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骆妍
7月下旬的临潼阴雨时断时续,穆寨街道穆柯寨村民邢四方并没有趁着凉爽天气,忙些除草施肥的农活。他倒和“网红大V”一样忙着选品调研,挑选3个月后穆柯寨村将要忙碌的新产品。这是因为他的另一个身份,临潼区穆柯寨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职业经理人。
位于临潼区与蓝田县交汇处的穆柯寨村,地处半山腰间,交通条件差,且劳动力大量外流,农作物品种单一、管理粗放、经济效益低,这一度成了穆柯寨村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障碍。而今穆柯寨除了秀丽的自然风光外,更因为“门口的贸易商”实现了村集体经济从无到有再到壮大的“逆袭”。
梳理发展难题确定发展模式
年到年,穆柯寨村集体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期,村民人均收入较年多元翻番至1.6万元。收入的大幅提高并非得益于村民个体的单打独斗,而是依靠“合作社+农户+KA(关键客户KeyAccount)”模式,让村集体经济在年实现了近80万元的销售收入,成功打造“穆柯寨”和“降龙穆”两个村级品牌,形成了稳定的“花椒、香椿、蜂蜜、富硒鸡蛋、老母鸡、羊肚菌、石榴”为核心的6大产品体系,并形成长效发展机制,临潼区还为村集体经济首次聘用了职业经理人。
穆柯寨村第一书记翟少周还记得年7月刚来到穆柯寨时,有村民拉一车品质一般的苹果让工作队员去高价售卖;村里的老人连跳广场舞的一片地方都没有;有时候村上开会,村民人都叫不齐;当他说出穆柯寨的石榴也要卖出百福瑞石榴的价格时,换来村民的当场否定“我们家里几辈人都种石榴,这不可能”……摆在翟少舟面前的是村集体在村民心中没分量和公信力不够,农产品标准低的发展难题。
有问题要克服,做规划要长远。有着丰富企业销售和管理经验的翟少舟对市场有着精准的敏感度,尤其擅长市场化运作和经营管理。农产品怎么定标准、销路怎么找、村集体经济怎么发展、村民思想的转变……经过反复思考,翟少舟带领工作队员定下“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方向,提高村*支部在大家心中的分量。
经过大家对村集体经济定位和市场化运作,“集体经济+农户+KA”的穆柯寨模式确定下来。驻村工作队以*建为引领,带动村委会5名村干部,动员全村78名*员,发动起全村人,大家拧成一股劲,齐力把*支部和村集体打造成“工作队在的时候发展好,工作队走后能够继续发挥引领带动作用”的“家门口的贸易商”。
壮大集体经济奔向小康生活
那么如何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翟少舟坦言:“市场化道路是唯一途径,研究好供需关系,提高产品的品质。要让村集体经济完全按照一个企业化来运营。”要把农产品标准先定出来,产品的质量和定价一定要让消费者觉得“值”,愿做“回头客”。穆柯寨村从一开始商标的申请,到穆柯寨的VI设计、农产品的选品调研等,都是在给村集体定标准的过程。花椒的品种和干燥方法,蜂农放蜂范围内山花和槐花的比例,蜂蜜纯度,石榴的品种、外观、糖度,农产品采摘后包装制作流程等,全过程的精细标准和严格把控,让翟少舟实现了曾经给老乡们说一个石榴可以卖20元的承诺,当时很多人觉得天方夜谭,但是去年石榴以每个20元的价格卖到上海,因品质上佳还被再次下了大的订单。
村集体经济壮大的同时,通过改造石榴园、改良花椒品种、对养猪产业技术大力支持等,大幅度增加了村民收入,村民的腰包鼓了起来,心里有了底气,生活有了精气神。思想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大家集思广益、齐心谋划新产业。穆柯寨村村容村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道硬化改造、路灯明亮美观、道路清洁整齐,芦苇荡绿意盈盈。结合穆桂英营盘、芦苇荡、千年皂角树、丹霞地貌等资源禀赋,赋能穆桂英营盘旅游资源、提升产业附加值,让文化产业、现代农业和自然资源实现融合发展,形成共奔小康路的“加速器”。
驻村三载,谋划长远,心系群众,无私奉献。对于未来,翟少舟说:“在广阔的市场抓住需求的点,就能有所作为。到了离开那天,我们希望新的团队,抓住乡村振兴的机遇,沉下身子,放下架子、抹开面子,带领老乡开启新的奋斗征程,在小康的道路越走越好!”
本文来源:西安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