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毕业论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从博士论文抽取期刊论文的5种方式 [复制链接]

1#

不少高校要求,博士生发表特定级别/数量的论文才能毕业。为了确保博士论文写作、期刊论文发表互不耽误,多数作者会考虑把博士论文改成期刊论文。不过,很多人只知道上述“改写”涉及篇幅压缩,但对选择博士论文的哪些内容进行改写,则知之甚少。由于自年起不再评选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本文转而依据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发布的“年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暨优秀博士论文出版项目立项名单”,选择相关论文进行分析。

具体操作如下:将出现在立项名单但尚未上传至知网而无法下载阅读的博士论文剔除,并对照剩余的立项博士论文名称、作者姓名、博士毕业单位等信息,查询该作者发表的与博士论文高度相关的C刊论文,最终得到9篇博士论文及18篇C刊论文。围绕上述论文,梳理出博士论文“改写”期刊论文的五种操作方式。

一、从相对独立的博论章节中提取期刊论文

博士论文的每个章节,并非都可以改成可发表的期刊论文。不过,虽然不提倡生硬地在博士论文某一章的开头和结尾添加衔接语,“拼凑”出一篇期刊论文,但我们也不反对围绕博士论文的某一章改写期刊论文。当然,上述“章节”务必相对独立,“相对独立”是将该章节改成期刊论文的重要前提。“相对独立”说的是,某些博士论文的特定章节从逻辑完整性的角度看,可以独立成文,其他章节存在与否并不直接影响该章节的展开和论述。上述相对独立的章节,突出体现在反映历史变迁、研究对象具有多维视角、分专题写作等类型的博士论文中。

比如,赵蓓红的博士论文写的是《近现代上海妇女报刊史(-)》。作者在上述论文中将妇女报刊史划分为清末时期、民国初年、五四时期、十年相对稳定时期、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等几个时期,且每一时期在博论中所对应的章节,均围绕背景或概况、代表性妇女报刊等内容展开。固然人类历史的前后阶段是相关联系的,但写论文不可能穷尽所有的历史阶段,而只能围绕某个或某几个历史阶段开展写作。从理论上说,只要作者能解释清楚围绕研究这个或这几个历史阶段,那么对应的历史阶段就可以独立成文。因此,上述博士论文所涉及的各时期都可以单独提取出来,改成一篇期刊论文。实际上,作者也正是这么做的。她选择“民国初年”这一时期,发表了一篇名为《民国初年上海妇女报刊商办转型历程考略》的C刊论文。

定性研究的博论可以从从相对独立的章节中提取小论文,定量研究的博论也可以这样操作。比如,博士论文《人口结构变动的经济增长效应分析》,通过经济理论建模与计量实证方法,探讨人口结构变动的经济增长效应和生育率下降的因素。“人口结构”既可以按年龄划分,得到“人口年龄结构”,也可以按户籍划分,得到“人口城乡结构”。甚至“人口城乡结构与经济增长”既可以基于静态面板估计,也可以基于动态面板估计,“生育率下降”既可以做宏观分析,也可以做微观分析。上述内容,分别构成了该博士论文的多个章节。不管是把“人口结构”按不同标准进一步细化为各种二级变量,还是对同一子问题采用不同方法、视角进行分析,它们均可以视为研究对象的多维性,每一维度所对应的章节都可以独立存在,改写成期刊论文。按照这些的改写逻辑,作者刘丰从“人口年龄结构”这一二级变量、“育龄”这一微观视角出发,分别围绕博士论文的两个章节改写出两篇C刊论文。

除此之外,假如博士论文存在“专题研究”,那么,也可以尝试围绕“专题”下的某一节去改写期刊论文。所谓专题,是指针对某个特定对象而特别收集制作而成的一种集中作品。尽管“专题”下的博士论文的对应小节,都是针对同一对象而写的,但各小节之所以分别作为一小节,正是因为它们围绕同一对象的不同侧面展开论述,因此存在明确的区分度,可以将其分别改写成一篇学术论文。从这个角度说,“专题”下的各小节也是研究对象多维性的一种体现。

二、从博论的“理论基础”中改写期刊论文

期刊论文尤其是C刊论文,强调学术性和理论性。要将博士论文改成符合规范要求的期刊论文,就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