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东郊,4号线的尽头,有个叫西河的镇子,是个“神奇”的地方:
连续3年上榜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却一直没什么存在感;
周围的高楼大厦林立,镇子中心却都还是一片老旧的低层小楼,甚至还有瓦房;
是个大型客家人聚居地,却依然有地道的成都市井味道。
在西河,遇见成都的变迁与融合。
岁的西河镇
是比肩洛带的正宗客家小镇
兴建于清朝乾隆年间的西河镇,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因位于简化桥西江河以西而得名。
▲清朝西河图by东客西河
受清朝时朝廷实行“湖广填四川”政策的影响,西河自建镇以来就是客家人的聚居地。据说,上世纪90年的以前,客家人占镇子总人口的95%以上。
▲西河东客乡愁博物馆by东客西河
到现在,西河仍有80%以上的人口是客家人。镇子上的土著们交谈时还是“广”(说)的客家话。
请客摆酒时,还是在自家院坝头摆的九斗碗最受欢迎,三蒸九扣又大份儿又好吃。
▲客家九斗碗by网络
镇子上还有曾经名响四方的五大客家会馆(也叫“五大庙”)的纪念牌。
以前五大会馆里各自供奉着不同职能的神,那时候的人都是分诉求拜不同的庙的,像是家里着了火就得去火神庙谢火神。
那时候南华宫是五大庙里名头最响的一个,逢场天就会有各种表演,川剧、折子戏、魔术、杂技,元宵节还有灯会,好不热闹!
▲禹王宫
时代变迁,“五大庙”早已湮灭在岁月的长河中,曾经的那些繁华与热闹,也只有老一辈的西河客家人知道了。
坐拥4个集市的西河
承包了方圆百里的市井烟火
比起西河镇,更多人可能更习惯西河场这个名字。
以前,西河是从成都商人到五凤溪码头的必经之地,慢慢地就成了东山五大场之一,周边的居民、城头的商旅都爱来这儿赶场。
▲古时候西河赶场示意图
(其余四个场是洛带镇的甄子场、成华区的龙潭寺、新都的石板滩、青白江的廖家场)
现在这条商道虽然没了,但周围人来西河赶场的习惯还一直保留着。
以前是农历带1、4、7的日子是逢场天,现在国历双数的日子都逢场。
逢场的时候,早上七八点,就有大爷大妈坐着A从大面来西河赶场。
以前西河的集市都是分门别类有不同的场子的:老政府后面的包谷市是卖玉米的,下场尾的夏家饭店当门有个猪市,还有三谷市、辣椒市...
▲现在的综合市场是以前的辣椒市
现在西河的市场虽然分得没那么细致了,但它还有2个综合市场加一个种子市场,东西还是很齐全的。
从蔬菜水果到家禽海鲜,从卤菜餐馆到服饰鲜花,从日用百货到农用化肥,一应俱全。
除了常驻的摊贩,也会有一些老奶奶挑着自家种的菜来菜市场买:
刚刚剥壳鲜嫩的高笋;青涩但可以用来炖汤的无花果;凉拌、清炒都可以但和猪肝最搭的血碧菜...
在这里,运气好的话还能淘到一些现在市面上很少见的东西:泡酒的拐枣、炖冰糖的酸枣、炖鸡的椰头鸡、洗头的皂角。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很多传统的老手艺:锁边、补毛衣的缝纫机摊子、还有弹棉花、老奶奶纳的绣花鞋垫、老师傅手工打的银饰...
