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毕业论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为什么金融行业看重大学出身 [复制链接]

1#

本文是小孩说话大人别插嘴第篇推送

一、从保研说起

今年我有一个亲学生,就读于东财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她的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保研推免到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硕博连读。实事求是的讲,在财经院校学计算机,不算“根红苗正”,但是保研的结果却如此之好,个体偶然性和必然性同时存在。我为什么从这个例子说起呢,因为金融行业是非常看重大学出身,而相对而言,IT公司就没有金融行业那么那么看重大学出身。也就是说,公司在招聘的时候,教育背景肯定都是受到重视的,但是要问什么行业更看重,金融行业一定是其中之一。那么这是为什么呢?

二、金融的本质逻辑

无论国内国外,顶尖的金融岗位,比如投行和咨询的岗位,真的只属于顶尖大学的毕业生。我曾苦口婆心,反复和我的学生说过如果想吃这碗饭,一定要拼尽全力进北上的名校。虽然这些行业岗位也有出身普通高校毕业生,但是概率极低。

金融和IT,一个是降低资金融通的成本,一个是降低信息交流的成本。要降低资金融通的成本,核心金融机构就必须要有较大的资本规模,要降低信息交流的成本,核心IT企业就必须有先进的技术手段。虽然金融行业日新月异,但是其达到较大资金规模的核心手段从古至今都未改变,那就是信用。(转自知乎《为什么华尔街看重大学出身,而硅谷不看》刘校长的回答)

获取信任,这是所有金融机构的核心问题。不论是股权投资还是债权融资,只有拥有客户的信任,才有资金,才有规模。为了获得信任,金融机构就要招聘能获得人们信任的人才,对于应届生而言,就是招收顶级名校的毕业生。试想,如果你是投资者,你愿意把自己的资金交给“清北交复”团队,还是愿意交给三本院校团队?因为金融专业的应届生,很难用自己的业绩证明自己在投资领域多么具有天赋和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教育背景就成为了最直接的信号显示。对于一个HR的理性决策而言,名牌大学出优秀人才的概率要高于普通大学出优秀人才的概率。

而IT行业为了使得信息以更低的方式流动,就必须要有比较强的技术手段,这个技术手段的提高,不是源于信用,二是源于创新。比如说,你在大学里就开发出了什么软件,这样的证据比大学背景更有说服力。(参考文献同上)

三、人才的需求与供给

顶尖的金融分析岗位,同样是高智力资本的岗位。例如在基金行业里,一个好的投资策略,往往只是几个人讨论分析思考的结果,二十亿资金的管理人员并不是十亿资金管理人员的二倍。而我们金融专业本科生很多,硕士学位不仅有学术硕士,近年又开了金融专业硕士,供给大量增加。所以可供金融分析岗位挑选的毕业生太多,多数金融专业的应届生只能从事执行性或营销性的岗位,而无法企及投行和咨询这样的顶尖金融岗位。

金融行业同样是非常重视校友圈的,因为金融中介产生的原因之一是信息不对称。例如如何如果没有银行,贷款者无法知道借款者的优劣,融资交易需求会萎缩。银行等专业机构的存在,利用专业和规模经济,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信息不对称。而资本市场更素有有效市场假说,谁率先掌握信息,谁可能得到太多。更不用说目前国内的新财富评比等事情了。总而言之,校友圈很重要。出身名校的团队领导,更倾向于自己的校友。这不仅仅是出于感情的归属感,更重要的是,校友圈可以获得更多的资源,更多的团结,以至于更准确,更迅速的了解该应届生的品行与能力(例如给自己导师打个电话便知师弟师妹的基本情况)。

四、真实案例

这是海通证券姜超团队的招聘公告,蓝色框内可以说是金融分析师的必备能力。但是对于应届毕业生而言,你用什么去证明你具备这些能力呢,就是红色划线部分:用证书和实习经历来证明。

最后一条对于普通高校的应届生是不是特别扎心?

但是事实就是这样的。

五、发自肺腑的话

如果你出身于普通高校,又非要吃金融行业顶尖岗位高薪水这碗饭,那么考研或者出国读研吧。但是注意,务必是名校。实习和考证也很重要。

当然,这些都是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当然,如果你有背景,或者你有人推荐,那以上另当别论。

一直以来,我都很喜欢考研段子手张雪峰那场著名的辩论。对于金融这碗饭来说,很多上档次的单位的门槛都是硕士。不考研对于梦想进这样单位的同学们来说,他没有机会。当然,不排除少数人本科学历同样可以进,但是注意,我们做理性决策的出发点是大概率事件,小概率是任性和充满*性的。

当然,伟大可能更多的来自于感性,但是这和理性决策并不矛盾。

当然,作为硕士生,别忘了论文是毕业的前提。读书和思考,写作和分析问题的逻辑等素质同样非常重要。最后往往拼的都是综合。

当然,并不是建议所有的金融本科生都读研,只是看你将来想从事什么样的岗位以及你自己有什么样的资源。

当然,曲线救国弯道超车的例子也是存在的,看你有没有足够渴望,足够的拼。

现在在年轻人中流行“丧”文化,其实这不是少年的错。忽略制度激励的条件下,用道德去约束人,用道德去呐喊有时是很无力的。

我们都是在在自身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尽力求得最优罢了。就像我的几位博士同学,在中央部委工作,在常人看来,无比羡慕。我因第一学历不是,简历关都过不了。但是我从不认为自己和他们比起来就差什么。我常半开玩笑的和他们说,你们在中央好好干,我在地方教书育人,影响民心。*策好,我和学生们分析哪里好,*策不好,我也可以嬉笑怒骂。等退休的时候,我给三万学生传递过知识的温暖和力量,这还不够此生有意义吗。

所以说,也不必非往大众眼中的高薪高地位的岗位上死磕,适合自己的,喜欢的,就是最美最好的。

《小孩说话大人别插嘴》第篇。翟光宇,80后,金融学博士,毕业于南开大学,现在东北财经大学任教。

我只是喜欢说一些实话,让遇见的人和事向着好的方向前进一点点。

#若喜欢,欢迎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