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检查需要做什么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348545.html
太康寺位于淮阳区城东北四十五里四通镇太康寺自然村东侧,地处淮阳、太康、鹿邑、柘城四县交界,地理位置优越。是周围信众烧香拜佛祈福的圣地,也是每逢初一、十五庙会时,附近民众举行文娱活动及经贸往来的重要场所。
同大多数村庄相似,文化遗址紧邻文化广场,太康寺前面即是该村的文化广场,这种格局似乎更能说明历史传承与现代文明相得益彰的合理性。太康寺的山门是三间白墙灰瓦的普通建筑,门前有块“淮阳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太康寺遗址”的立碑。
据太康寺院碑文记载,该寺始建于隋朝初年,当时寺院位于古老的康王城东关。康王城为夏太康王之孙槐所筑,隋开皇七年(年),改为太康县,遂将此寺命名为太康寺。该寺历经一千五百年风雨沧桑,经过历代多次损毁和修复,现仍保存清晚期建筑三间。
迈入太康寺山门,迎面即是武财神关羽及其左右两员大将关平和周仓的塑像,右侧还设有中华人文始祖伏羲氏手托八卦及其他神像,给小编的印象似乎随意摆放,显得有些零乱,毫无章法。穿过山门,眼前豁然开朗,有种“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意境。
寺院内苍松翠柏,比比皆是。山门后有棵粗壮的柏树,遮天蔽日,树干扭曲着向上生长,树身旋转已达五圈,且有龙身凤头奇相。树身挂有标牌,据林业专家推算此树龄约有年左右,与淮阳太昊伏羲陵景区内的诸多高龄柏树相比,毫不逊色,堪称镇寺之宝。
沿着古朴的小路继续前行便是该寺的主体建筑,清晚期的三间大殿,青砖灰瓦,说是大殿,也不过是民居样式的建筑而已,虽没有国内那些千年古刹金碧辉煌,却也体现出中原农村寺庙的特色。大殿的后墙有个小小的券门,可以通往后殿。
大殿的东侧有个现代简易建筑,看形状应是佛家弟子吃斋念佛之所,时而有佛家女弟子的身影飘然其间。寺院占地宽阔,建筑不多,略显空旷,或许正是这种空旷静谧的感觉,让人油然产生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
大殿的后面是三间佛祖殿,从两边侧墙上面可以看出是近年来刚修缮的,在佛祖殿的后面还有座钢筋混凝土式的烂尾建筑,看地理位置应该是想替代原来的二殿,只是不知何故造成停工,耸立在寺院的最后面显得有点不伦不类。
在佛祖殿的东侧还有棵几百年的皂角树,枝繁叶茂,高耸入云,漆黑合抱的树身给人一种庄重沉稳之感。记得小时候在淮阳城内邮*局门前也有棵皂角树,秋冬之际,它结出的扁平坚硬果实就会随风摇曳而掉落,孩子们就会在树下捡拾,可以用它代替洗衣服用的肥皂。
与寺院的香客们交谈得知,这座寺院原占地面积达八十三亩,建筑占地面积东西长米,南北宽米,房舍近40间;寺院布局为三进院落,五门相照,寺内建筑有前殿、中院中殿、后院佛祖大殿和炎帝殿、东西廊房,可以称得上规模宏大。
太康寺还曾经历数次更名,曾更名为天泉寺、地泉寺、龙泉寺、人泉寺。于清朝末期才改名为太康寺。从考古方面来讲,该寺遗址高出地面一米左右,六十年代曾出土陶盆、陶器、瓷器等器物,对研究我国古代历史文化的发展,亦具有较高的价值。
寺院中其他松柏年代不甚久远,唯独鸟柏和皂角树让人印象深刻,古老的树木是历史的见证者,岁月悠悠,当年的寺院毁了建,建了毁,早已改变了当初的相貌,或许只有这沉默无语的古树,在内心记录着那些被历史长河淹没的人和事。
世间万物无时无刻不发生着改变,而人类不仅是这个世界最强的创造者,同时也是最大的破坏者,人类漫长的历史简单地说即是毁和建的过程,资源掠夺始终是人类乐此不疲的嗜好,若非如此,这世界将会是多么的安详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