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毕业论文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薛峰什子井渭南文艺
TUhjnbcbe - 2024/8/22 16:32:00
头上白癜风怎么治疗 https://m.39.net/pf/a_4640703.html

什字井是一个村子,只有八户人家,座落在少陵原的腹部。可能为了避违世子”,才这样改的名。

过了古稀之年,却对幼年在这里成长的村子念念难忘,甚感滑稽,这可能缘于念旧情节吧。

村子东北方约五百米,有一个复斗状封土墓,高约二十米,单边长约三十米,是其主墓,四个角还有四个小墓,人们称为二塚,是陪葬墓。正对陵墓就是神道,向南一直延伸到村子旁边。

我记事起,只见过两座石碑,並排立在墓的南边。一个矗立在西侧,高大雄伟;一个倒塌在东侧地面,一堆乱石。神道南端,有两尊石雕並排而站,一个是战马,有红缨、有脚蹬;一个是麒麟,身上有鳞,头西尾东,高大威猛。估计西边对称的地方,也应有的。听大人讲,为方便种地埋到地下了。我想其它石雕和华表也是有的,只是那时我们从没見过。

儿时,八九位小伙伴兄弟姐妹相称,整日爬大塚,遛倒蹋的石碑,爬上石马身上又从石马那高昂着的头上跳下;挤在石马肚下乘凉,间或帮大人在大塚上挖土拉回家沤肥……真是自得其乐!后来念了点书,依稀读懂一些碑上的文字,才知道这是明秦王朱怀埢之子朱敬鉁之墓。

呜呼,此予嫡子敬鉁之墓也,敬鉁乃予元妃崔氏所生,实嘉靖癸丑十二月二十日也。乃于丁巳岁,敕赐其名曰敬鉁,待有世子之封。不幸于戊午岁十二月十七日,因患痘疹,累医不痊,方绝咽之际,母子泣嘱,恋恋不舍,我虽悲号恸切,欲代无由,嘱皆乃逝,时方六岁也......卒曰二十五日,葬咸宁县高望之原,嘉靖三十八年次己未孟夏朔日。父秦王允中道人识。”

碑文为其父所编撰,父子天性,甚是感人,读后不由人为之动容。字为正楷,字跡隽秀,我们曾柘印过,因不懂技术,未能成功。

这位世子一五五五年一日二日生,一五六O年一月十四日卒,只有六岁,甚是短命。

什字井村,应是守墓者的后裔。以后因置地、种地方便,又从其它村子逐渐迁来了几户,组成了村庒。

解放后,耕者有其田。进行了土地改革。由互助组到初级社,高级社……那时风调雨顺,丰衣足食,人民安居乐业,一派欣欣向荣之象。

春天是鲜花盛开的村庄,周围桃花盛开,五彩缤纷;邻居家后院杏花也争相开放,纷红簇拥,经风一吹洒落我家后院一地,美妙异常;还有槐花,一串一串的挂在树梢,象高高飘扬的旗帜,向人们招手,欢迎人们采摘。于是我们就爬上带刺的树干,用挠钩钩下来许多连枝的槐花,由上不了树的女人们采摘。哈,那颜色雪白、那香味扑鼻,做成麦饭,可让你馋涎欲滴;接着开的是是枣花,米黄色一串串的,挂在树梢引来蜂蝶倍忙;火红的石榴花,挂在树丛,象一团团燃燒的火焰给绿枝增添了新希望;最美莫过柿子花,十几株身躯庞大的柿树,分几路纵队站在村子的周围。树枝上,如蜡似玉般的黄色花朵不知何时冒了出来,绿色的小柿子就在花的下面,几天不见就长大了,给了我们无限的向往……

夏天,村子四周麦浪如海,南风轻拂,波涛相接,飘溢着醉人的麦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这时,能歌善唱的黄骊鸟儿不失时节地赶来了,算黄算割…算黄算割……唱的庄稼人心里一天热似一天…

秋天,包谷、谷子堆成小山,铺满打谷场。我们在大人好不容易架在一起凉晒的谷行里爬来爬去捉迷藏;有时也傻坐在一起,望着南边苍篮色的南山看个半响,望着山沟沟里飘盪的炊烟,陷入了无边的遐想……更难忘的是在八月十五的傍晚,守在为做团圆馍正在忙着的妈妈身旁,直至出锅,急忙用筛子盛好,放在月光照曜的地方,献给月中的嫦娥……

冬天雪后,村子周围一片银色世界,寂静中有些荒凉。清晨家家户户,大人小孩手持扫把,铁铣一齐出动,把路上的积雪扫到田里,漏出干净的田间小道。为的是让我们这上学的孩子在冰雪消融时不至于难行而滑倒……

直到五八年村里办起了食堂,大家伙吃上了大灶饭,这一和睦的景象就趆来趆少了。为干活吵架、为吃饭骂仗,七户人家八条心”成了公社有名的吵架村。小队领导心一横,挖桃树、拔枣园、伐柿树,最后连庙前的皂角树也挖了。终于有人家陆续从什字井搬迁到了高望堆,我家是八零年才搬的,不是留恋这个地方,是因为没钱。

说实话,什字井村风水还是蛮好的,我们一起长大的伙伴们,十来个人中,就有六个考上了大学、中专。其他的也当兵的当兵、当工人当工人,留在生产队的也是独当一面的。

现在,什字井村早已不复存在,高望堆村也已拆迁。人们在世子墓的原址上建起了一座《世子公园》,供人们休息、游览。

回顾历史、回忆咋天,为的是奔向更美好的明天!

薛峰,网名:登高望远,一九四九年生。曾业余在《西安晚报》《陕西日报》《陕西工人报》等报纸发表作品,近年不断有新作在网络发表。

*配图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删除*

主办:渭南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编:赵粉绒

本期编辑:李佳沂

联系-

1
查看完整版本: 薛峰什子井渭南文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