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平轩聊教育
近期,华中师范大学破格提升邹红军为副教授却引发广大网友热议,29岁提升副教授在我国高校中并不稀奇,如年仅22岁的刘路被中南大学破格聘为教授级研究员,媒体称其为“中国最年轻的教授”。
只是,邹红军破格提升华师大副教授原因却被网友非议,甚至被人认为是当今高等教育内卷下的产物,到底原因何在?
正常来说,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博士毕业评论年龄在33.17岁左右,如果本科阶段继续深造的话,博士毕业年龄在28-30岁左右,当然这里把学霸、神童等特殊因素排除在外,还有天才不能计算在内。
这里提到的华中师范大学这位神奇的人物到底是何方神圣?有哪些过人之处?在华中师范大学人才济济,教授级专家数不尽数,为何一位副教授为何能入众多网友“法眼”?这里面,必然有他的独特的一面。
邹红军简介邹红军简介
邹红军,年3月生,重庆奉节人,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获管理学学士学位,同年推免至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原理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年获硕博连读资格,年10月至年5月在美国查普曼大学访学,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获教育学博士学位。
陕西师范大学从邹红军个人简历中,我们可以获取一些关键的信息,邹红军24岁从陕西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获得管理学学士学位,24岁本科毕业,并非神童,从一定角度来说,读书也是属于很晚的那一类,虽然获得推免读硕,这也是一般优等生的普遍享有的,并非特权。
如果从以上经历来看,邹红军并没有过人之处,也没有特别值得吸人眼球的地方,但他的破格提升副教授,特别是晋升的渠道及原因却令人揣测,甚至有人直言到,如此的晋升机制,是有悖于国家相关规定的,原因让人叹息及不解。
难道真如网友所说,事出反常必有妖?
网友:一名大学讲师到副教授,需要多久时间才能实现?
职称晋升是高校教师职业发展过程中的关键事件,一般来说,一名大学老师从讲师到副教授需要的时间一般为5.5年,如果一步一个脚印到教授的话,起码需要10-12年的时间,而邹红军,今年从东北师范大学博士毕业后成为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的一名青年教师,并被破格晋升为副教授。
这神一般的速度令人惊叹!别人用五年时间,他用一年就破格提升,太神奇了!
令网友迷惑不解的是他破格提升的原因:
正如他说,初为人师,自己既没有丰富的经验,也没有广阔的资源,仅凭发表论文和参与课题,并没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就破格提升为副教授,这让很多辛苦在一线的众多教师情何以堪?
不得不说,邹红军学习期间是学霸,五年发表论文26篇论文更是令人叹为观止,不过网友对此似乎并不买账。
华中师范大学对人才聘用机制上可以说是不拘一格,其中,根据据《华中师范大学教师岗位聘用办法》第十三条规定,经学校认定的特别优秀人才可以不受学历、学位、学缘、履职年限等条件的限制,按破格条件予以破格聘用。
不过,这一规定似乎和“弟子三千,不如论文一篇”相吻合,唯论文、唯学历的经验理论是否重新被提及了呢?
人社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职称制度改革以品德、能力、业绩为导向,克服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唯奖项倾向,从“重数量”向“重质量”转变,着重解决评价标准简单量化、“一刀切”等问题。
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
如今现在国家倡导的‘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唯能力”这句话如何理解才是正确的方式呢?
初为人师,确实需要锻炼,如果深入基层做好基本功,而不是把论文放在首位,重视教学质量,一步一个脚印,也许网友才会更加信服,更有网友作出如下的评论:
当然,我们是坚信邹红军的论文是经得起考验的,五年26篇论文,他的时间和精力是不是走偏了,是为了论文去写论文,还是为了今后的晋升,难道这就是当今教育的内卷真实体现吗?
高校教授年轻化,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彭真明曾在科学网博客撰文表示,教授年轻化是高校顺应时代的必然趋势。
邹红军的破格提升,他的贡献可以说明他的实力,网友的顾忌也不是没有道理,毕竟我国高等教育是讲究实际教学效果的,少点理论,多点实际,更加符合实际,你说不是吗?
对此,你如何看?欢迎提出宝贵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