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这个题目本来在5月中旬就想动笔,但中途一直百事缠身,趁现在还没有忘记干净,我赶紧将脑海里所剩的几点思考和收获撰写成文,以作纪念。
(全文约字,大致需要1-2分钟的阅读时间)
首先捋一捋毕业论文的安排,这是我们专业这一届的情况。
01确定导师
大三下学期5月通过报名、抽签等方式确定导师
02开题报告
大四上学期1月8日(也就是实习结束的第二天)提交
03提及初稿
大四下学期4月5日前提交
04论文答辩
5月上中旬一轮答辩,分数排前几名的同学进入二轮优秀毕业答辩,中间大概有一个星期的修改时间
05提交终稿
答辩结束后继续修改,5月底提交
不同学院、专业和导师的操作相差甚远。
就进度而言,有的学院早在大三暑假开题,大四寒假交二稿,3月就定稿了,而有的学院4月底才交初稿。
就程序而言,有的学院并不组织二轮答辩,直接一轮定出优秀毕业论文。有的学院会将一轮答辩不合格的学生安排进二轮答辩。
就要求而言,有的专业可能论文只有人均八千字,而有的导师则要求自己的学生至少写够两万字。
但不管怎么说,大家基本都会在五月结束前完成与本科毕业论文相关的事项。
写本科毕业论文其实是包括我在内的不少同学第一次独立完成学术文章的过程。
以我目前的能力和经验,驾驭不了诸如毕业论文选题、撰写的步骤和规范以及降重的方法等庞大的话题。
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尽早到知乎上筛选一下这些点赞量高的帖子,了解相关流程,做到心中有数、手里不慌。
ps:内容请自行鉴别~
以下为思考和收获
01
做好时间规划
最好在实习开始前确定研究设计
从17级开始,本科生的实习时间长达四个月(9月初-次年1月初)。实习回来就准备放假、过年。
因此早在大三时,专业老师就反复提醒我们最好在实习开始前与指导老师讨论、确定好研究设计。
从难度来看,如果你的研究需要对一线教师和学生开展实验、发放问卷或进行访谈,那么你在实习期间和实习结束后收数据的难度有着巨大的差距。
从效果来看,带着一个成形的研究问题和研究设计进入教育现场,所得到的思考会更有针对性和系统性。
你也可以寻求一线教学经验丰富的实习指导老师的建议和指点,了解自己做的研究对一线教学是否有实际意义。
02
提高了对SPSS软件的胜任力
我在过去,我抱着枯燥生涩的统计学教材学了又学,却收获甚微。
后来在毕业论文的任务驱动下,我用上了《特殊教育研究方法(第二版)》这本书。书里边用大量案例介绍了实验研究、单一被试、质性研究和行动研究在特殊教育研究中的应用,通俗易懂、可操作性很强。
它基本解决了我在做数据分析时遇到的所有问题,也让我get到特教的各种研究原来可以这样设计,拓展了研究思路。在此强烈安利给本专业的同学。
另外,也推荐数据分析基础较薄弱的小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