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毕业论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墙外去美帝搞学术研究的日常是怎样的 [复制链接]

1#
北京医院白癜风多少钱 http://pf.39.net/bdfyy/dbfzl/

各位童鞋,你的寒假余额已不足!

春光明媚,该背上小书包学习啦!

为了喜迎开学后的前方高能,掩护非战斗人员安全撤退,我们为“墙外”这个栏目开设了一个海外同胞战友们的来信时间,我们邀请飞到海外各国读书的小伙伴为我们直播一下自己在国外求学的生活。

我们好奇能进入联合国做实习生究竟有多高大上,也期待在土澳薅羊毛的那位同学讲讲她的奇遇,我们死皮赖脸地缠着搞文化研究的学霸介绍学习方法,也不会放过那位从英国飞到摩洛哥去做灵*洗礼的少侠。

我们始终都不赞同“年轻就是用来挥霍”的这种说法,但是我们尊重每一种为青春下定义的活法儿。“墙外”这个栏目会慢慢召唤这些年轻人,无非是想搞个虚拟的圆桌会议,让这些在墙外开的花,给墙内人也同样能嗅到扑鼻香。

我们今日圆桌的话题是——

去美帝搞学术研究的日常是怎样的?

我们请到了两位在美国做东亚文化研究和传播学的两位同学,她们通过邮件完成了我们的讨论。今天给大家送上第一封~

??

小狮子你们好,我先介绍一下自己的背景吧。我16年夏天从北京某市属重点大学的文学院毕业,现在在UIUC(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泰晤士高等教育》年世界大学排名第36位)的东亚文化研究学院读MA(MasterofArts),在入学第一年,我研究的兴趣方向为现当代中国社会,网络文化和性别研究。

在申请美国文化研究比较好的大学时,我的托福成绩为分,GRE拿到了,本科的绩点GPA:3.86/4.00,经过第一学期的努力,渐渐适应了这里的学习节奏,期末成绩中有一门A和两门A-。从数据看,一个普普通通的本科生,一个普普通通的留学研究生,英语还略捉急…

(小编捂嘴:人家学霸的要求总是要高一点的。。。)

刚来美国读研究生的时候,“自己是个冒牌货”的感觉特别强烈,尤其在新学期的第一节课上,老师直接问学长学姐们假期都干啥了,我听到大家都是写论文、做项目、查资料、混纪念馆档案馆、学语言等等,只有“萌新”的我,弱弱的说了句“Imayhavejusthadmylastvacationforrelax.”不过有一次跟导师聊天的时候,倒是听她提起,自己application写的比较好——第一次被人夸英文写作好,让我找回了点自尊心,也渐渐地适应全新的语言环境。

简单说了自己的背景信息,我还是想和大家说说自己的课业量。

说来惭愧,在经济上第一年还是处于啃老状态,没有担任任何助教和助研的职位,根据学校的学分要求,我总共选了三门课。分别是主要讨论冷战的ProblemsinModernChineseHistory,导师亲自上的EALCSeminar:GenderandWomeninChineseHistory,还有传播学院的CommunicationTheorySeminaranguage,IdentityCulture

看了课程安排,感觉课程表看起来超级爽有木有,真的是大片的空白啊,一周有四天都自由支配,每周都有小长假有木有!!!

跪着流泪,真的是没有……

这两个学期,我遇到的老师几乎个个都是presentation狂魔,甚至在English学院的同学都在吐槽我的presentation任务太多……这一学期从1月17号开学到5月3号最后一天课,(大概我的deadline在5月8号左右),我需要完成的任务如下……

中国现代史:五个课堂展示任务,一篇finalwork为15-20页。在国外读书的作业,一般都是按照页数为单位布置的,一页一般指的是写满TimesNewRomans12号字,doublespace,页边距为1的A4纸)平均每周的reading在页左右,页数不是很多但很多时候需要反复阅读才能掌握,与课程相关的电影影像也要看,一学期读五本书,相比之下这种课业量已经是相当轻松的。

