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毕业论文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高彦华游五门堰途经拾风
TUhjnbcbe - 2024/3/8 17:19:00
白癜风患者工程 http://m.39.net/pf/a_10713453.html

一夜雨过,晨风稍稍有些凉意,曙光还罩在一层薄薄的云翳里,似未睡醒的婴儿睡眼朦胧地从东山上冉冉升起。天空,淡淡的蓝衬托出太阳的暖意。空气中浮尘被夜雨打回黑土地,四周显得格外宁静。

这样干净的天气,有外出秋游的冲动。和老公一提,一拍即合:“去五门堰!”也是受散文诗《走进湑水》的蛊惑。

出城,由桔园路向北慢上,沿途新建五郎开发区赫然在目,厂区相衔,一排排厂房高低参差,绿树掩映。“有小两年没走这个方向了,变化真大。”老公感概。“再宅,我们真成井底之蛙了。”我附和道,也算是对这只老蜗牛能够脱壳的一点鼓励。

两排水杉潇潇洒洒,像打着伞风尘仆仆的母亲热情迎送来来去去的儿女。老公驾着电动车,视线开阔。也许是因为疫情宅家太久的原因,好奇地左顾右盼。身边大车小车不时穿梭而过,虽扬不起灰尘,可扬起了我的担心。我不住的提醒老公注意驾车安全。还好路上行人稀少,我们一直沿路边行进。

穿过西成高铁宏伟的拱桥,又擦过宝山溪水桥头就途经斗山,望着耸立的峻岭,正是草木旺盛的季节,山上的树木苍翠葱茏。迎面一侧粗粗细细的松柏以高昂、亲和的姿态,正向路人招手欢笑。

据县志记载:斗山松是百鸟叼松果所植。有圣儒诗曰:“九天百鸟幕斗山,口衔松果植坡巅;龙滩噙水勤浇灌,松柏遍坡群鸟欢”。那遍坡的苍松翠柏,葱茏葳蕤,遮天蔽日,鸟翔林间,兽藏洞穴。

斗山,要说它是山真有点冠冕堂皇。大自然*斧神工造化而成的斗山,与大龙脉秦岭的伏牛山余脉相连,植根于秦岭珍珠山之中,是雄伟秦岭珍珠山南坡丘陵台地末端高出湑水河川道的一座山丘。它南坡平缓,多为*泥土层;北坡陡峭险峻而悬绝,系石灰石岩层;山下湑水清流,周围皆为平畴,使它如鹤立鸡群,更显得突兀高耸而峻秀。但奇怪的是四面皆土的地方,唯独长了这么个石山(丘)。其实呀,在它身上还流传许多美丽的神奇传说呢!

今天给大家讲一个小时候从妈妈那里听来的故事:

在初唐时期,由于从秦岭南簏伏牛山脉汇流而下的淆水,一直浸淫着城固以北的农田,严重时颗粒无收。城固有邑人当时为汉中郡吏,受上司委派由他对水患严重损毁农田民生的溪水进行治理。

据考证,唐公房始兴建水堰①。他在微服视察过程中,奉公职守,夜以继日,步履蹒跚在山水之间,仔细遍察秦岭南簏,山水曲折,道路崎岖。当他沿溪水山脉走下山来至平处,因长途跋涉,两腿酸软没了力气,见路侧有一块大石,就以石当凳坐在大石上歇息,顺手便把一路硌脚走破的鞋子脱下,抖出路上飞溅进鞋子里的碎石小砂。后来,这堆石砂不久就长成独独一座林木茂盛的山丘。因它形似七星星座中的杓星而得名曰斗山,有数顷之阔。

人们一定奇怪鞋里的碎砂石怎么就成山了呢?传说唐公为汉中郡吏时,为人善良,老成持重。后学道得仙(点化),通晓鸟兽语言,幻影移形,并为不良上司所知,胁迫为自度化。时间久了,公房无奈,求助于师傅,得服真人李八百赐予的灵丹仙药。回家服完,药力发作,不一会有大风玄云来迎公房,老婆孩子、房屋、六畜,倏然间都一同升天。女婿因出外办事,归来时只闻鸡鸣天上,狗吠云中,女婿便站在桥头恋恋不舍眺望岳父一家。

