皂角树下的文化盛宴
秋风传情,秋雨唱歌。
8月10日,一场秋风,一阵雷雨,黄华镇庙荒村山青村秀人欢畅,不再人稀,不再荒凉,农副产品的展览,文艺作品的慈善拍卖,叫醒了这个寂静的小山村。
千年皂角树,遮阴蔽日,诉说着山村人坚强不息的秉性;一面党旗,迎风飘扬,彰显着哪里有了共产党,那里人民奔小康的哲理。
一个典故,讲述着村名的来历。
一二百年前,从白壁迁过来的人发现这地方有一座庙,荒了,就叫“庙荒”。
一条大渠村前过。
红旗渠一干渠边上的这“七山二岭一分田”,村庄破旧、配套落后、产业空白......所有的一切足以想象庙荒的如此之荒。
一片新面貌。
错落有致的景墙;房前屋后的生态规范,村落的原始韵味,新农村的时尚感,让所有到这里来的人都会产生错觉,好像是在梦里一般。
迎古而来,以老卖老。
谈说千年皂角树,临淇人也不示弱,那看到嘴里就留馋水的水煎包,一口过后其他菜泛味儿的老锅菜,那五世相传一滴入锅十里百里都能闻得到的小磨香油,不但绿色,而且色香味俱全,可称得上是舌尖上的佳肴。
尤其说到婆媳脆饼,那可是孝的代言,食的美味,传统文化的典范之作。
这里有个美丽的传说。
相传清道光年间,万泉湖畔的一个村庄里有位赵婆婆,身体欠佳,多日不思进食,儿媳很是担忧,遂与动手做薄饼孝敬。儿媳做饼时一时疏忽,误了时间,竟把薄饼烤成了脆饼。
无意之中,真爱首创。
赵婆婆一尝,香酥脆爽,口感甚佳,食欲大增。从此,婆媳俩就将这种制饼方法推广开来,逐渐成为当地媳妇孝敬婆婆的一种特色食品,被称为“婆媳脆饼”。
为善而至。
文化艺术品公益拍卖会掌声如潮,爱心涌动。
名为拍卖会,实则善行竞赛场。企业家和社会爱心人士,不为拍品价值,只为爱心体现,怀着一颗善心而来,是为了向贫困家庭、弱势群体奉献一份爱心,尽一份绵薄之力。
一件件拍品饱含爱心,一次次竞买因爱而起。
现场热烈,情满小屋。
市民协副主席石博仁一幅《养德泽福》,元槌起槌落,被爱心人士中拍。
中国硬笔书协会员、河南省书协会员、林州市书协副主席、林州市民协副主席李学林的《观海听涛》,字里行间真的是听到了涛声。
一千二,一千四,一千六。
一男一女争红了眼,比着爱心,争着善情,竟着名家大师的名笔风骨。
李学林很激动,走上台前,与爱者风光合影:
“今天很高兴来到文化作品扶贫慈善拍卖现场,并带来了自己的几幅书法作品,能为扶贫事业出点微薄之力,感到十分欣慰。”
心向善,万事光明。
健康的体魄,积极的心态,和气的容颜,是一个五十多岁的人行善积德的具体所得。
李学林告诉笔者:
“市委市政府为了帮助贫困村文化基础建设,号召我们文化艺术界拿出自己的作品进行拍卖,拍卖所得将由市慈善总会管理,全部用于贫困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文化活动器材配备等扶贫项目。我得知这一消息后,加班加点,精心书写了几幅作品带到了拍卖现场,并亲眼所见拍卖成功,觉得很有成就感,能为扶贫工作尽力所能及,感到了自身价值的体现,心里十分高兴,今后我还会为慈善事业尽心用力。”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
善是一首动听的歌,唱响太行,需要人人献出一点爱;爱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字字入情,声声入心。
只要人间真情在,不必在意路泥泞。
有了十万人的携手,林州的扶贫一定会攻坚破难,走向一条康庄大道。
图文:王长顺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