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毕业论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美国行边走边看边思想3美国宾大英语系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白癜风去哪家医院最好 http://m.39.net/disease/a_5416230.html

答辩完成后CharlesBernstein和Ashley聊天

今天参加了CharlesBernstein所指导的博士生AshleyChang的博士论文答辩。

答辩委员共3人,都是宾大英语系的教授。后来得知,其实都是Ashley的导师。Ashley最初的导师是Jo,后来Bernstein也成为导师(Co-Chair),再后来另外一位教授(Peter?)也加入了导师组。答辩委员会也就是这三位导师。另外,Bernstein还请了一位诗人学者TanLin过来参加,——TanLin的诗歌是Ashley论文第四章的研究主题。

答辩的地点就在英语系一楼的教师休息室。在门外贴一张纸“Occupied”,找咖啡喝的人就自觉到二楼休息室去了。

其他参加者约十人左右。有几位一年级的博士生,几位Ashley的朋友(还有她的先生David),还有几位其他人(包括我自己)。Bernstein事先让Ashley将她的稿件发给我看,我觉得颇有趣,于是也参加了,——除了论文本身,我还对博士论文的答辩程序以及宾大英语系培养博士生的过程感兴趣。

整个答辩过程比较轻松。Ashley先做了30-40分钟的陈述,——不用PPT,拿着事先准备好的稿子。然后大家提问题,TanLin先提,他是Bernstein专门从纽约请过来的,自然提得多一些,后来大家各自就自己有兴趣的地方提了几个问题,Ashley都认真作答,答得挺不错,又花去大约30-40分钟。然后三位答辩委员单独离席,到Bernstein二楼的办公室商量。过了大学20-30分钟,有人下来请Ashley上去,估计是提一些修改建议。又过了20-30分钟,他们都下来了。然后Bernstein打开一瓶香槟酒,宣布Ashley的答辩通过了。大家鼓掌,开始喝香槟酒。Ashley到系办公室端来茶点,让大家享用(茶点很好吃,我悄悄问了一下Ashley哪里买的,她不知道,——原来香槟酒和茶点都是英语系办公室准备的)。

整个过程也就轻松愉快地结束了。Ashley多少有点紧张,不过压力并不大。

我问Bernstein在答辩前有没有送外审。他说没有,他们的博士论文早已不送外审,而是由答辩委员会的三个人来审核。伯恩斯坦说他很早就给Ashley提了许多修改建议,其他两位导师也是。

我又打听学制。原来宾大博士生是5年制的,——学校提供5年的奖学金,不过很少5年可以毕业的,一般都是6-7年。5年之后的时间,博士生必须自己承担学费。TanLin说他是在哥伦比亚大学拿的博士学位,整整花了12年的时间,——他说纽约的生活成本高,所以一直是边工作边写博士论文。Ashley是5年按时毕业的,是很少见的。

博士5年时间,前3年要修完各种课程。而且还要给本科生上一年的课,就是做TeachingAssistant,有的协助导师上课,有的单独开一门课。上学期结束时,英语系还选出了两位优秀的TA,给予了表扬。TA没有工资,是系里的要求。

三年课程结束之后,就开始选题了。选题要和导师商量,要得到导师组的同意才行。之后就开始正式的写作过程。Ashley共花了两年写完博士论文,一般的人要花3-4年,TanLin则花了9年。

让我有些吃惊的是英语系博士生的淘汰率挺高。Ashley介绍和她那年一起到宾大英语系做博士的共8位,其中2位中途退出,1位转学,真正留下来的只有5位。而她应该是这5位中最早毕业的了。

博士培养项目的质量怎么样呢?我不敢说Excellent,但是绝对Professional。

从Ashley答辩的过程来看,她能够用非常学术化的精确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表明她非常了解自己的研究工作,思维非常活跃、清晰,——这也可能部分地受益于当TA。

她的博士论文的题目是SENSINGSOUNDING:CLOSELISTENINGTOEXPERIMENTALASIANAMERICANPOETRY。光看这个选题的视角,就十分专业:很细,容易做得很具体,很深入,——这种题目其实难写,不过她处理得不错。这在很大程度上应该归功于三位导师的指导,在论文写作的整个过程中,她是不断地在和导师讨论着她的论文的:一章一章地写,一章一章地寄给导师看,和导师不断地讨论、修改。

选题的研究领域也很好,美国华人诗歌的声音问题是其他人很少研究的,——在这一点上,不妨多说几句:国内不少博士生选题时喜欢选一些著名的诗人来研究,好像自己研究的诗人越有名,自己的博士论文的价值就越高似地。这完全是误解!博士论文的研究对象只是一个道具而已,它和博士论文的质量本身毫无关系,——博士论文的质量主要看作者的辨析能力,即论文的写作过程。

对博士生来说,选取较少人研究的课题反而有一定的优势:容易做出与别人不同的成绩。Ashley写完这篇博士论文,其实也就成了美国华人诗歌声音研究领域的翘楚了。假如她选择庞德研究,则可能一辈子都是庞德研究领域的小兵一个。

重头戏还是要看论述的过程,具体来说,包括措辞,句子和句子之间的逻辑联系,篇章之间的逻辑联系,整篇论文的框架结构等等。除了在最后一点即整体框架方面感觉结论部分尚可以深入发掘之外,其他各方面都感觉还挺Professional。尤其她具有了在细处发微的学术洞察力,表明她的思维品质已经相当不错了。我不想说Excellent,是因为尚无别有洞天的感觉,换言之,尚没有在论文中见到一个自创的小小体系,而且也有个别小小的漏洞。

既然答辩委员们在答辩后又有闭门指导的过程,估计她还会进一步修改。

有什么启发呢?

暂时只想到了三点:

其一、博士论文写作的时间一定要充分。国内博士三年的学制绝对太短。

其二、加强质量控制。博士论文的确不是想写就写的,质量达不到,该放弃的要鼓励学生放弃。不想放弃的让他(她)慢慢来,反正一定要把好质量关。

其三、加强导师之间的合作。要根据学生的需要调整导师队伍,不必将博士生规定在某一导师的门下,这样能够最大程度地整合院系的导师力量,最大限度地为博士的论文写作提供指导方面的支持。

/8/30

黎子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