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汝州市龙山森林公园北边,箕山深处,青龙河畔蜿蜒,不知何时有几个石村,南坡、青山后、白庙、黑龙潭四个自然村,组成了青山后村。石窑、石屋、石院、石寨、石堰、石渠、石板路,与突兀的峰峦、绵延的山梁、沟壑融为一体,楸树、梧桐树、木兰、皂角、豹榆等名木古树,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天造地设。
01。
石头窑
就站在村的旁边,一排排的石窑就出现在眼前。就是这样一个罕见的怪异人物,却不约而同地举起了相机。
沿青石阶进入村庄,穿梭于石屋石屋和石窑之间,仿佛漫步于时光的河流。
因为易地扶贫搬迁,村里的贫困户全部搬走了,村子里的窑洞空空如也,只是让村子里的人多了一份难得的宁静。
02。
石榴嘴寨
围绕青山后村的石寨有三个,分别是石榴嘴寨、见子岭寨和双石垛寨。
位于青山后村村村后海拔多米的大青山上,石榴嘴寨因其主峰如一块大石榴而得名。据记载,石榴嘴寨始建于清治时期(年左右),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当时建寨主要是为了防备土匪,当地村民利用人力开采,运石,耗时8年。
石头榴嘴寨建在悬崖边,可谓一举成名,当之无愧。围墙约丈余高,在石墙上有望孔、射孔。寨里现存较完整的石窑40个孔,这些窑洞功能清晰,除居住外,还设有更衣室、储藏室、水箱、饲养室等。
一九四四年,王树声、皮定钧率领的八路军曾率地方军民用石榴嘴寨歼灭日军一排。曾有日军强攻石寨,最后也只是用迫击炮打死了一头驴。
03。
石桥,群英渡
一九七五年,当时的大队组成专业队,在水塘下用青石修筑蜿蜒数公里的石渠灌溉农田,用联拱石桥将村东西坡连接起来,由五个大拱和四个小拱组成,全长近两百米,大小拱相接,十分壮观。这石渠是建在石桥上,当时全靠村民背负的担子才能建成的,后来称为“群英渠”。
04。
古老的树木
有一棵青山后村的皂角树,树身挂着汝州市古树名录牌,标出树龄已达年,据说初种于清代。在这里,这棵树见证了数百年来树下的悲欢。这曾是村民闲聊,纳凉的好地方,也是孩子们玩耍的好地方。
05。
这里到处都是石头。石板路成了这里一道独特的风景,据传说,这条石巷建于清代,由青石砌成,长约50米,宽约1米,早在明代就是村寨的主要通道。
今天,走在石板路上的人不再只是村里人,更多的是专门从村外来的闲人。
06。
石磨,石碾,石磨,石槽
由于石料多,能造大石头的人也多,这里出的石匠都很有名。石匠可说是青山后村的主要传统技艺之一。
为保住生命,村民们将石匠技术世代相传。又因为有了这门手艺,这里的生活用品凡能用石头做的都会用石头做。过去曾有过石、石碾、石磨、石槽、石蒜臼、石桌、石凳等。这几种生产、生活用具,虽因技术水平不同,形态各异,但美观实用。
07。
古山泉水
在青山后村的山北面有一处山泉,泉水清澈甘甜,时至今日四季不断。听说自从明建村以来,无论遭遇多大的干旱,这口泉从未干涸,至今还能保证村民生活饮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