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先任务。”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成为当前“三农”工作的重点。百尺竿头加把劲,榆山街道积极探索“*企合作,直播带货”新模式,因地制宜寻找乡村发展新出路,取得了一系列丰厚硕果,助力脱贫攻坚,创造了榆山乡村振兴“加速度”。
蔬果谷物“云端”飞
“这个花椒也是我们西蛮子村的特产……”田间地头传来的这自信从容的声音,正是来自于西蛮子村的扶贫专员高衍玉。她化身带货主播,生动地向粉丝介绍玉米、花生、花椒等农产品的长势,首次开播就卖出多单的农产品,短短半个小时引来上万人围观,成为榆山街道首批直播卖货的带头人。
榆山街道乘势而上,主动联合直播平台发起“村播助农带货计划”,并对扶贫专员进行集中直播培训,形成了别样的网络“带货”风景线,让少有人知的山里货成为线上“爆销品”,真正实现农民的增收。其它村落也纷纷效仿,翟庄依托快手、抖音等短视频平台,创新“互联网+”模式,发挥网红的网络影响力,从而扩宽了销路,打造了品牌效果。
绿水青山绘蓝图
青瓦白墙,小桥流水,绿树成荫,百花争鸣,这就是济南最美“素颜”乡村——毕庄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借助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村建设的东风,在多方协助的努力之下,毕庄村里里外外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正是凭借着得天独厚的“绿水青山”,村民的收入和幸福感与日俱增。按照榆山街道对南部山区生态旅游观光路线打造的设想,毕庄村—胡庄村—胡山口村一线是一条既富有宗教文化特色,又兼备优美自然风光的特色旅游线路。因此,发展旅游、建设民宿,成为了毕庄村的一个“大招”。保存完好的旧民居,整齐划一的水景,都让人内心无限放大失落已久的宁静和平和,收获那份人间烟火的幸福与安心。另一座独具风貌的古村落——翟庄村,凭借“*河落日”、“浮雪索桥”、“山顶莲花”等美景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在大力发展旅游业,有效推动了旅游消费扶贫工作,助力乡村振兴。
摇身一变“金土地”
分水岭村作为省定贫困村,村民曾经仅以种植小麦、玉米等传统农作物为主。现如今,分水岭村结合山地土壤性质、阳光照射、通风条件和灌溉能力等特点,确定了发展皂角树下套种丹参及养殖大鹅的立体式种植模式,大力发展中草药产业。自年以来,分水岭村种植了亩皂角树,年迎来皂角树收获期,皂角和皂角刺分别产量余公斤和余公斤,分水岭村获得收益近4万元。分水岭村还开创了“*支部+合作社+贫困户”产业扶贫新模式,实现了将单向的“输血式”扶贫转变为提升内生动力的“造血式”扶贫,使得项目收益最大化。与此同时,“边角经济”振兴曲也在各个村落回响。毕庄村通过三资清理收回集体土地三十余亩,实施“边角经济”种植元宝枫、海棠等经济绿化苗木,流转土地发展的晚秋*梨供不应求,大大增加了村民收入,实现了全部脱贫的目标。翟庄借助产权制度改革还发展了“1+3林果种植基地”、“共享菜园”等农业项目,充分实现了特色农业促振兴的目的。各个村庄根据本村实际情况,试出了发展“金药方”,改出了蓬勃“金土地”,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夯实了基础。
以农耕文化为*,以田园风光为韵,以村落民宅为形,以打赢脱贫攻坚战丝毫不动摇的决心信心为基,榆山街道将会继续奔跑前进,再创乡村振兴“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