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毕业论文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汉语文学论文范文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范文
TUhjnbcbe - 2024/8/15 15:56:00

**************文章均来自网络,侵删!有写作上困难或问题可私信我们*********

论《神雕侠侣》小说场景的空间叙述


  内容摘要:金庸在《神雕侠侣》中设置了众多具有“家屋”意味的小说场景。法国哲学家加斯东·巴什拉在《空间的诗学》一书中“赋予”了“家宅”融合“思想、回忆、梦”的力量,并论证了“家宅”的不同形式。《神雕侠侣》中构建了几处富有传奇性小说场景“绝情幽谷”、“潭底茅屋”、“活死人墓”符合了巴拉什的“家宅”理念,并且在场景书写的寓意上分别与“思想、回忆、梦”一一对应。以“家宅”理念对这三处小说场景的空间书写进行分析能够更深刻地领悟文本魅力,理解小说主题。


  关键词:金庸《神雕侠侣》空间书写


  金庸小说流传广泛,超越雅俗,成就非凡。其中,《神雕侠侣》突破了一般意义上的武侠小说,不仅写“武侠”,更写“情”,尤其是男女之情。小说中写到的各型各色的情爱故事,更是烘托了杨过、小龙女浪漫的双向奔赴。同时,作者构建了“活死人墓”、“绝情幽谷”等富有象征意味的小说场景,为编织传奇故事情节、塑造经典人物形象起到了关键性作用。“绝情幽谷”推动着情节的发展,其中的“情花”、“情果”、“绝情丹”更是主旨象征意味的揭示;“潭底茅屋”是“活死人墓”的复刻,是人物绝处逢生的功能性场所;“活死人墓”成为“流浪儿”杨过身体和精神的栖身之所,给予他家的温暖,也是结局杨龙二人的隐逸之所……对小说场景的空间书写进行探讨有很大的可能性。“家宅”是空间诗学的起点,对于所有个体来说,家都同时是起点和终点:我们总是从此处出发,又回到那里。[1]加斯东·巴什拉对“家宅”概念进行了强调和阐述,他认为“一切真正有人居住的空间都具备家宅概念的本质。”[2]作为虚构的场景,“绝情幽谷”、“潭底茅屋”、“活死人墓”都在不同程度上彰显了“家宅”的意旨。“家宅是一种强大的融合力量,把人的思想、回忆和梦融合在一起……没有家宅,人就成了流离失所的所在。家宅在自然的风暴和人生的风暴中保卫着人。”[3]这三处“家宅”都有着融合“思想”、“回忆”、“梦”的力量,但有所侧重,“绝情幽谷”主要彰显思想意志,“潭底茅屋”是一处呼唤回忆的所在,“活死人墓”的“梦”开始和结束的地方。


  一.绝情幽谷:“思想”的寄托


  绝情幽谷在小说进行将半之时悠然“登场”,使小说从现实场景转入传奇场景,极大推动了故事的发展。绝情谷的入口位于一条曲折的溪流深处,有大丛树木遮住,穿过树木之后需要通过狭窄的溪洞;继而两侧山峰壁立,只余一线天;最后是九块大石耸立,挡住去路,杨过和金轮法王一行人集众高手之力才将将通过此屏障。谷中草木青翠欲滴,繁华似锦,风物胜佳,有大片竹林,水仙花丛;仙鹤三二、白鹿成群,松鼠小兔,见人不惊。分明是位于关洛之间的山谷,却温暖如南国之春。谷中设置丹房、芝房、书房、剑房,陈设皆为绿色,谷中人皆着绿衣,不食荤腥,不饮酒浆,喜怒不言于表,迂腐无聊。谷主名“止”,与“绝”相对应,意为“摒弃情爱,断欲绝念”。其祖先在唐玄宗时期朝上为官,后因杨国忠混乱朝政,愤而隐居与此。[4]作为“家屋”的绝情幽谷无处不彰显着谷中人的“思想”——厌倦庙堂的权力之争,转而寻觅山林之乐,降低人的欲望需求,“低欲望”生活正贴合此书的南宋道家盛行的时代与社会背景。


