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收录于百家号精品栏目#百家故事#中,本主题将聚集全平台的优质故事内容。读百家故事,品百味人生。
这是编辑祝东风从投稿邮箱里,挖出的一个男性自白故事。其中有亲情、有爱情,还有人至中年的困惑和真实的人性。文章有点长,但相信我,这个故事值得你花时间去品味。
曾经我以为,我会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丈夫;后来我以为,我会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爸爸。可是,我让自己失望了。
我是一个二流高校的大学老师,教的是文科类专业。文科不比理科,因为很难申请到国家项目,所以基本上只能拿点死工资。但唯一好的地方就在于,漂亮女生很多。
写到这里,或许你们会以为接下来是一个三俗的师生恋闹剧,还要顶着真爱的外衣恶心人。但其实不是。
生活里有一些误区,比如把新鲜当成爱情,把平淡视为不合。这个误区让人们看不清自己,也看不清别人。没胆量接受现实,也没勇气直面后果。发生什么事了要么一团和气地敷衍了事,要么视而不见继续含糊。
虽然我也没有真正做到把一切都条分缕析地弄清楚,堂堂正正地活着,但我还是想把这段荒诞的婚内“出轨”毫无保留地记录下来,以旁人的角度审视和警醒自己。
大学时的我,高高瘦瘦,戴着细边眼镜,还写得一手好文章,周围人总是会戏称我为“才子”,可以说,这样的称呼在某种程度上,给了我一定的优越感。
在那个年代,表达爱的方式远没有现在直接和炽烈,女孩子对我示好的不少,采取的方式无外乎就是借书,问我有没有什么要洗的衣服,或者堵在我的必经之路上同行一段,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刷存在感。
最后,我跟师出同门的一个学妹在一起了,她很漂亮,而且特别活泼。我现在都记得她年轻时,油光发亮的麻花辫和笑意盈盈的眼睛,能甜到人心里。
不同于周遭女生的含蓄,她大方地对我说:“我觉得我挺喜欢你的,你要不要考虑一下?”我当时还没反应过来,傻傻地愣在原地,她又咯吱咯吱地笑了起来,眼睛弯成两个月牙,配上嘴角的梨涡,生动极了。
那个时候,我觉得她是我大学生活里,最明亮的颜色。
本科毕业后,我选择继续往上读,她则早早地去一家企业单位当了文秘。当时我们都认为这是比较合理的安排,因为越往上读压力越大,总得有一个人顾及到家里,而且文秘也没什么kpi压力,相对而言会比较轻松。
现在想来,从一开始我就是自私的,她成了为我们家庭牺牲的那一个,我觉得理所当然,她甘之如饴。即使那时的我们还没有结婚,她就愿意为了想象中的家,葬送掉自己与我同等分量的学术梦。
她毕业时,导师还特地叮嘱我,等生活宽松一点,可以让她继续捡起学术,她那么有天赋,做文秘可惜了。我心不在焉地点头应允,她在一旁安静地笑着。
在我硕士毕业的时候,我们结婚了。
后来,我顺利考取博士,她也有了不错的收入,男才女貌,所有人都觉得我们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夫妻。
日子就这么不咸不淡地过着,她支撑着家里的开销,我继续自己的学业,我们都知道读完博士虽然不容易,但一旦拿到大学教职,所有事情都会轻松起来。
很快,我们有了孩子。
女儿出生后,我明显感觉身上的担子重了很多。我不知道其他男人看见自己的孩子是什么样的感觉,于我而言,最初的新鲜和奇妙过后,我觉得在被逼着长大。
孩子第一次叫“爸爸”的时候,我竟然有些慌乱。从此以后,我就要负担一条生命,可是,我真的做好这样的准备了吗?
