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写论文这是每一位大学生都经历过的事情,论文有多难写,相信大家心理都有数。
从开题报考到撰写论文,到最后答辩环节,写一篇合格的学术论文,需要付出的心血是很多的。
其实不仅学生如此,老师也一样,老师也要通过写大量的论文,来为自己的晋升和加薪,付出大量的心血与精力。看来学生也好,老师也好,都不容易。
但是最近一名院校的院士他却异于常人,他58岁的年纪,发表的论文数量已经超过了一千篇,而且据统计一千篇都不止,已经达到上千篇了。
不完全统计,目前已经有篇论文了。
如此惊人的发论文能力,不免要被人怀疑,他这写的到底是真正有用的论文?还是没有什么真正内涵的“水文”?
这个人就是西北工业大学的*维院士。
论文发到上千篇,精力也够充沛的
论文数量如此之多,的确让人叹为观止。不过写这么多论文已经很不容易了,更不易的是他这几千篇论文发表的都是核心期刊。
核心期刊就是权威的学术周刊,这些周刊对学术论文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如果真是“水文”的话,怎么可能会收入呢?
那么事实的真相到底是怎么样的呢?这些论文的质量是否禁得起考验呢?
不过目前还没有明确证据表明这些论文一定是“水文”,但是发文的数量如此之多,的确会让人怀疑。
因为58岁将近篇是什么概念,也就是说他20年的学术生涯,一个月至少要发六篇论文。
写过论文的人都知道,写论文是一件特别耗心血的事,因为要在继承的基础之上创新,学术论文最重要的是得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不能全盘吸收别人的观点。
在整理文献这个阶段就会花费很长时间,就算速度再快,一个月发个一两片已经算是非常高产了,但是一个月发六篇,确实让人不得不佩服,*维教授的精力真是太充沛了。
是不是“水文”暂且尚无定论,不过很多网友好奇的是,作为一名教授、院士,为什么要写这么多论文?这背后有什么隐情吗?
教授疯狂写论文,也有自己的无奈
为什么教授要写这么多论文呢?难道是表达欲那么强,要在学术领域“独占鳌头”?其实这里面涉及到一个有关于学校专业排名的一个问题。
一些大学生在报考研究生的时候,都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