此传说后来成为“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典故。唐公升天成仙的地方叫升仙台。女婿未能一起升天成仙,站在桥头眺望一家,后此桥名为望仙桥。

斗山上林木茂盛,松柏合抱,飞禽走兽,生息繁衍,清净幽冥,引来各方游道士聚,兴建真观宫庙。(传说)有一天窦真君得道在此建观,名曰奉真观,后来才叫奉真宫,这里便成了一处圣地。升仙台与望仙桥形成自然村,至今存在。

故事讲完了,虽意犹未尽,但我们还要继续前行。

太阳已窜到头顶,虽秋风瑟瑟,但也能感到灼热阵阵。过了斗山一直向前,两边桃李果园,果罄树空,秋风里些有凋零,但空气清新,阳光映照下秋色自然,犹似一幅幅古老的油画,聚合了匠心仙气。

再行,神仙桔乡的彩门豁然映目,两边楹联隽永。上联:“仙著唐公堰誉五门传世人文播鼎盛”,下联:“风回湑谷桔生千载得天物华毓神奇。”实然有了欲仙亲近之感。

不几里东拐便来到五门堰景区。已有车辆和三三两两游客捷足先登,正对前面场院一颗数人合抱的皂角树唏嘘不已,拍照留念。近前细瞧,标牌记载一千三百年树龄。树身几根红布条是游人祈愿所挂,粗糙皲裂的树身长满绿藓,像是树神披了一件翠玉披风有条条红的点缀,幽冥而神密。枝干虬曲苍劲,黝黑地缠满了岁月的波纹,旁枝交横斜出,向四周沧桑探索,犹是我们祖先走过的探险之路,枝繁叶茂,硕大的树冠遮天蔽日。秋风中树叶似五月新绽,碧玉翠绿,没有一丝凋零之感,像一位宝刀未老、鼎盛力壮的长者。我们在它力举的大伞庇护下,承享福荫,凉爽扑面而来。面前人们敬拜过的香蜡余烬,呈现出对先著古文化遗产的敬仰与信崇。

向里庭,标有“正在修建游人免入”的牌子。好奇驱使,又刚好是施工间隙,便随工匠进入院内主殿。大致观之,三进四院,观宇楼阁,雕檐飞角,老瓦青兽,古刻古风,有些建筑已有几百年历史(图文有些脱落痕迹),每阁每进都有详实碑文记载或古物、古石碑遗址。进得后院两棵木樨合抱之粗,矗立左右,牌标有一百八十年树龄,枝繁叶茂,树茎参天,亭亭玉立。大堂五尊塑像,居中是唐公房神像,两旁是各朝制水水司神像,以供敬仰。遗憾的是因修建不能详细观看。仙著神灵在上,不敢造次惊扰,双手合十在内心默默虔诚祷告,退出。

从殿内出来,向东数米就是溪水五门堰奇观。坝长百余米,水流湍急,浪卷花溅,水瀑延坝连绵不断,奔流直扑湑水河床。已有游客在此围观、惊叹。河床上被水流淤积在滩涂的石头光滑圆润,磨去了棱角的它们,落座在天光水湄间清静禅修。岸侧有“观音阁”门把铁锁,从外瞧里古色古香,雕角飞檐,极是神往。岸和景区连在一起,中有林荫小道,看样子几家落座在林荫里的餐饮关门歇业多日。河岸有林有竹,竹木苍翠,藏凤引凰,丽鸟鸣涧,生机盎然。

望着这悠久历史宝典级工程,福泽一方的建筑,倍受历代官府、民众的重视与保护,因而成为久经不衰的世界文化遗产,心中倍感激发对这养育我们祖祖辈辈繁衍生息的母亲河的依恋,更使我们产生对仙著们治河防恶遗世之功的崇敬。

怀着对仙境的眷顾和对圣贤的崇敬之情,携一身仙灵之气来到近水一处硕果累累的桔子园。桔色尚欠,沉甸甸压住枝头,桔绿和叶绿形成层叠的水墨画,把一个穿红裙的我镶嵌其中,虽半老徐娘,倒也妩媚了几分。

感谢这仙境灵秀之地!等桔子熟了,我们再登高升仙台,俯瞰神仙桔乡的遍坡硕果美景……

1
查看完整版本: 高彦华游五门堰途经拾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