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与化学学院全体同学: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主办的,是一项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中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竞赛活动,每两年举办一次。为了备战年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推动我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深入开展,我校第十三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项目立项申报活动即将举行,为保证立项、申报、评审工作的顺利开展,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根据《“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附件1)精神,我校第十三届“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申报参赛作品要求如下:
(一)参赛对象
凡年7月1日以前正式注册的我校全日制本科生、硕士研究生(不含在职研究生)都可申报作品参赛,鼓励同学跨学院、跨学科组队。
(二)参赛形式
1.个人参赛。申报者必须承担申报作品60%以上的研究工作,作品鉴定证书、专利证书及发表的有关作品上的署名均应为第一作者,合作者必须是学生且不得超过2人;凡作者超过3人的项目或者不超过3人,但无法区分第一作者的项目,均须申报集体作品。
2.集体参赛。集体作品的作者必须均为学生。凡有合作者的个人作品或集体作品,均按学历最高的作者划分至本专科生、硕士研究生类进行评审。建议每个团队配备一名专业指导老师。
(三)作品分类
申报参赛的作品可包括三类:
1.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类(注:限本科生参赛)
2.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类,参赛作品可参考《哲学社会科学类参赛作品往届热点选题参考》(附件5)选题。
3.科技发明制作类,分类同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类。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既可以是单篇文章,也可以多篇相关文章组合参赛,即整合多篇文章的内容另行撰写作品,把各篇被整合的文章作为作品附件附后。
以上三类作品必须是年7月1日至年7月1日内完成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或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可分为个人作品和集体作品。鼓励同一研究领域的多成员成果申报集体作品。
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论文)、学年论文和学位论文、国际竞赛中获奖的作品、获国家级奖励成果(含本竞赛主办单位参与举办的其它全国性竞赛的获奖作品)等均不在申报范围之列。
(四)注意事项
1.因年全国“挑战杯”竞赛最新要求并未更新,我校第十三届“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将按照往届竞赛的要求进行拟定,竞赛要求更新后,将另行通知。
2.参赛作品涉及下列内容时,必须由申报者提供有关部门的证明材料,否则不予评审。(1)动植物新品种的发现或培育,须有省级以上农科部门或科研院所开具证明。(2)对国家保护动植物的研究,须有省级以上林业部门开具证明,证明该项研究的过程中未产生对所研究的动植物繁衍、生长不利的影响。(3)新药物的研究须有卫生行*部门授权机构的鉴定证明。(4)医疗卫生研究须通过专家鉴定,并最好附有在公开发行的专业性杂志上发表过的文章。(5)涉及燃气用具等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有关用具的研究,须有国家相应行*部门授权机构的认定证明。
3.获奖材料信息与初始材料信息将保持一致,材料一经提交,信息不得更改。
二、遴选范围
1.大学生自主创新资助计划的项目或成果(附件8)。
2.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项目或成果。
3.大学生参与并完成的研究课题或项目。
4.教学实验室开放基金的学生项目或成果。
5.大学生基础科研训练计划和科学家计划等的项目或成果。
6.其他学生课余科研项目或成果。
三、选题指导
第一,要充分依托学科优势,依托学校的重要项目选取具有一定应用价值和应用前景的科研项目。或将学科特色与热点问题结合,注重研究作品的实用性。或者是现今的热点话题,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相关,尤其是与大学生息息相关。如果能很好的把握住国家*策导向,不失时机地对国家即将颁布的*策和法令进行研究,并对其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是非常合适的选题方向。
第二,作品的选题要恰当。各学院要考虑推荐长期的研究项目,分阶段分梯队逐步实施,一项成果不是由某个人或某些人在一两年中完成的,而是通过了几届学生不断的改进和摸索,最终形成的成果。同时,还应注意多学科的综合和交叉。还有一部分科技发明类作品是在实验室研究了许多年的基础上,最后由学生整理制作完成的,这就很好的体现了一个团队的合作精神。
第三,学院之间应多加强交流,跨专业、学科交叉的选题比单一院系的作品更能体现综合研究实力。比如依托传统学科的专业优势,机械、电子等多学科合作的具有学科特色的科技发明,或者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交叉等等。
另外,大学生活动中心借阅室保存有近几届全国“挑战杯”竞赛的选题和部分申报材料,可以给初期立项的老师、学生进行参考。借阅时间:即日至年12月15日周一至周五9:00-11:30和14:00-17:00均可借阅。(法定节假日及寒暑假除外)
四、进度安排
1.院级评审阶段(年1月1日—年2月下旬):
①电子版材料提交要求:参赛个人或团队将参赛作品与《第十三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作品申报书》(附件2)、《中国地质大学第十三届“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学院项目汇总表》(附件3)和《中国地质大学第十三届“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学院成果汇总表》(附件4)撰写完善后,压缩发送至科协邮箱(cugchkejibu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