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毕业论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翟天临被骂再上热搜的背后1年涨10倍的论 [复制链接]

1#
北京白癜风治疗最好的专业医院 http://yyk.39.net/hospital/89ac7_detail.html
最近,翟天临又被骂上了知乎+微博双热搜,但是,这次和他一起上被骂的还有知网:讲真,网友骂翟天临这不奇怪,毕竟“没有人年年骂翟天临,但是年年都有人骂翟天临”……可是,这次为什么连知网也连带着被骂了呢?仔细了解了一下之后,我发现,知网的各种迷惑操作真的不少,包括但不限于无序涨价、迷惑查重、论文侵权,还涉及“垄断”……①知网什么性质?年,清华大学主办的《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发布,从此写论文不需要用小卡片记录其他人著作当中的内容了,也不用非得跑到图书馆借阅资料了。年,国家知识基础设施(NKI)的概念被世界银行提出,中国开始打造中国国家知识基础设施(CNKI),年,国家把这个项目定为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由清华同方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来承担。年,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成立,法人代表与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为同一人。知网进行了技术升级,数据库大量扩充。中国的顶尖高校基本都正在使用或曾经使用使用知网。年,知从全民所有制变为了有限责任公司(法人独资)。年,知网主营业务收入接近4亿元;年已超过10亿元。年它的毛利率在70%,年在60%。翅膀的收入并不仅仅来源于论文查重,更多来源于论文下载。通俗点儿说,你要毕业,论文就不能与此前其他人的著作有太多重合的地方。所以你需要通过系统确认,看看自己文章的重复率究竟有多少。如果超出毕业标准,你就需要修改。同时,如果你需要下载使用知网上别人的著作,就需要支付给知网费用。在查重方面,打着滚儿上涨的查重费用是人们争论的焦点。从一百多块到三百多块,再到现如今研究生论文查重上涨到了四位数,负担太重,令不少学生头疼不已。在下载方面,论文被知网收录的作者,能得到微薄的稿费和阅读卡,但多数人表示从来没有收到过。从曾经的国家期刊数据库,到现在的“大发学生财”,这些年知网都有哪些迷惑操作?1、无序涨价,为所欲为知网不仅仅是最大的论文数据库,也是最会赚钱的论文数据库。①涨价知网涨价有多嚣张?不仅年年上涨,而且合同必须一年一签,即使部分高校有“殊荣”连续签约多年,也要在合同中标明每年至少上涨10%,最多的年份甚至上涨了75%。比如,年,知网对云南大学的报价从原来的40万涨到了70万,这一操作直接导致云南近十所重点高校都停用了知网。对此,知网云南销售负责人程旭在接受《中国青年报》采访时,曾表示从年开始,知网出台了针对西部的扶持计划。转眼扶持计划运营十年,云南“不论是GDP还是教育经费投入都已经有了大幅提升”,故知网开始与各高校协商要在2~3年内逐步恢复到“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购买价格。用人话说就是,看你有钱,能掏得起这个价,我就敢要这个价!②分库除了涨价以外,近年来知网的各种收费也是令人发指。其中最让人诟病的是,中国知网的数据库越分越细。本来学生们只需要花一份钱就可以用的期刊数据库,现在分成了高教库(高级教育库)、基教库(基础教育库)、医学库……这就意味大家想用齐全的期刊数据库,就要多掏好几份钱。③并发在互联网如此发达的今天,淘宝双11上亿人在线都不卡顿,但是知网直到现在还保留着并发数的限制。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每个学校同时在线的人数在50-不等。只要人数一超,就可能被自动踢下线。对于一个学生数量动辄上万的大学来说,在毕业高峰期时,同时在线上千人也是常有的事情。因此,很多人表示受不了一直被踢下线,干脆买了充值卡,花了好几百块,把自己查阅的论文一一下载。这里指的注意的是,无论你下载的论文是1快还是10快,19年之前,知网都只允许你最低充值50块。2、论文侵权,著作费低在这种连年涨价,多渠道揽钱的背景下,知网年收近10亿也就不是什么新闻了。但离谱的是,涨价赚钱比谁都狠的知网,对著作权人却抠到不行!3、迷惑查重除了各种收费还贼抠门以外,知网被大家吐槽的最多的就是ta的查重标准了。如果说查重贵,但是有效,那似乎也可以接受,但是现在的知网查重已经渐渐跑偏了。首先,知网查重有局限性。对于那些简单的复制粘贴式抄袭,知网可以发现,但是更狡猾一点的“搅拌式”、“翻译式”抄袭,知网就无能为力了。其次,查重中存在大量假警报。部分抄袭查不出来也就罢了,知网的查重系统还存在严重的矫枉过正——将大量符合学术规范的直接引用判定为重复部分,包括论文内的特有定义、化学公式、法律条文和历史事实等……这样一来,重复率就不可避免的上升了。很多学校对于重复率喜欢定一个数字一刀切(比如强制规定重复率不能超过15%),因此,学生只能反复修改,反复查重,加重了经济负担的同时,还可能为了降低重复率把文章改得“四不像”。年,翟天临在直播当中,声称不知道知网是什么。不仅自己翻了车,还让很多高校把自己毕业论文的重复率降到了历史最低点。此前要求重复率30%就能过的学校,把重复率的标准降到了15%。甚至还有部分严苛的学校,使用5%,甚至3%的重复率作为标准。如果你学的是文学和哲学,想在论文当中引经据典,使用名人名言,重复率就是你的紧箍咒。如果你是理工科的学生,想在论文当中使用公式,重复率也是你的紧箍咒。如果你是学法学的学生,引用法条会让你担惊受怕。不管你是什么专业的学生,使用专有名词会让你心惊胆战。翟天临触发了连锁反应,让众多高校紧张过度,从而大幅度降低重复率的标准。把重复率作为论文合格,允许毕业的硬指标,这种一刀切的*策,真的合理吗?本科生所学的基本都是自己学科的基础知识,有多少人能够写出有质量的论文?在重复率上花费这么多的金钱和这么多的精力真的合适吗?更重要的是,翟天临相当于为知网做了一次活生生的品牌宣传。很多学校采用知网查重作为审核标准,这是不假,但在翟天临。翻车之前,知网的知名度并不像现在这么高。而众所周知,知网也并不是查重的唯一途径。我个人认为,学术不应该成为被垄断进行盈利的资源,论文重复率也不应该成为学生毕业的必须条件,对此,你怎么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