  “绝情谷”只是在形式贴近“桃花源”,内核上是“反桃花源”,是对桃花源的背离和消解。谷主公孙止以“低欲望”的姿态处世,却在年近半百之际色欲迷心。在救治重伤昏迷、万念俱灰的小龙女之后便祈求她委身于己,立马进入婚礼的筹备。在幻想破碎之后,更是暴露出自己的狠毒卑鄙的一面。在丹房里,他亲手将亲生女儿推入丹房之下的万丈深渊——一口不断掩埋罪恶的地狱。深渊处是一片鳄鱼水潭,象征着公孙止长期以来埋藏在内心的黑暗与混沌。“家宅被想象成一个垂直的存在。它自我提升。它在垂直的方向上改变自己。它是对我们的垂直意识的一种呼唤……它(地窖)首先是家宅中的阴暗存在,作为地下力量的一部分的存在。”[5]巴拉什将家宅的“地窖”部分归为“非理性部分”,垂直方向越往上的部分归为“理性部分”,譬如“阁楼”。丹房之下的鳄鱼水潭就像是“地窖”,是公孙止的非理性的欲望与本能的所在,吞噬着正常的人伦与理性。“地窖”不仅“埋葬了”公孙止的女儿,还埋葬了他的结发妻子裘千尺。他却在深渊的垂直方向上升处“建筑”了“丹房”,以显示自己一心向道。丹房就如“阁楼”,公孙止在丹房之中修炼道家之术,以理性、克欲的形象示人。


  本该“绝情”、“止欲”的谷主色心非常,先后为婢女柔儿、小龙女违背人道,杀妻弑女。可见“绝情”一道的修养大违人性,意图降低欲望进行修行,往往适得其反。而绝情谷中偏偏生长着许多情花,情花“似玫瑰而更香,如山茶而增艳”,食之,入口极甜,嚼之则苦,花朵周边布满小刺,其果极丑似虫,十个有九个都是苦的,所以一般无人食此情果。[6]这段对情花的描述以公孙绿萼和杨过的对话展开,表面上是在谈“花”,实际上在谈“情”,也在阐发《神雕侠侣》这本“侠情小说”的思想主题——男女之间至深炽烈的爱情,情味初时虽甜,但回味之时却有苦涩之味,其结果十有八九不如人意。“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这由李莫愁反复吟唱的一问,答案正在绝情谷的情花之中。


  二.潭底茅屋:“回忆”的呼唤


  杨过在绝情谷身中情花之毒,小龙女于逆行筋脉之时身中郭芙误发的冰魄神针,二人都性命难保。杨过不愿独活,舍弃了世间仅存的半枚灵丹。小龙女得知断肠草可能是情花之毒的克星,便在和杨过定下一个十六年之约后,纵身跳下了断肠崖。小龙女本意求死,只为以十六年之约激发杨过的求生意志。传奇场景为编织传奇故事而存在。断肠崖的崖底是一方深不可测的大水潭,小龙女跳崖未死,并通过水潭深处的一方冰窖向上游出,进入了另一番天地,此处“花影不动,幽谷无人”,风景优美,小龙女便于此建立了小茅屋。


  巴拉什在关于家宅的回忆中论及:“让我们十分惊奇的是,当我们在历经数十年的漂泊之后重新回到老宅时,最细微的动作,最初的动作会突然鲜活起來,而且总是那么完美……习惯这个用滥的词无法用来描述我们的身体与家宅之间的激情关系,我们的身体永远不会忘却这座不能忘却的家宅。”[7]对于杨过来说,十六年来形单影只,四海为家,直至今日,他才重又投身于家宅之中。这座充满回忆的小茅屋,一如他少年时期所居住的古墓:桌几放置位置与古墓中一模一样,右侧小室有“寒玉床”,室中凌空拉着一条长绳……十六年后的杨过不再是当初那个少不经事的毛头小子杨过,而是江湖地位不凡的神雕侠杨过,但当他回到这个熟悉的“茅屋”,看到橱中那几件儿童衣裳时,还是忍耐不住,眼泪扑簌簌地滚下。和小龙女的久别重逢,令他热血沸腾。年近四旬的中年杨过复现了儿时的行为动作,他猛然跃起,跳到大树上,连翻七八个筋斗。这是他少年时期和小龙女在终南山的顽童作为,当时他完成此作为后小龙女会拿手帕给他擦掉额上汗水,但如今杨过内功修为极高深,翻完筋斗后脸不红,气不喘,没有什么汗水,小龙女还是过来替他抹了抹额头。[8]曾经的动作重新鲜活起来,他的身体回忆起从前的激情与热爱。只因此处,不仅复刻了“老宅”,更复刻了“老宅”的“人”,儿时的家宅“活死人墓”,与曾经如母如师的小龙女,如今他的爱人小龙女。

1
查看完整版本: 汉语文学论文范文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