对我来说,结婚生子好像只是正常应该走的人生程序,是爱情的作用和应该给出的“说法”,未曾想过它所带来的究竟是什么。
社会上总在说女人的不易,或者女人的心理年龄普遍比男人成熟,于是,男人就自然而然地被放在了对立面。可是,没有人天生就会做爸爸,也没有人天生就适合当丈夫。所有的人生角色都是第一次,每个人都是在摸索中成长。
我有一段时间,其实非常恐惧“顶梁柱”这个概念,只要想到就彻夜难眠。深知自己还不具有足够的经济实力,也曾在家庭和理想中惶惑,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应该早些迈入职场,还是硬着头皮把博士念完。
因为长期都是妻子支持家里比较多,我的家庭情况又不算太好,不另外接济父母已算不错,所以丈母娘一家多多少少对我还是有点意见的,只有妻子一直在言行举止上支持着我,还一度和她父母把关系闹得很僵。
所幸,孩子出生所给的压力,倒逼我夜以继日地看书写论文,如期毕业,并且拿到了当地一个民办二本的教职。工资虽然不高,但总算有点能养家的味道,不再怯懦于亲朋不理解的目光。悬在头上的那把刀,终于放了下来。
我们都是崇尚给孩子快乐教育的父母,所以在女儿上小学之前,我们从没给她报过什么辅导班。孩子幼儿园放学回来,吃过饭后,妻子就坐在地毯上陪她搭积木、看动画片,我在书房里看书写作,间或出去和她们一起玩。那段时间,每每想起就觉得特别温馨。
可,这样的温馨,并没有持续太久。
女儿上小学后,我们“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快乐式教育很快出现致命的弊端。她的同龄孩子,早在上小学前就有了相当的基础,无论是知识储备还是学习能力。
我的女儿,只认得不到一百个汉字,数学也仅限于10以内的算术加减,英语更是除了apple、banana之外,什么都不会。
妻子每天下班回来,还多了一项非常重大的任务,教孩子学习。我忙里抽空着也去帮忙,但怎么都教不会,汉语拼音拆开,每个字母都会念,但拼在一起就频频出错。我不明白为什么,教个孩子比自己发表论文还难。
一段时间后,女儿继续蝉联班上的倒数第一,语数英三门都是倒数第一。我和妻子一起被请到学校,老师非常生气地说女儿在拖班级后腿、拉低均分,很明确地指出她必须要补课。
我生气地反驳道:“现在的教育根本就是揠苗助长,学校不好好教,非要默认学前班已经教过,上课一带而过,根本就是老师的问题,还让我们补课?”
班主任难以置信地看了我一眼,仿佛听到一个天大的笑话:“人家都想着多学一点去拓展,你家还不愿意补基础课?目前的教育就是这样。大学老师到底跟正常人不一样,心真大。”
我一下子怔住了,女儿会的一百个汉字里,排在很前面的就是“大学老师”,她也一直以爸爸是大学老师为荣,觉得“大”比“小”好,所以我比她们所有的老师都厉害。
她一定想不到,在学校里处处标榜的自己爸爸是大学老师,会有一天被人以把柄嘲讽回去。
我承认自己在象牙塔里待的时间长了,看所有问题都有相当的理想主义。和妻子放任孩子的童年,在目前的大环境下确实是对她未来的不负责,这是一件很可悲但又不得不直面的现实。
回家路上,我跟妻子都一言不发,心里像吊了一杆秤砣。一路顺风顺水长上来的尖子生,因为孩子被老师在学校里说得一无是处,实在有点接受无能。
到家后,妻子开口说:“我辞职吧,在家教孩子。”
我没有说话。我不知道自己能说什么。让妻子继续上班,女儿的学习是很大问题,她不仅基础差同班人很多,而且也没有好的学习习惯,做什么都不专注。一个橡皮能玩半天,时不时地对着作业本发呆,必须有人全程盯着。
可如果是请家教,老师明确地说,女儿的基础必须要上那种一对一的,如果每天都补,价格可想而知,我们身上还有房贷,到底还是舍不得。
妻子辞职后,我开始了自己疲于奔命的挣钱之路,处处去给人代课,努力申请国家项目,拼命写论文发论文,想尽一切办法评职称。
