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模拟作文:“热闹与枯燥”解析、例文
来自:新课标大语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说,当今生活在消费主义和娱乐化环境中的一代人,常常被“精彩”惯坏了,他们不习惯过枯燥的生活,喜欢段子、金句、笑点等感官刺激,习惯将费力的文字转化成轻松的视听语言,植入笑点,以使自己远离枯燥,并运用各种现代传媒帮助自己消除各种“枯燥”。
但也有人认为,枯燥并不可怕,在很大程度上,它会成为生命的滋养。
作为成长中的青年,你认为应该怎样对待“热闹”与“枯燥”?请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字。
审题
限制性
1.真实情境的限制。题目的关键词是“热闹”与“枯燥”,材料对热闹的限制是,“不习惯过枯燥的生活,喜欢段子、金句、笑点等感官刺激,习惯将费力的文字转化成轻松的视听语言,植入笑点,以使自己远离枯燥,并运用各种现代传媒帮助自己消除各种“枯燥”。命题人在描述中透漏出否定性的评价。与之相反,题目对“枯燥”给予的是肯定性的评价,认为“在很大程度上,它会成为生命的滋养”。在此基础上,题目提出核心问题:“作为成长中的青年应该怎样对待‘热闹’与‘枯燥’?”考生要树立文本意识,联想和思考都必须在材料基础上展开,不能罔顾材料,随意写作。
2.典型任务的限制。考生的写作身份是“成长中的青年”,要解决的问题是——应该怎样对待“热闹”与“枯燥”,“热闹”与“枯燥”是二元问题,不可只谈其一。考生要基于材料中对“热闹”与“枯燥”的限制展开联想和思考。
3.价值判断的限制。材料否定的是“热闹”,肯定的是“枯燥”。题目意在引导考生思考,在消费主义和娱乐化环境的大背景下,作为未来国家栋梁的青年学子应该如何理性对待“热闹”与“枯燥”。材料引人深思,有利于培养考生深度思考能力、辨别能力,从而促进自我提升、自我成长,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更好的实现人生价值。
开放性
1.立意角度自由。围绕材料,考生可以自由选择立意角度。比如,根据“不习惯过枯燥的生活”,应理性面对消费主义和娱乐化环境,可以立意为:“热闹”渐欲迷人眼,坚守“枯燥”应为先,冷静面对“枯燥”,走出“热闹”误区;根据“枯燥并不可怕,它会成为生命的滋养”,可以立意为:勇于拥抱枯燥,持续滋养生命、热闹难致远,枯燥可长青;根据“你认为应该怎样对待热闹与枯燥”,可以立意为:娱乐热闹诚可贵,坚守枯燥价更高……侧重点不同,立意便不同,考生构思立意较为自由。
2.联想和思考是开放的。考生在材料的基础上展开联想思考,可以立足当下,由驻村干部告别都市繁华、倾尽心血,带领贫困地区干部群众顽强奋斗、攻坚克难的事例入手;可以联系“一腔爱,一洞画,一场文化苦旅,从青春到白发。心归处,是敦煌”,57年间,樊锦诗视敦煌石窟的安危如生命,扎根大漠,潜心石窟考古研究的感人之举;可以表达自己作为青年学子对人生观、价值观的理性思考,以及对“热闹”与“枯燥”的认识;更可以谈青年学子面对人生选择时,该如何取舍“热闹”与“枯燥”,对自己肩上的责任作出思考。
3.文体是自由的。考生可以结合自身的体验,感性解读对“热闹”与“枯燥”的认识,写成记叙文;也可以理性思考,表达自己对待“热闹”与“枯燥”的态度,写成议论文。
解题
本题目为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考查价值观和辩证思维。题目针对当今被消费主义和娱乐化环境惯坏的一代人,引导考生辩证思考“热闹”和“枯燥”哪个更滋养生命。在辩证思考中培养高尚的价值观,体现了新课标一体四翼的要求。题目强调深度思考的命题倾向。本题目有针对性地引导考生思考自身成长问题,题目设置贴近考生现实生活,考生有话可说,有感可发。
参考立意
1.不畏“热闹”遮望眼,自缘“枯燥”在心中。
2.热闹渐欲迷人眼,坚守“枯燥”应为先。
3.冷静面对“枯燥”,走出“热闹”误区。
4.勇于拥抱“枯燥”,持续滋养生命。
5.娱乐热闹诚可贵,坚守“枯燥”价更高。
6.“热闹”难致远,“枯燥”可长青。
7.“热闹”点缀生活,“枯燥”成就人生。
学生范文
“热闹”难致远,“枯燥”可长青
学生:贾婧祎
生活在消费主义和娱乐化环境中的一代人被“精彩”“热闹”惯坏了,他们不习惯枯燥的生活,沉浸在“热闹”“精彩”中,逃避甚至消除“枯燥”。作为成长中的青年,我们需要理性看待“热闹”,不要在喧嚣浮华中蹉跎青春,唯有守住本心,不畏“枯燥”方可滋养生命。毕竟“热闹”难致远,“枯燥”可长青。
“热闹”难致远,你我需理智。
在这个充满娱乐消费性的时代,很多人选择了“热闹”,而在搞笑段子、八卦新闻横飞的“热闹”中守住本心,才是青年首要的必修课。年的娱乐圈堪称“瓜”出不穷。“吃瓜”事件,冲上热搜,占用公共资源,更有甚者影响了正常的社会秩序。关于艺人们的失德事件,众说纷纭,特别是一些粉丝不顾公序良俗、枉顾法律为自己的偶像发声。面对如此乱象,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应当坚持自己正确的价值观,要懂得“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客观冷静看待事物,“不要让自己的大脑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莫让“热闹”蒙蔽了双眼。
“枯燥”可长青,你我要坚守。
“枯燥”往往展示出沉着冷静的心性。“三年一腾飞,十年一跨越,当第五十五颗吉星升上天空,北斗照亮中国人的梦”,如果没有谢军用十多年的时间,带领团队与全国多家科研院所30多万名科研人员一起,坚守“枯燥”披荆斩棘一路向前,又何来北斗磅礴的力量?成功的道路上从来不会缺少“枯燥”相伴。经历过次的失败,终于在次实验中取得了成功。倘若屠呦呦没有坚守“枯燥”的心性,又怎么会有青蒿素的成功提取?正是屠呦呦耐得住寂寞,不畏“枯燥”,才赢得了创新性突破。正如数学家华罗庚所言:“科学就是老老实实的学问,搞科学研究工作就要采取老老实实、实事求是的态度,不能有半点虚假浮夸。”毕竟“热闹”的浮夸不能成就一个人,唯有守得住“枯燥”才能滋养生命、获得成功。
我们身处娱乐化的“热闹”时代,更要守得住“枯燥”,作为成长中的青年,我要做的不是“与世隔绝”,而是把握尺度。我们要守住本心,在“枯燥”中沉淀自我,摒弃低俗趣味,谨防“热闹”“精彩”对自我的麻痹。
作为新青年的我们,为了更好走稳自己的人生之路,尽展才华抱负,就要时刻牢记并自我约束:“热闹”难致远,“枯燥”可长青!
点评
作为考场作文,本文紧扣材料及任务指令。立意明确,条理清晰,结构严谨。本文围绕“热闹”与“枯燥”展开论述,文章开篇亮出观点:“热闹难致远,枯燥可长青”,明确提出“枯燥”比“热闹”更重要,更有益人生。文章根据材料展开论述,结构井然有序。综合看来议论有力,论证严密,事实论据引用贴切准确,强调本方观点,是一篇优秀的考场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