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洗衣服,常常用洗衣粉,而洗衣粉是这一百多年才有的,那么古代没有洗衣粉,所以衣服是不是又脏又臭还油?一起来看看吧。
古代人们会用“灰”和水来清洗衣服,“灰”即是草木灰,因为有碱性,因此可以洗去油污。洗衣服时,在大木盆上面放上两根木棍,木棍上面再放一个竹筛,再将灰倒在竹筛上,再加水,这样灰水就到了桶里,然后衣服就先在灰水里浸泡一下。
这里的灰,一般有古代锅灶里的硬柴灰,或者芝麻杆儿灰等,都是些平常可以见到的。衣服在灰水里浸泡了一会儿,就用搓衣板搓,或者拍打,一般可以清洗干净大半,如果还有些洗不干净的,就要用到“皂角”了。
皂角是一种果实,为皂树所结,皂角含有皂素,对清洗污垢很有帮助。将皂角去掉籽,然后做成球状,就可以用来洗衣服。
皂角有一个特性,放到水中,会产生大量的泡沫,因此后来也被称为“肥皂”,当然古代的“肥皂”跟现在的肥皂还是有区别的。古代也有人对肥皂加以改造,会在里面加上一些香料,做成“香皂”,然后开店铺销售香皂。
上面说到,当用灰水洗衣服还洗不干净的时候,就用到皂角了,一般是衣领或者袖口这些比较脏的地方,用皂角的时候,将皂角砸碎,然后在脏的地方擦一擦,再搓一搓就干净了。
除了草木灰和皂角,古代还有一种“石碱”,是一种天然的碱,明朝时期,就有在石碱中加一些香料,做成各种形状售卖的,有寿桃形状的,也有葫芦形状的,还会装上礼品盒,可以送人,感觉古代也挺可爱的。
当然这些都含有碱性,适合洗衣服,然而洗脸就不适合了,古代会用淘米水洗头发和洗脸。
如果从清洗角度说,古代的“清洗剂”比现在的洗衣粉差了一点,但是也基本可以把衣服洗干净的,因此清洗好的衣服,不会又脏又臭还油。可是如果是以下情况的话,衣服可能就会又臭又脏还油了。
古代的人们,并不都天天洗澡,有的人几天才洗一次,有的甚至一两个月才洗一次,衣服应当也不会常换,可能衣服穿久了就会又脏又臭还油。
而且,古代没有洗衣机,洗衣服一天也不一定晾干,普通平民,很多人衣服并不多,一个人也就那么几套衣服,也没办法天天换洗。加上古代有一些地方,并没有生活在河边,有时还会缺水,饮用都很难,更不会用大量的水来洗衣服,因此换洗衣服应当也不会很勤快。这种情况衣服穿久了,应当也会又脏又臭还油了。你们觉得呢?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