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发现艺术,在寻常的事物中感知人的喜怒哀乐。村里张罗的喜事,田头休闲的大妈,路边烤红薯的汉子,童真顽皮的小孩,……或许有许多过往的摄影人熟视无睹,作者却在镜头里赋予了他们灵*。
他的每一幅作品都反复地诉说着一个摄影师对生活激情燃烧的故事,他拍摄的纪实人物神韵相当,快门光圈,景深影调,构图技巧一气呵成。让读者在平凡的画面中欣赏到不平凡的一面,令人回味无穷。这,或许就是照片与作品的区别吧!——郝新国农村摄影作品。
请欣赏这组胶片时代的作品。
《那……那……》
郝新国丨摄影撰文
那棵老皂角树的枝叶还茂盛吗?
那泥泞的“水泥”路改造了吗?
那斑驳的大车门更换了吗?
那座座古色古香的老宅院还健在吗?
那里的父老乡亲……
我默默地翻拍整理着二三十年前拍的豫西农村的胶片,思绪万千。
那里面有我的第二故乡,那里面有我多次去过的村庄,那里面有我结识的朋友,那里面有很多的场景已经不在……
农村的变化日新月异,农民的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社会进步了。但是,照片里的内容带给我的却是满满的思念与回忆。
也许……那就是乡愁。
[郝新国]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拿起相机;因为热爱,自掏腰包,年北京联合大学摄影专业函授班结业:因为朋友的教唆,斗胆参赛,不料作品《生机》、《冰封荷骨》(组照)分获第18届和第23届全国摄影艺术展优秀奖;《争先恐后》、《卫士》在第七届全国乐凯艺术摄影大赛上分获铜牌和优秀奖;《雏鹰》在第八届全国优秀体育摄影作品赛上获得铜牌。
因为投稿多,有数百幅照片在《人民日报》、《工人日报》、《人民画报》、《中国摄影报》、《人民摄影报》、《大众摄影》、《中国摄影家》、《摄影世界》、《山东画报》、香港《摄影画报》等报刊发表,在各级影展影赛上入选获奖。
年出版《荷骨》摄影画册,年和年,十幅纪实摄影图片入选参加了中国艺术摄影家协会与中国旅游摄影协会在北京、上海联合举办的两会主席摄影展。
因为有了一点儿进步,年加入中国民俗摄影学会,年加入中国体育摄影学会,年加入中国摄影家协会,年加入中国人像摄影学会,年加入中国艺术摄影学会,年加入中国老年摄影家协会。
现为中国艺术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艺术摄影学会理事、洛阳市艺术摄影学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