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毕业论文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青年教师之困学术成果享誉国际,却遭高校
TUhjnbcbe - 2025/2/21 19:07:00
脸部白癜风能根治吗 https://m.yiyuan.99.com.cn/bjzkbdfyy/a/297599/
北京那有专业治疗白癜风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bdf/

最近,一条消息在学术圈引起轰动——华中科技大学女副研究员郇真,以独作身份,在世界顶级数学刊物ActaMathematica发表成果。

该刊物是国际公认最权威、也是发表难度最高的数学期刊,旨在发表“数学领域最高质量的研究论文。自年创刊以来共刊发论文篇,此前中国大陆地区仅有10篇文章被收录,且都由研究机构完成,其中6位作者当选院士。郇真以个人独作身份发表作品,是建国以来的首例。

罗列这些数字是为了说明:研究成果能被ActaMathematica收录,对一个学者的学术能力,可谓是高级别的认证。

然而,学术界在欢庆和祝贺之余,有些人从郇真的履历中发现了一个问题——她好像曾被中山大学“非升即走”过。

郇真的公开履历显示,她是北大数学院02级校友,在美国获得硕博学位后于年回国,17年-19年曾在中山大学担任特聘研究员,随后转任华科大。清华大学校内论坛“水木清华”,一些用户在“青椒”板块下对此议论纷纷:

发帖的板块“青椒”,是对高校“青年教师”的戏称;讨论对象“飞升即走”,是高校针对教师选聘而采取的一项竞争性淘汰策略。

具体来说,“非升即走”是指,高校教师在最初的聘用期内,需要完成学校规定的科研任务,比如发多少论文、出版多少专著或者完成多少科研立项等等。这些指标的具体内容因校而异,大多以6年为考察期(也有学校3年或5年),会在最初的聘用合同中写明。

如期完成,就“升”,学校续聘,同时还可能提高待遇、授予更高职称。无法完成,那就“走”:感谢您为鄙校发展所作的杰出贡献,为使人才不被埋没,还请您另谋高就。

这么一说很熟悉对不对,这不就是普通打工人需要日日面对的“绩效考核”+“末位淘汰”吗?虽然给人带来了无穷无尽的内卷压力和生存焦虑,但从管理角度来说,确实是提高效率、激发潜力的一大利器。

在普遍适用“非升即走”之前,我国高校对老师大多采用事业编制管理,实行类似国家干部的任命制和终身制,学校无权单方解聘教师。老师们教职终身化,“吃大锅饭”思想普遍存在,也导致外界对高校老师存在“钱多事少磨洋工”的不良观感。

为了破除身份终身制带来的弊病,20世纪90年代,高校按照党政分开原则开展关于人事自主权的改革,提出对教师要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并推行“评聘合一”。年,北京大学模仿北美的终身教席制和分级淘汰制,率先引入“非升即走”制度,规定在一定时间内未能晋升职称者,校方不再续聘。

这一制度推出之后,起到了提升管理绩效、优化教师队伍、激发学术创造热情的作用,此后被我国众多重点大学竞相引入,成为现如今重点高校青年教师选任、留用的必经过程。

大家可能会觉得,“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这是各行各业普遍采用的晋升准则,没什么问题呀。

但事实是摆在眼前且不容回避的:学术能力得到国际认可的郇真尚且无法通过“非升即走”的考核,那么这个制度真的能起到选贤举能的效果吗?

某个“双一流”高校的副教授在接受采访时透露,他所在的高校评职称采用的是一套十多年前启动的量化评价标准,从刚入职时的“讲师”升到有留任资格的“副教授”,需要完成:出版一部专著;在核心期刊发表五篇论文,其中一篇需要时权威期刊;还需要申请到一个省部级课题。据了解,其他学校的考评标准也大同小异,都是围绕专著、论文、课题基金展开。

达到这些标准绝非易事。目前,国内期刊大多采用约稿制,为了完成“被引数量”的KPI,大多数期刊编辑倾向于向学术界泰斗宗师级的“名家”约稿,对学术新人的文章采用更为严苛的审查标准。有青年教师表示,大多数期刊的投稿邮箱形同虚设,要有编辑个人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青年教师之困学术成果享誉国际,却遭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