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罗德潮
朝邑镇端南三四地的赵家城,是如今与隔墙的友助堡合并而成的六合村二组之一村巷,二三十户人家。村巷不大,巷中十字东北角却有一株多年树龄的皂角树,几乎与村史同时同代,远近闻名。据说该巷村民于大清雍正年间因黄河涨水由滩地移居于此,当时仅有十来户人家,简陋的房屋建在一片长满野草的荒芜空地上,连一棵树都没有。不久,一赵姓人在巷十字东北处移栽下这株皂角树苗。经过精心护养,很快长大,不几年,开始结荚,村民用上了洗衣除垢的皂角,渐大的树荫成了大家乘凉的好地方。从栽活树苗起,这棵皂角树便是该巷历史的见证者,也成为赵家城的活生生的发展史书。
我是皂角树岁后的年出生在友助堡的。打记事起,这棵古树就给我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大约是三四岁后,奶奶常拉着我去邻巷赵家城串门,从北门巷口一看,老远就看见墨绿庞大的树影,黑压压的,罩满了上空。奶奶在一老奶奶家聊天,我高兴地走近皂荚树。嗨,树真大,树干粗壮,直径三米左右,树荫笼罩整个巷十字,树干枝杈伸向蓝天,老高老高,真像构成一座宽大高起而严实的绿房子。我摸着粗糙而厚实的树皮,皮纹二三指宽,一指多厚,纹与纹间距一指左右,黑褚色,如同苍老头脸上深深皱巴,但粗大得多,深糙得多;纹底呈深黄色,里面有大蚂蚁爬动;主干上分为四大支干,斜着伸向东南西北空中,干支又分多枝,粗枝长出无数细枝,也一律伸向四周空中,树叶丛生,严严实实,郁郁葱葱;拔地而起的树干已经空洞,里面可钻进一小孩,洞沿皮厚一尺许,洞里是凹凸不平的粗糙厚重的内皮,七拐八歪,曲折而上。岁月飞逝,这棵大皂角树渐成为赵家城的历史标志和该巷牌名,一提起赵家城,人们都知道是有皂角树的村巷。这皂树对村民来说,用处真大,夏日乘凉,秋天避雨,可停放几辆大车,平时小孩玩耍,钻洞爬树游戏,女人做针线,男人端上碗边吃饭边说闲话,天不冷时,村上开会议事,秋季红白喜事常常于树荫下,宽畅方便,十分热闹。
记得土地改时,批斗本村雷性地主大会在皂角树下进行,那时我上初小。只见成百人义愤填膺,哭诉地主的剥削罪恶,有一王姓长工三辈人给这家地主熬活,吃不好,穿不暖,儿子娶不起媳妇,末了还欠东家一大笔债,那天王老汉说着哭着晕了过去,是贫协主席掐住他的人中才唤醒的。我不懂事,跟着好多村民哭泣。这时皂角树被大风吹起,哗哗哗地也像在怒吼着万恶的狗地主的滔天罪行。
入初级社时的大会也在皂角树下召开的,村民们有拉着牲口的,有扛上农具的,有拿着其他生产资料的,登记的小伙子紧皱眉头,笔下飞记,忙的不亦乐乎,村民的脸上绽出了红花。那天阳光灿烂,风和树停。一会儿微风吹来,皂角树响起了温馨的叶掌,好似在祝福村民的新生。转入高级社那天开大会,春和日丽,皂角树新叶光灿,喜气洋洋,它似乎也看到了赵家城村民又走上了新的生活台阶。
三年困难时期和文革中,斗干部、批资反封建、反修正主义,筹款大事,讨论公共食堂,都在皂角树下议事商定。刚生活有了眉目的村民满眼迷茫,弄不清这是咋了,日子一天困似一天,对着因缺雨而干枯的皂角树,想不通,说不明,在困惑中挣扎、纠结。
一声春雷震天响,改革开放如同及时雨一样降临于赵家城。被一些人当年想砍而未就的皂角树焕发了青春,枝繁叶茂,干枝粗大繁壮了。树荫更浓更大了,几乎半条巷都在树荫下。村民们喜上眉梢,吃饭、聊天、开会、说事,皂角树成了全村最热闹的地方。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和发展,赵家城村民再也不愁吃,不愁穿,没房住,老人医疗和孩子们的上学有了保障,至去年全村脱了贫,以冬枣产业为主的新作物顶起了半边天,给每户人家带来了滚滚财源。新时期人们再不用皂角洗衣洗被了,改用洗衣粉、洗衣液,快速、便当。但这里的皂角树依然屹立着,老人们重感情仍用皂角洗涤,青年人则打下皂角交给药材公司,据说皂角是一种药材,有医效,还有其它工业用途。赵家城的皂角树还有替民遮荫,供村上开会、议事,以及净化空气、生态文明等多种功能不减反增,皂角树成了宝树,成了村上的重要成员。
岁月沧桑,日月交替,这株数百岁老皂角树像一位历史老人,从清朝看起,历经民国、旧中国、新中国、合作化、大跃进、三年困难时期、伤国害民的文革、新生的改革开放和奋进的新时期,数不清的历史事件,说不完的人物典故,难忘的村貌巨变和巷道的兴盛,都被这株皂角树看在眼里,留于树中,刻在了粗壮沧桑的干枝树叶里,它同村民一起喜、怒、哀、乐,共同憧憬美好的的明天。
每次回家探望,我常去赵家巷皂角树下走走看看,春天葱郁茂盛,夏日绿荫似海,秋天气爽皂角沙响,瑞雪中的皂角树屹立伟岸,傲仰苍穹,俯视四周,似在对我诉说着村里的历史沧桑、时代变迁、动人故事,使我牢记这里的人情世故和辉煌事迹,以及质朴故土的点点滴滴,给我以力量,给我以欣喜。
啊,多么慈祥的历史老人,多么美好的的故乡!你会随着“史书”皂角树的生发而与时俱进,更加繁荣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