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刚过,清明将近,三月的乌蒙大地青山披绿装、碧水展笑颜。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毕节市近年来不断夯实“生态之基”,全力以赴建设绿色发展新高地。“十三五”以来,累计完成营造林多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0%,在乌蒙山水之间织就了一幅绿意盎然的生态壮锦。
今年2月7日,春节后上班第一天,毕节市**主要负责同志率领干部职工上山植树。
实施国土绿化行动,让绿水青山更加生机勃勃,毕节久久为功、常抓不懈。今年春节后上班第一天,毕节市**主要负责同志就率领余名干部职工到市级植树点岔河镇岔河社区开展植树造林,顶着料峭春寒把一棵棵樟树种在山野间。据了解,当天毕节市各级*委*府同步组织植树,干部群众共计余人参与。
织金县桂果镇充分利用森林建设林下食用菌产业园。
刚过完元宵节的第二天,织金县桂果镇小牛场社区薄雾朦胧、寒气袭人,社区主任张青*带领十多名村民走进山里,拉开皮尺丈量土地,准备植树造林。“今年我们村有多亩坡地要退耕还林,目前已种下去一部分,剩下的量好地就开始种。”张青*说。
随着张青*一行爬坡下坎、翻山越岭,记者看到当地部分15度以上的坡耕地已种上了皂角等经济苗木。一阵春风拂过,山顶的苍茫林海荡起碧波,仿佛在呼唤山腰刚种下的树苗快点长大。据了解,桂果镇今年计划植树造林10多亩,正趁着大好春光陆续实施。
3月12日植树节当天,织金县牛场镇群裕村,群众在山坡上种植皂角树。
春来万物焕生机,植树造林正当时。3月12日植树节当天,织金县牛场镇群裕村70多名群众拿上锄头、带着树苗和肥料走进山野间,在陡坡地上种下余亩皂角树。“春天是种树的好时节,看着自己种下的皂角树我感到很开心。现在种树有工资,以后长大结果了我们还有收入。”挥动锄头种下一棵树苗,村民陈敏透出汗珠的脸上露出笑容。
3月12日植树节当天,织金县牛场镇群裕村,群众在山坡上种植皂角树。
据悉,牛场镇把生态建设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把种植经济林和建设国储林相结合,让“生态引擎”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皂角树是经济苗木,既能起到绿化村庄的效果,又能带动群众增收。”牛场镇*组织领办产业发展联合社理事长张凯告诉记者,该镇今年的国储林建设项目涉及14个村共计余亩。
也是在植树节当天,大方县凤山乡*委*府组织基层干部群众和乡武装部民兵,前往该乡店子村火封丫组开展植树造林。大家分工协作,挖坑、栽苗、填土、浇水,渴了喝口水,饿了吃干粮。民兵们人人奋勇争先,不叫苦不叫累冲在一线。
3月12日植树节当天,大方县凤山乡民兵在山坡上植树。
当天,凤山乡共种植皂角树30亩2株,干部群众和基层民兵共计30余人参加植树,在绿化山林的同时也为当地村集体经济做出一定贡献。“今天虽然是周末,但是大家都放弃休息,一起参加植树造林这一很有意义的活动,为绿化凤山做贡献。”凤山乡综合勤务排民兵王雪锋说。
守护好绿水青山,才能收获“金山银山”。数据显示,去年毕节市完成营造林.46万亩,治理石漠化.39平方公里,完成国家储备林建设.73万亩、投资61.08亿元。林下经济利用森林面积.85万亩,一个个“绿色家园”成了群众发展产业增收致富的“聚宝盆”。
百里杜鹃管理区森林防火大队的队员们在巡林护林。(陈金贵摄)
今年,该市继续实施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石漠化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重大工程,筑牢“两江”上游生态屏障。大力实施绿色引领行动,多种树、种好树、管好树,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绿化与美化相统一,为建设“一区三高地、五个新毕节”筑牢绿色屏障、厚植绿色底蕴。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汪瑞梁
编辑顾野灵
编审李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