为一种习惯。无论是走在路上,还是在田间劳作休憩的片刻,抑或是与街坊闲聊、看电视,甚至红白喜事的酒席上,猫场人剥皂角籽的手都停不下来。
猫场镇新寨村村民一边聊天一边剥皂角籽
一颗皂角精,承载的是织金县脱贫的希望;一碗皂角粥,融汇了贵州人的勤劳和热情。冬寒粥暖,就让一碗皂角粥帮你唤醒冬日的清晨。(黄娴蔡佳李枫陈慧陈学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