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毕业论文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先有皂角树后有北镇街城区有棵千年皂角树,
TUhjnbcbe - 2023/8/3 20:13:00
白癜风的症状图片初期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103/5813045.html
白癜风的症状图片初期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103/5813045.html

在滨州市滨城区*河大堤北侧六街居委会,有一户以靠卖水为生的刘姓人家,这户人家房屋东侧六平米左右的空地上长着一棵皂角树。居民中流传着“先有皂角树,后有北镇街”一说。如今,这棵千年皂角树和“皂隶救人”的动人传说虽被人越传越广,但相关的保护却未相应增加,居委会的老人们有些忧虑。

皂隶舍身救县令种下皂角寄恩情根据老北镇居民说,在南北朝末的北齐(一说在西汉末年,另一说在北宋)时候,这一带已成为济水(又名大清河)北岸的一个小水旱码头。有一年济水大汛,县令来此巡查水情。他骑马登上连接济水南北的小木桥,马被汹涌的波涛惊颠,扬起前蹄对天长啸,一下将县令掀入桥下浪涛中。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位小皂隶(衙役)奋不顾身跃入水中,在惊涛骇浪中几经沉浮,终将县令托至岸边。最终县令被岸边的百姓所救,而那位小皂隶却因筋疲力尽而被恶浪卷走。获救后的县令对舍身救自己性命的小皂隶不胜感激,连连慨叹:“此乃皂隶中之佼也!”遂取“皂角”与“皂佼”的谐音,亲手在码头旁边栽下一株皂荚树(当地俗称皂角树),寄托自己对救命恩人的感怀之情。这就是古皂角树的来历。后来,皂角树越长越高,在附近居住的人也越来越多,逐渐在这里形成了一个较大规模的集镇。因其地处济水亦即大清河以北,故名北镇,即现在的滨州市城区雏形。据说,当北镇形成为一个集镇之后,唐朝初年,著名大将尉迟恭曾奉命来北镇督修玉皇庙。听说这株皂荚树的故事后,他深受感动,于是特意命属下将营帐扎在此树旁边,并亲自为其培土浇水。还在树下垒一棋台,闲暇时与同僚在此对弈,后人称此为“将弈台”。此后,又是千年过去,“将弈台”慢慢不见了踪影,但皂角树却历遭磨难奇迹般长到现在。清朝中叶,原树遭雷击,被人锯掉残干,但这株具有顽强生命力的皂角树却又从原根上发出新芽重新长成。树下遥想当年事甜水绵绵养千年10月14日,记者来到位于滨城区*河一路渤海五路西南角的六街居委会,在居民刘玉山家里,记者见到了这棵千年皂角树。虽然大树的主要枝干已经干枯,没有了树叶,但其他的枝叶仍是郁郁葱葱,附近空地上,又有老皂角树的旁枝拔地而起,快要赶上主干的树枝高度。传说里所说的“将弈台”早已无迹可寻,但伫立树下仍能想象当年树下的热闹繁华和人们对此树所给予的美好颂扬。五户居民的平房将这棵古老而庞大的皂角树包围起来,让这棵皂角树周围有约6平米左右的空地,南侧就是刘玉山家中堆积的一些柴火。老居民张吉尧告诉记者,他是年生人,在他六七岁的时候,皂角树在一位姓高的人家里,家中的房屋方位跟现在差不多,后来又换了另外一位姓高的,再后来刘玉山才搬过来。“那时候皂角树附近的空间大一些,树也已经‘空膛’了,我和小伙伴们玩捉迷藏,总往树洞里钻。”经张吉尧的指点,记者才发现树身的西北侧有一个洞口,已经被居民用水泥抹平了。如今,庞大的皂角树需要三人才能合抱过来,跨过了那么长的历史,什么让它千年屹立?居民告诉记者,其实在村子有一眼“甜水井”,居民崔先生说,在很早以前,整个北镇的居民都要在这排队取水,后来自来水普及,这口井废弃不用。居民张吉尧说,在这口井之前,村里还打过两次井,也都是甜水,最早的是两口井,也称姐妹井,为了喝到六街的甜水,当时的居民都大老远赶来到六街的姐妹井旁。当时村子还叫糠市街,后来才改名叫六街。“说也奇怪得很,渤海五路以西,靠近大坝大概一二百米的地方都是甜水,但是过了渤海五路往东就是咸水了。”而这个千年的皂角树就处在甜水系中,村民猜测,正是这种甘甜的水质滋养了这棵皂角树,让它在千年的时光里经受着风吹日晒,屹立至今。为了向记者验证甜水的真实性,张吉尧特意将家里闲置很久的手压井引出水来,给记者舀了一瓢,水中有丝丝的甘甜,爽口而柔绵。在一些经常思考这棵老皂角树的居民心理,总觉得这些甜水和这棵千年的皂角树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先有皂角树,后有北镇街”,这个人们口口相传的话让千年皂角树越来越神圣起来。但看着日益旺盛的皂角树,居委会的老人似乎有些忧虑。

资料片中的老皂角树。

皂角老树悠岁月诱发后人吟诗篇今年年初,六街居委会崔先生给记者打来电话。为了呼吁和歌颂皂角树,他特意将皂角树的故事进行了整理,而且自己创作了关于皂角树的几行小诗。“我想通过这些诗歌,让人们逐渐

1
查看完整版本: 先有皂角树后有北镇街城区有棵千年皂角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