性别研究:每周+的阅读(一周一本书,以及一些其他的论文或书里的章节);五个miniproject,老师会留很宽泛的题目,比如ChastityinNon-ChineseCulture,写个-字并在课上做10min左右的presentation;每周一篇2-3页的readingreview;做三次讨论会主持(discussionleader),老师规定我们要根据该周的阅读材料,提出大概7-10个值得讨论的问题,这种话题讨论少则一小时多则会持续整节课,每周的discussionleader可以不写readingreview,毕竟能提出7-10个有深度的问题,说明你肯定已经看过材料了。而这门课的final是关于一个Topic的15-20页的文献综述。怒目圆睁,狠敲黑板!!不是论文,而是文献综述,上过方法课的同学们你们应该懂作出一篇文献综述会死掉半只脑组织的痛,对不对!

而最后这门每周上两次的传播学:我们每次课要读-页不等的reading,有的时候reading会很少,但这个时候我可能会哭得更厉害,因为页数少代表着文章一定很dense——我个人特别喜欢这个英文词,密度大的文章,也就意味着文章作者对一个重要的人说过的重要观点由于不可忽视的理由进行了重要的批驳或补充,并提出了关键的引申”,这种文章读起来更加烧脑。(看到这里,小编的手不明缘由地颤了颤……)每节课要写1-2页readingreview,一学期总共是15篇,春假(3月18-26号)前至少8篇。此外,这门课第十周要交一个10min左右的对话记录(transcript),最后再根据所读的理论,对这篇transcript写出个7页的分析。最后,我选择从老师那里领一些开放式问写论文上交来结课,毕竟上这门课的目的是打开思路,学习理论,而不是从事语言学、传播学这方面的研究。

梳理完三门课的任务安排,我发现在没有miniproject和其他大小due的情况下,我一周的reading大概是-页,大概平均4-5min一页,这个阅读速度还比较慢,来UIUC读过一年研究生的中国学姐大概要3min一页,美国学长的速度大概是我的二倍。我每周花在reading上的时间就是30-40小时,平均到我没有课的四天里,就是7.5-10个小时每天。当然这是理想化的状态,算上我吃喝拉撒买洗烧,扯皮运动看八卦,基本上周末(周五到下周一)就是在这堆reading里度过的……每周的writing要用多久来完成,完全取决于自己“才思泉涌”的程度。算上思考和修改的时间,一页平均要用40-50min来完成。

如果还有别的任务,我的周二晚上就会在忙这件事,如果没有,也许周二晚上就是我的周末。或者说,整个周末我大概就是在对付周二周三两天的课程,周二没准酌情放松,周三准备周四的课程,周四上完……你妹的又到了reading的周末了!

这样的生活真的有趣吗?不写个总结出来,我也不知道自己居然过得这么单一。不过,真正有趣的部分就在reading的过程中吧,因为是人文学科,每次看reading都能得到一些新的角度看待社会,无论古代还是当代,慢慢就会觉得看书真有意思。如果能每次能从书里照下来一些小片段跟朋友吐吐槽,感觉真是棒呆了!!

(小编此刻已在学霸的世界里吐血阵亡。。。)

其实一直在好奇我的课业量在留学生里算不算多的,毕竟理科工科学生还要花大量的时间在实验室泡着,这种耗费时间的方式和大量的reading相比如何核算,如果你们遇到能回答这个问题的广大同胞,一定要告诉我。我有很多学长学姐会选择在学校担任一份有学分的助教助研工作,这样就可以只选两门课了,不知道这样会不会减轻课业压力。思来想去,我也怀着试一试的心理,申请了明年的助教工作,可能到时候就自见分晓了吧。

小编插话

这位自嘲在美国郊区农场读文化研究的同学一边一脸认真地讲述了自己在海外求学的经历,一边吐槽今天的问题。她说总感觉自己虽然没资格说有多累,但也真的过得并不轻松;虽然没资格说生活有多充实,但至少并未虚度。可能人生就必须要在某种辛苦的仪式中才能收获快感吧,每个人承受苦痛的能力不同,也许自己喜欢并且能坚持的事情,就是那个传说中的彼岸。

读完这封来信,小编想说的很多,可是憋了半天删了又改,莫不如就一句——

“祝大家,新学期快乐吧!”

铁狮圆桌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