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崔桂忠
据报道,昆明市北清实验学校日前举行小学生论文答辩会,论文答辩内容包含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短视频对小学生的影响、中国女子服饰变迁探讨、秦始皇的功绩对中国历史的影响等。这些话题对小学生来说都有些“超纲”,但从网传视频看,参加答辩的学生都是脱稿。(7月5日《北京青年报》)
对于小学组织毕业论文答辩,大多数网友觉得有点为时过早和揠苗助长了。有网友表示“小孩应该是快乐单纯的,而不是老气横秋,搞不懂这样过于早熟对孩子有什么好。”“论文对于小学生来说太早了,他们还不具备学术研究能力。”“真的大可不必,展示孩子才能的途径有很多种,用论文答辩的方式就是成人化。”
其实,这种超前学习的现象,在我们受教育的过程中并不少见,2岁孩子背诗词,小学生学物理,寒暑假补习高年级功课等,不少学生小学提前学习初中知识,初中提前学习高中知识,高中提前学习大学知识。
还有,很多家长怕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从小就送孩子上各种培训班,学习各种特长,尤其是看到自家孩子能上台表演的,不管什么表演,都乐开花了,就认为自家孩子多棒。就更别提这种学校组织论文答辩了,而且题目那么高大上,有内涵,“生态保护”、“秦始皇的功绩”“短视频对我们的影响”,家长们肯定在下面美滋滋的拍下来,然后发到朋友圈炫耀:看我家孩子多棒,多有知识。
现在的小学生总是会出现压力大的状况,小学生课业种类多,要学习的知识面很广,确实让孩子们感到每天分身乏术。可是这样的情况,不是由小学生主观因素引起的,而是外在的社会环境,和被学校和家长营造出的环境造成的。
望子*、望女成凤,这是许多家长的教育期许,本来无可厚非。但“花儿不开,不要硬掰”,盲目的提前教育只会忽视孩子的成长规律,从而起到了拔苗助长的反作用。正如俞敏洪所说:孩子的成长过程像一棵树,浇了大量化肥可能会迅速成长,但到后期会发展成病态。
什么年龄干什么事,在孩子的教育中,不能图一时之快而违背了事物的发展规律。通常我们所认为的毕业论文答辩都处于大学毕业阶段和更高的硕士,博士学历阶段,也只有这么高学历的学生才能真正的驾驭这么高难度的学术研究,与小学生身份根本不搭调。教育要循序渐进,即使要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也可以做简简单单的小报告就足够了,这种论文答辩会不会给孩子甚至家长的压力有些大?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是要把孩子培养成才!拔苗助长的教育并非育人之道,对个人来说难以获得全面发展,对一个国家来说更难以培养出真正杰出的人才。
这种拔苗助长的教育方式需要引起警惕和反思。对于小学生来说,身体和心理都在慢慢发展,他们就像花朵一样,需要足够的阳光、水和空气。对小学生正确的引导才是学校和家长应该做的事情,小学生每天的课业已经很累,给他们轻松自由的环境,充分尊重孩子成长规律,释放孩子的个性与天性,才能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扎扎实实地成才。
☆作者简介:崔桂忠,曾任某部队*治委员,海*上校*衔。现任大连市旅顺口区委办公室二级调研员。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编辑:易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