晚上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还没到门口就听见妻子的吼叫和孩子的哭声。每次想和妻子亲热一下,十有六七都会被拒绝:“我太累了,明天再说吧。”
很多时候看着窗外,不知道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
妻子辞职辅导女儿作业以来,在疲惫和窘迫的压力中,脾气差了很多。之前看到一句话:有些孩子生来是报恩的,有些孩子生来是报仇的。我觉得我女儿就属于后者,或者根本是来索命的。
我亲眼目睹了一次,孩子五分钟前还能把拼音拼对,五分钟后就跟作业本面面相觑的世界奇观,也目瞪口呆地看着,曾经那个温柔贤惠的女人,一耳光打在孩子脸上,再抱着她哭说:“你怎么就是不会呢。”
不知不觉,两年过去了,我跟妻子之间的共同语言越来越少。长期的全职生活,让闲赋在家的她身材迅速走样,害怕浪费心疼粮食,她变成了一个处理剩饭剩菜的垃圾桶。我让她别吃了直接倒掉就好,她一边说着“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一边机械地咀嚼着,那个样子着实让我有点反感。
最要命的是,她眼里心里只剩下孩子。很多时候,我根本感受不到来自一个妻子的温暖,我们的身份变成了简单的“孩子她妈”和“孩子她爹”,相比于夫妻,我们更像是室友。
我每次张口,无论跟她说什么,最后都会扯到孩子身上:
“她现在能考到班级均分了……
老师夸她画画有天赋,能不能给点钱,想给她报个辅导班……
孩子个子长得太快了,要给她买新衣服了……
现在的小孩都有电话手表,我们是不是也得给她买一个……”
说来说去,我是真的听得很烦。或许孩子的成长是真的要钱,但能不能不要话题到最后全都是钱,其他时间都在唉声叹气或者围着孩子团团转。
你关心过我吗?你知道我工作有多累吗?评职称压力多大吗?教学制度一年三改我吃得消吗?为什么不问问我呢?孩子是孩子,丈夫就不是丈夫了吗?
但话到嘴边,对她只冒出了:“钱钱钱,你就知道钱”。
男人的尊严没有让我把对关心的祈求诉之于她,却戳中了她身上最大的痛点。
她像一只被踩了尾巴的母老虎一样彻彻底底地爆发了:“我在家当全职,都是因为你,因为你家女儿!每天伺候完大的伺候小的,我还错了?问你要钱,你怎么不说你当年读书花了我多少钱?”
完蛋。
亲密关系,最可怕的地方就在于,对方很明确地知道,戳哪里,你最疼。
那次的争吵,我和妻子就像发狂的野兽,把所有一切难听的话吐得一干二净。我承接生活的诸多不满,她对于被迫全职的长期压抑,就像两团无药可救的火,越烧越旺,我们都在那些刀子一样的语词中,发现对方是那么的狰狞,和陌生。
争吵之后,我抱着被子去了书房,却翻来覆去地怎么都睡不着。
仔细想来,短短两年时间,她一改之前精致体面的白领形象,彻底放飞自我。经常几天不洗头,就穿着个睡衣,随时随地在哪都能瘫着睡着。我让她收拾收拾自己,时不时地打扮一下,她就没好气地说,收拾给谁看啊。
有时候,她到学校给我送饭,也是穿着皱皱巴巴已经不符合她现在体型的衣服。我学生看到了,没几天,“师母有点老,而且很胖,不配老师”的描述就传到我耳朵里,听着心里真不是滋味。
我一男同事也打趣我“你家的饭是不是都让她吃去了?”
最开始的时候,我觉得特别刺耳。但时间一长,我心里的嫌弃加倍地翻涌上来。人活于世,可以不在意别人的目光,可你无法阻止别人的评价。
终究难以免俗,男人都要面子,我也不例外。
我开始拒绝她再给我送饭,甚至,有一次同事开玩笑问:“哎,好久没看见你家那口子,离婚啦?”我竟然鬼使神差地“嗯”了一声。
没有性生活,彼此不关心,说不到几句就吵架,跟离婚有什么区别?我这样想着,不知道是在说服谁,也不敢深想,到底是在压抑什么情绪。
“我离婚了”的“流言”就这样渐渐弥散开来,另一个专业新来的外聘助教,有天突然拿着手机过来加了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