在这里,你可以重遇许多童年的美好记忆:有外婆味道的醪糟、脆甜的米花糖和豌豆糕、软糯的天鹅蛋和糍粑。
▲这么一大份糍粑才5块钱
还有小时候舍不得花钱买只租借的碟片,现在乏人问津,以10块钱3张的低价出售。
在这里,即使不来赶集,老头老太太们也爱去市场旁的幺店子(茶铺的意思)喝喝茶,摆会儿龙门阵,打点儿小牌,悠闲地过一天。
和镇子中心隔了一个成洛大道的新区还有个夜市,摊贩们晚上6点左右开始出摊,将小镇的热闹延续到晚上。
串联镇子的十字街
串起了西河人的独家记忆
▲by东客西河
建镇多年来,西河几经变迁,街道略微拓宽后,布局大致依旧沿用着以前的十字架街道。
▲街心拍的照片,西河的朋友能认出东西南北四条街分别是哪个吗
镇子的最高点是街心(现在的中街),东、西、南、北四条街从这里延伸出去,构成了西河镇的交通主干线,也串起了镇子上家家户户的温馨日常。
东街一直是镇上最繁华的一条街:曾经这条街上有很多旅馆供来往的商旅歇脚。听镇上的老人说以前街上还有3道圆门,每天晚上10点关门,关门后就不能在街上走动了。
▲by东客西河
那会儿,东街上最热闹的地方要属于扯谎坝(因为有很多算命测字的所以叫扯谎坝),那里有个大集市,农忙时找帮工也是到扯谎坝的人市去请人。
▲现在的东街,以前这片有部分是扯谎坝
当时的扯谎坝真的超级大,战争年代,扯谎坝还被当做停机坪用过;现在东街、小学、华新职业现代学校这一大片以前都是扯谎坝的地盘。
▲四川华新现代职业学院
扯谎坝旁边还有个药王庙,建国后被拓宽改建成学校了,就是现在的西河小学,大多数出生在西河的小孩儿都在这儿启蒙。
▲西河小学
小学周围这几年变了很多,但门口的文具店这么些年一直也没变,从上课用的文具到放学后解馋的小零食都被它承包了。
如今的东街上不仅有酒店,还有各种服装店、珠宝铺子、健身俱乐部、游泳馆、是镇上商配最齐全的一条街。
还有家很好吃的羊肉汤,店铺小小的,环境看起来不咋滴,但东西味道很好,是镇上人喝羊肉汤的首选。
原来还有家应三江火锅店,开了几十年,它家的兔火锅,很有名还有人专门开车过来吃,现在搬到上游综合市场停车场外面那条街上去了。
西街是最能看到西河老面貌的一条街,在这里还能看到一些瓦房和那种木板子门。
街上的理发店不是现在那些花哨的洗剪吹,而是依然维持着最简单的剪发、修面。
供销社已经拆了,现在准备修成供销社饭店,不知道以前的供销社凉粉还能不能吃到。
街尾的老邮局在短暂的停工后又被用了起来,不过要不是有带着“中国邮政”标志的车停在这儿,乍一看这个三层的小楼房还以为是栋民用的房子呢~
北街上的综合市场旁以前是粮站,06年粮站结束了自己的使命。现在这栋80年代初修建起的老房子里面开起了幺店子,每天都有人来喝茶打麻将。
与北街相连的岐城街上有西河中学,现在只有初中3个年级的学生。
南街从街心往外支出来后分了个岔,一边开着各种手机店、网咖,还有个电脑城。采稿那天,同行的摄影师笑称它是西河镇的“太升南路”...
另一边有西河的职高,和好几家工厂,以前铁木社的厂房也建在南街。
如今铁木社厂房的土地上盖起了大超市,一些厂子也已经停工了,但曾在这些厂子做过工的西河人一定不会忘记那段青春年华。
▲80年代开工的电缆厂现在已经停工
蜕变期的西河
让人”痛并快乐着“
处在城市发展过渡期的西河,随处能够看到施工现场。
原本5分钟能走到的地方,现在因为修路要绕一大圈,还要忍受工地旁漫天飞扬的尘土。
随着越来越多外地人迁入,镇子也日益变得拥挤。
这些让西河人头痛苦恼,但这些也从另一个角度佐证着西河正在变得越来越好:
现在的西河,通了地铁,车城大道西河段建成、成洛大道三环至绕城高速主道改造后也开始通车,进城再也不用绕一大圈。
现在的西河有了首个商业综合体——“博林广场”,并将陆续迎来慧生时代广场、雄飞生活广场等商厦,商业形态不断提升。
现在的西河,新建了休闲广场、湿地、文化站,逐渐被高层楼盘包围,变得越来越现代化。
现在的西河汽车商贸业发展稳步有序;三联家禽市场及西博食品市场交易量稳定;东方建材城经营良好;还有九峰国际汽车博览新城、中法生态园等新的发展项目,产业支撑日渐夯实。
▲by网络
就像蝉蛹需要破茧才能成蝶,人的成长总会经历阵痛,现在的西河正是处在这样的过渡期,相信,涅槃后的西河会更好!
▲by网络
过去的我们铭记于心,未来的我们满怀期待!身为西河人,你有什么想说的?欢迎来评论区聊聊喔~
-END-
成都同城会出品
文
尔东林
图
六六六&来源网络
主编
张姝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